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建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探析豫南乡土建筑的类型与形态特征

  • 投稿康斯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1063次
  • 评分4
  • 12
  • 0

姚令华

(信阳农林学院 规划与设计系,河南 信阳 464000)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142400410253)

1 豫南区域特征

豫南是一个笼统性的概念.在行政区域上,广义上的“豫南”是指郑州以南的地区,包括许昌、漯河、平顶山、驻马店、南阳、信阳等地.但从心理认知的角度上来看,“豫南”则更多的是指河南省最南端的信阳地区.这里面既有地理方位上的原因,也有生活习惯和气候上的原因.

信阳地区坐落于大别山和桐柏山两大山脉的北麓,地形地貌以山体为主,地势为南高北低.在行政单元上,豫南东邻安徽,北邻湖北,为“三省通衢”之地(如图1).信阳虽然地处边区,但该地区作为连接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的重要通道,在历史的发展演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商周时期,在古弦国(今光山县)、古黄国(今潢川县)、古息国(今息县)就形成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古道.当今,在光山县的白雀镇当地还流传着“北上京城,南下鄂城”的古语.在军事上,该地区具有可攻可守的优势,成为南征北伐的咽喉之地.春秋时期,信阳已形成了申、弦、息、赖、黄、蒋、蓼、赖等诸侯国,它们是现代信阳地区城镇聚落的雏形.

在南北朝时期,将近3个世纪的战乱使豫南地区陷入战乱.到唐朝,淮河流域成为了重要的战场.宋元两朝,民族矛盾日益激烈,豫南地区成为了南侵的中转战场.明清时期,地方民间斗争不断.到近代,大别山的天然屏障优势和淮河流域的战略地位,成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根据地,如一些祠堂、老宅、民居大院为军事所用,成为了当今红色旅游文化的历史基地.总之,连年不断的战争,使豫南地区乡土地建筑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并在建造时带上了极强的防御功能.

2 豫南建筑文化

信阳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信阳地区的乡土建筑呈现出区域交叉的特征,从而形成了豫南独特的乡土建筑风格.在历史文化的发展演进中,政治地盘的争夺、经济利益的驱动、文化上的碰撞以及明清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大运动的影响,使本地区的建筑呈现出多元化的符号.

首先,豫南地区的乡土建筑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中原文化是以中原地区为基础,以河南省为核心逐层向外延伸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中原地区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豫南地区作为南北交通的要道,在人口迁徙的过程中,促进了该地区乡土建筑的多元化.

其次,豫南地区的乡土建筑受到楚文化的影响.楚文化是春秋时期楚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楚国最初是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因在民族斗争中向豫西南和陕东南进行南迁,之后到达荆山附近.现今的湖北省、豫西南一带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因楚国的强盛和地盘的扩张,政治活动向今日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贵州等地辐射.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豫南地区也是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

最后,豫南地区的乡土建筑受到了徽派文化的影响.徽派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它是以古徽州地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包括徽派建筑、徽派版画、徽派篆刻等.其中徽派建筑在布局上依山就势,自然得体,以“马头墙、牌坊、祠堂、粉墙黛瓦”等建筑装饰最有特点.由于明清时期兴盛的徽商,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徽州村落、祠堂、民居建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并随着徽商贸易的流动,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建筑文化.豫南地处安徽之西,加之淮河流域的水上联系,为徽派建筑在豫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如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村的何氏祠堂,是一座典型的类徽派建筑.

3 豫南乡土建筑的类型与特征

3.1 传统民居

3.1.1 村落民居

豫南传统民居,依照山势和环境而建造,形成防御性较强的平面布局.在豫南南部山地村落中,同族同姓组成的自然村落较多,为了更好地处理家庭的组织关系,采用并联和穿套相结合的的平面布局方式.而在豫南北部的村落中多采用独立式民居,布局散落,组合方式相对比较简单.

新县周河乡毛铺村,是豫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明清时期传统民居村落.整个村落呈一字形排列,整体上坐北朝南,村前白露河由南向北从村前流过,一条古驿道沿小溪通向南北.“整个村庄功能完善,设有防护门楼、瞭望台、避匪通道,有生活用品加工区、祭祀区,河边有水车香木地,村庄溪水缠绕,山后竹修林密,具有典型的豫南民俗风情.”[1](15)其中,民居的组合方式为并联、或并联与穿套相结合.这种组合方式的民居建筑的平面结构更加灵活.村落前面的民居与后面的民居用巷道进行联系,每一户都朝巷道开门,并设有体面的门楼(如图2).民居为青砖灰瓦,龙门架结构,歇山顶山墙.东侧彭氏宗祠,是该村最主要公共建筑.

5.1.2 城镇民居

城镇民居因受到商铺的影响,一般沿街店面并排,从店面进深方向发展宅院,形成前店后宅式民居.店面与住宅之间可以用庭院进行联系,也可以通过厢房进行联系.与纯住宅相比,前店后宅式民居平面布局较形式多样,通常会根据街道的走向和地形的变化来确定民居的平面布局.

光山县白雀镇明清街的民居属于前店后宅式建筑(如图3).该镇在宋朝时形成街市,到了明清时期成为当地最繁华的镇,是联系鄂东北、豫东南、皖西重要的交通要道,历史上贸易往来频繁,商业繁荣.古镇老街为南北走向,呈“S”形,全长1200米,路两旁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房屋均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清一色的木门、木花格扇、木阁楼,独具江南特色.”[2](19)院落采用三至五进式布局,布瓦覆顶,具有浓郁的豫南民居建筑风格.每户店面沿街道两侧分布,后住户沿纵深方向进行沿深,各功能单元运用走廊、过道、院落来进行衔接,形成串联式民居.临街的店面与普通民居相比,在平面布局和室内装饰上商业性更强一些.也有一些临街民居根据街道走向和行业展示要求,进行自由布局.

3.2 祠堂

祠堂也称宗祠、家庙,是豫南乡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豫南民居,“在空间布局上,虽没经过具体的规划设计,却自发形成以宗祠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发展的模式.”[3](15)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也可作为举行家族仪式和处理家族事物的地方,它记录着某一个家族辉煌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祠堂文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姓氏宗族文化.同样的姓氏聚在一起,聚族而居,豫南的许多村落都是以姓氏命名的,如何家冲、张山村等.据有关资料显示,信阳全地区村民委员有一半以上以姓氏命名.这样的聚族而居的关系使祠堂建筑文化成为村落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罗山县的何氏祠堂,位于该县铁铺镇的何家冲村(如图4).该祠建于明代,为砖木结构建筑.木雕、砖雕、石雕、防火山墙、彩绘等建筑艺术类型丰富.何氏祠入口处为台阶,门砧为一对石鼓,大门有石雕二龙戏珠并施彩,石雕上方为“何氏祠”三个字,门楣上方有木雕图案.整个屋面有小灰布瓦,屋檐有三角形瓦当.院内檐廊为木制结构,木柱最下面有柱础.屋脊由小青砖和灰布瓦砌成,并有脊饰,造型轻巧别致,体现了豫南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

新县的闵氏祠堂(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位于箭厂河乡方湾村.整个建筑建成于清代,座北朝南,背靠太平寨.祠堂内纪事碑上刻有“我族,籍分江右,祖居磨山,……咸丰元年辛亥岁九月十九日毂旦”.碑意为闵姓氏族从江西磨山的迁至新县,随着家族的发展壮大,于1851年建成了这座祠堂.总体上来说,这座建筑带有南方建筑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四水归堂”的形制,其次在房屋结构上采用招梁式结构与穿斗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利用了两种结构的优势,创造了较大的进深空间.最后祠堂前边房子的屋山施以猫弓背式封火墙,四边有马头墙,但封火墙在高度上远不及徽派建筑,体现了南北民居建筑的融合性.

3.3 寺庙

寺庙是指佛教、其他宗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寺庙建筑稳重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寺庙讲究内敛含蓄,主张与大自然的融合,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建筑格局上多为平面方形、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的建筑群体.寺庙因特殊的功能,使建筑形态更加严谨庄重.在豫南地区寺院比较常见,如罗山县的灵山寺、光山县的净居寺、浉河区的贤隐寺等(如图5-7).

4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地理区位特征和南北历史文化的交融性,对豫南地区乡土建筑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豫南地区建筑文化所呈现出来的建筑形态使豫南北部的民居具有北方硬朗的特点,而豫南南部的民居因受到“江西填湖广”人口迁徙运动和山地地形的影响,使南部民居具有江南民居灵秀的特点,其在建筑装饰的“三雕艺术”更是具有南方特色.对于豫南地区乡土建筑的研究,需要我们走进当地的建筑,深入考究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区域文化,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地把握豫南地区的乡土建筑,从而更好地为新农村乡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丰富的营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信阳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信阳传统民居[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

(2)张献萍.白雀园老街实态及再利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

(3)吕红医.河南传统村落的时空简史[J].中州建设,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