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建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及提升策略分析

  • 投稿clar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992次
  • 评分4
  • 89
  • 0

吴进红 段林博 王顺 沈伟鹏 魏燕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

【摘要】本文回顾了目前中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文献及其成果,构建了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与此同时,就如何提高中国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相应的提升策略分析,以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创新能力;测度指标;策略分析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工会-企业关系模式对双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异质性的视角”(2014SJD042);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信息素养对个体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201313655020X)。

作者简介:吴进红(1986—),女,博士研究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0引言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经济发展、民族进步的后备力量,而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将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多寡、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国际地位。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创新能力,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龙勇文(2003)指出应从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的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李景山(2003)指出创新能力培养的两个关键因素分别是教师的创新素质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创新能力培养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并详细探讨了创新思维的培养,最后提出完善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Zhang Lei(2012)通过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模型对当代大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进行科学系统分析,并就如何更大程度地提升其个体创新能力给出了相关建议。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且创新意识较为淡薄,普遍缺乏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显然不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就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科技知识水平,开展相应的创新教育,提升国家人才的创新能力及整体素质显得至关重要。

1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创新能力的概念是由Burns和Stalker (1961)首次提出,最初是被赋予经济和管理学上的意义,用来表示“组织成功采纳或实施新思想、新工艺及新产品的能力”。以弗洛伊德(S.Freud)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从人格的角度来关注创新能力,认为创新能力是特殊人格的一种外在表现,人格提供了创新的内部动力。可见国外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且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对人的创造力或创造性进行培养,而随着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出“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挑战。

然而,我国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评价方式不科学。现行的评价方式缺乏学生对自身的评价,限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还是由院系的领导、专家或老师等组成评价小组,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定,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客观;

2)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现行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基本上还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把学生的素质划分为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并分别赋予权重,学生学习成绩所占权重值远高于其他方面所占权重值,评价结果占优的还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从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无法得到良好体现以及发展。

2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是多因素、多指标的综合反映。构成因素有很多,并且结构复杂,只有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出大学生的创新水平。为此,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系统梳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并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原则,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结果如下表1所示。

3创新能力水平提升策略建议

(1)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推出的“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给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努力的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高等院校应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战略的核心,它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国家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地位的必然要求。

(2)任课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起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作用。教师要正确理解创新能力的概念,坚定学生“能创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大胆探索,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应具备敢于探索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毅力,勤思多问。这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是对旧知识缺陷的挑战,也是新知识产生的先导,而且也是创造性素质的构成要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8(5):71-72.

[2]Yang Cheng. Discus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lance counts score model[J].Finance and Evaluation System Accounting Monthly Publication,2007(2):82-84.

[3]陈国华,刘贵仲,陈旭,刘心宇.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2):167-170.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