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建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提升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研究

  • 投稿雨人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304次
  • 评分4
  • 40
  • 0

宋莉璐 房征岩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党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非全方位性、不平衡性和行为认同与认知认同的不一致性等特点,分别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自我修养,依托党支部建设做好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强化育人环境氛围建设,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机制,发挥网络育人的作用五个层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发展愿景、社会时代精神、公民道德风貌等方面概括和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提出了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任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且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应该具有更加敏锐的政治意识和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他们在大学生中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提升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显得至关重要。

1大学生党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1.1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非全方位性

一项大学生党员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停留在比较了解的程度上,还没有达到非常了解的程度。只有38.55%的大学生党员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自己并不远,而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觉得离自己很远[1]。

导致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出现的不全面、非全方位性的情况,首先是大学生本身认知能力不完全,导致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并不全面和深刻,甚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有偏差。其次,即使在认知全面且深刻的理想状态下,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的分析不到位,也可能导致认同的非全方位性。

1.2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首先表现在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个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不同,认同程度高的与认同程度低的之间差别较为明显。不平衡性还表现在大学生对贴近自己生活实际,能够指导自身实践和发展的内容较为熟知和认同,对于与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关系不太紧密内容的认同相对淡漠。

1.3行为认同与认知认同的不一致性

行为认同与认知认同不一致性在大学生群体中时有体现。例如,一项大学生调查显示,96.3%的大学生对“诚信是为人处世中一种重要品质”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意见,而对“ATM出差错双倍吐钱”28.9%大学生选择“不一定会归还多余的钱”、27.6%大学生选择“不会归还多余的钱”[2]。这两个数据的反差体现了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与行为认同的不一致性。这个现象在大学生党员中同样存在。

绝大多数大学生通过一定的耳濡目染和评价导向,能够达到相当程度的对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而一些大学生在面临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时,把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空洞不切实际的说教,无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自己切身利益、长远利益的作用。这种趋于务实的选择,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转化为行为认同。

2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析

2.1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自我修养

首先,大学上党员要不断提高理论学习水平。大学生党员要在学校党支部等官方组织的学习之余,创造机会,丰富形式,以网络、书籍等多种途径加强理论学习。其次,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必须牢固树立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做事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要时时刻刻以党的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自己。在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过程中,使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大大提升。再次,要积极踊跃加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了解民生、国情,要结合党员的义务,结合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来组织开展有特点有实效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党员的能力,进而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2依托党支部建设做好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完善大学生党员过程培养的考核体系

大学党支部要注重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建设。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等活动,推进党内民主、公平的进行,让大学生党员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完善监督制度和考核体系,保持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为考核评价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标准,把“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全面测评大学生在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学业水平、社会实践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对于出现问题的大学生党员要给予及时的帮助,营造争先进、学先进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以考核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2.3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2.3.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重视校园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情感和信仰上增加实践经验。以校园环境育人,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积极应对外界的各种挑战,进而提升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3.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言传身教作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将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将产生实际成果。学校的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真正被学生所接受、所认同,学生才能用自身的行动响应老师的教育号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取得显著成效,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2.4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2.4.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从大学生的眼光和观念出发,关注大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前科学的教学规律,将教学与思想观念教育有机结合,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培育过程中,注重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大学生党员时刻认识到自己是大学生活中的先锋模范,时刻发挥标杆引导作用,让大学生党员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保持一致。

2.4.2要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方式和渠道

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断研究和创新,创造体验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意识。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真正使教育内容与实际相契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5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作用

当代大学教育工作者只有抓住网络这个平台,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在思想教育工作和应对突发问题时做到得心应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网址,加强教育工作的网络化。通过在校园主流网站和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络平台,开办思想教育专题版块,来拓展思想教育空间,延长教育时间,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如今,(下转第377页)(上接第379页)越来越多的基层党支部开通了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平台,对国内的时政新闻和党支部的活动进行及时的发布等。依托这样的举措,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必将对大学生、大学生党员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祯祯,魏晓文.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分析[J].学理论,2013(17):187-188.

[2]刘涧楠,杨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1(2):61-63.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