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建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工作

  • 投稿姑娘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68次
  • 评分4
  • 98
  • 0

党江河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很多,尤其是对施工质量的检测方法更多.这些方法被广泛的推广,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工程测量技术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当中的使用,有效保障了建筑工程项目正常开展,确保为其提供的数据资料真实有效.就目前的形势看,在建筑工程当中工程测量技术地位越来越重要.工程测量技术的使用比较广,例如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被广泛的使用,使用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环节上,用在施工质量控制环节上等等.工程测量技术主要是对多种测量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现在的工程测量技术,在中国建筑行业中的指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下文章作者围绕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展开讨论,阐发了建筑工程测量的首要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施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073-03

最近几年,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愈来愈快,这给建筑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很有必要性的.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准确的施工测量数据的提供可以使工程施工得以健康发展,促进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必要的条件,有效推动建筑企业朝着新的方向顺利发展.

1 工程施工中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工作范围、特别性

1.1 建筑工程开工中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

(1)园地平整测量有关工作阐发.对修建地面工程傍边,土地平整工作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许多工程标准中在对地面实施处理的过程中有特殊要求,或是呈现水平面或是斜面都有固定的标准,如此一来修整之后的地貌就会更方便在其上面修筑建筑物,方便排水工作的开展,对于交通和铺设地下管线有一定的益处.在对地貌实行修改期间,要掌控好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控制好填方与挖方根基均衡的尺度.我们计算土石方量的时候可借鉴地形图上方内插方格网的形式来展开.

(2)阐述建筑工程动工中测量技术的相关事宜.对于工业建筑物修筑来讲,因为需要修建的建筑物品种比较多,对于动工精密度的要求高低不统一.假如对于施工控制网的精度的确定,我们完全遵循工程建筑物的局部精度,这样就会提升整体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对于厂区控制网的工作重心在于将厂内的各系统的中心线连接到建筑物上,厂区控制网形成的标准是:对整个系统实施整体的定位.厂区控制网的精度有一定的标准,一定要保证他们与标准误差值相符.相对于各系统工程内部精度标准很高的大量中心线的放样准备,我们可以独立的确立各系统工程内部的控制网.因此,在对建筑工地上施工控制网进行设置的时候,我们最好使用分级布网方法.此种方法的操作步骤为:对工地的厂区控制网进行总体确定,这样做的实质是将各个建筑物的重要轴线实施放样.此后,要想使得厂房或主要的生产设备的局部放样顺利的完成,就要将厂区控制网的各主要轴线实施控制,然后把厂房矩形控制网或设备安装控制网实施有效的确定.

(3)对于圆形建筑物动工过程当中的测量技术相关事宜分析.工业场地上圆形建筑物的构造比较特别,这类建筑物的特殊点在于:基础的面积一般很小,主体较高,地基负荷非常的大,对垂直度标准的要求比较高.是以不论建筑物是砖石结构,或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动工中对于设计的要求都比较严苛.圆形建筑物的施工测量对其中心位置的确定比较注重,要使之实现主体竖直.

(4)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的相关事宜分析.我们通常所讲的民用建筑包含居民楼、办公大楼、饭店、娱乐厅、商超、医院和学校等等建筑物.民用建筑动工中实施测量技术的实质是把建筑物的外廓轴线交点放样到地面之上,这个过程当中包括对建筑物实施定位和放线、对基础工程实施动工测量、对墙体工程实施动工测量、对高层建筑实施动工测量等等,为建筑物的放线和细部放样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综上所述,目前的工业建设规模较大,建筑物的种类比较多,分布的位置也很广泛,这样就造成建筑物场地用地比较大,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就会变得很复杂.

1.2 建筑工程测量的相关工作

(1)勘测设计环节的工作.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在规划和设计中我们一定要综合自然环境和预期目标.勘测设计环节的工作重心在于:对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绘制,还有就是测量工程、水文地质勘探和水文测验等.对一些大型的特种工程或是所处地质环境不好(比方说土区域比较膨胀)的工程建造,第一步就是对地层的稳定性实施有效的观测.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环节所需要的地形图通常比例尺很小,一般可达1:10000到1:10万的国家地形图比例.对于一些工程比较大的情况,就需要借助于专门测绘区域性或是带状性地形图,一般最常使用到的就是航空摄影测量方式实施测图.对于1:1千到1:5千的比例尺的局部地形图或是带状地形图,适合使用地面测量方法.对于工程测量当中的地形测绘包含以下两种:以江、河、库、湖、海为代表的水下地形测绘、纵横断面比较多的地形图测绘.

(2)阐述动工建设方面的测量工作.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才可进入施工环节,即论证、审查和批准.我们第一步就要对工地的地势、地质环境,工程性质和动工组织计划等等实施精确的了解,对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合理的控制;之后,要根据动工的需求,使用不一样的方法,把图纸上所包含的抽象几何实体在现场中标定出来,之后把他们变成具体几何实体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常说的动工放样.动工放样的工作量相对来说是最多的,也是动工建设环节最重要的测量工作.动工期间也要把握好动工质量的控制,对于动工测量来讲,我们一定要做好几何尺寸的控制,比方说高耸建筑物的竖直度、曲线、曲面型建筑的形态等.

(3)在工程建筑物修筑的过程中,要想确保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一定要把握好设计的合理性,对于设计理论的正确与否进行验证,掌握工程的动态变换,比方说水平位移、沉陷、倾斜、裂缝和震动、摆动等等变化实施有效的监测,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变形观测.要想实现大型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我们一定要做好检测和调校.并建立变形监测体系和工程办理信息体系,以实现对工程的保护和管理.

1.3 建筑工程动工测量的特殊性

(1)较高的精度要求.由于高层建筑结构相对很高,平面控制网和高程垂直距离很长,测站转换会较多,测量累计偏差就会相对于加大.高层建筑在结构上比较高,结构受力与动工测量精度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太大的动工测量误差会使得建筑功能正常发挥受到抑制,与此同时也会使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情况受到影响,所以对于动工测量误差要把握好.除此之外,要想促进动工速度的增快,高层建筑很多都是用阶梯状流水动工流程,主要使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动工技术,比方说钢结构工程、幕墙工程,工业化生产方面对于动工测量精度有了很高的标准.

(2)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高层建筑动工测量精度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测量仪器精度的影响、测量技术人员素质的制约、建筑设计、动工工艺、动工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基本刚度与开工过程汇中的超高层建筑沉降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根基础刚度小,超高层建筑沉降就会增大,差别沉降就会小.修建高度较大、造型就会较为庞大,开工过程当中高层修建变形也会很明显.建筑侧向刚度减小,动工的时候超高层建筑受动工环境与动工荷载影响也会越严重.

(3)技术上很难实现目标.因为高层建筑结构相对很高,平面控制网和高程垂直传递距离很长,测站转换会很多,测量累计误差就会相对加大.因为高层建筑高度很大,侧向刚度又较小,特别是对于体形比较特殊的建筑来说,动工的时候受到环境影响就会比较大,同时空间位置的变换形式多,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一般都不好.特别是高层建筑动工的过程中有很多高空作业,作业环境差,测量技术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高空架设仪器与接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受到限制,为符合观测环境我们就需要选择特殊装置.这样一来就使得高层建筑动工测量的技术难度加大了.

2 增进建筑工程中测量技术更好发展的方案

2.1 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经历

摄影测量技术是顺应时代而发展起来的,它为测量数据结果的精确度和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所以,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其在建筑工程动工测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它的出现得到了很多企业的重视,目前很多的建筑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它们,把摄影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把三维空间信息进行有效的汲取,这样可使得外业工作量有效的减少.除此之外,在多种动工建设的测量中这种测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同时测量效率也越来越高,是实施动工测量的主要工具,更是大型建筑工程动工勘察的主要途径,为建筑工程动工提供了有利的地图资料,确保了工程动工顺利开展,为建筑工程动工测量的切实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2.2 测绘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动工测量技术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可对建筑工程图和地形图实施测绘,测绘技术在动工测量中使用过程比较长,对于测量人员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都有一定的要求,要确保其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测绘工作的技术难度系数比较大,传统的测绘技术中涉及的产品比较简单,对于现代建筑结构的复杂特点很难适应,然而数字化的测绘技术中使用的GEOMAP系统,这种系统的特点是可以把野外搜集与数控绘图仪的功能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自动化的测绘体系,进而实现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确保了测量数据的精确化,可以为建筑工程动工人员的工作提供有利的参考.

2.3 GIS技术发展

即便是许多建筑企业在工程动工测量中已经使用到了GIS技术,然而其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并没有真正达到普及,就当前形势看,GIS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比较多,其功效是对数据实施搜集、储存和管理分析,它和数字化测绘技术比较有很多相似点,区别是可以通过三维方式把这些数据展示给人们,数据结果输出的特点是具有一体化.

2.4 gps技术的发展

GPS技术主要是把手机与数据处理功能融合在一起,它主要是把卫星搜集的数据实施处理,进而使测站点定位出来.GPS技术的使用上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静态定位方法、快速静态定位方法,静态定位方式适用于动工测量中的高精度定位,例如测量动工基础材料与建筑工程侧线,此时我们可使用静态定位方法,此种方法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目前使用最逛,然而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这样就会使得观测时间增长,对于一些精度要求较低的建筑企业不适用.

2.5 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发展

数字成像测量技术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来完成的,其适用范围是地形很复杂的工程建筑当中,对建筑区域测量放线比较困难的时候较适用,它主要是针对建筑工程动工中的多个方位实施多角度拍摄,进而实现有效监测,也促进建筑物的安全质量的提升.

3 工程案例阐述

3.1 工程项目大致介绍

有这样一个建筑物,高度达到38.95米,建筑面积有19473平方米.建筑物形状呈现出“一”字形,基底标高到达-12.6米.

3.2 测量的初期相关事宜

(1)对建筑物局部的标高进行了解,对动工图轴线尺寸进行核对、了解各部分结构和高度之间的变化.

(2)参照图纸,对现场实行勘测、掌控好坐标、高程和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联系.

(3)测量仪器的预备:测量仪器的豫备:选择光学经纬仪(DJ2)一台(需要带弯管目镜);自动安平水准仪(DS1)一个;三个50米的钢卷尺.以上的这些测量仪器都需要进行检定,合格之后方可以使用,这样才会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安排测量工作人员:测量工人2人到3人,验线员1人,以上这些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

3.3 对建筑物实行定位放线

由于此工程在实施土方开挖动工的时候,动工单位在初期已经做过了定位放线和高程控制桩,进场之后就要对其进行仔细复核审查,将原始记录做好登记,验线人复查与标准符合之后,要把结果报给工程监理让他们来进行查验.根据此工程的定位和高程点,确定本工程轴线控制网和相对高程.对轴线控制桩点的分别要遵照流水段:A轴和西侧旧的建筑物A轴要确保其重合,所以在建筑物实行定位放线的时候,轴线控制桩最好利用借线法投测;主体动工的时候,我们可使用此桩实施复核.

3.4 基础动工测量有关工作

(1)进入现场之后,我们可以把相对标高调至基坑的侧壁上面,由于此工程基底标高是-12.4米,此时使用塔尺抄测效果就不明显,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悬挂钢尺法实施传递,对于基坑侧壁设置标高控制桩的时候,通常距离控制在3米到5米之间.

(2)垫层动工之前使用测量技术时的相关事宜剖析,我们要根据坑底轴线控制桩在两侧挂上小线,使用线坐标把所有的轴线点吊到坑底,全长进行复核之后,把垫层外边线和消防水池、集水坑边坡线放出.

(3)垫层上方采取测量时的相关事宜剖析:垫层上面实施测量放线之前,最初的环节就是对轴线控制网实施有效的校测,之后在坑边轴线上架上桩经纬仪(DJ2),之后使用正、倒镜方法向下投测轴线点,投测的误差要控制在3毫米.

(4)顶板测量放线方法和上面的方法相同,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要保证框架柱、墙、井等位置的准确性,可适当的把柱边、墙边控制线,电梯井、楼梯间控制线增加.

3.5 建筑主体动工中的测量有关工作

(1)在对地下室顶板实施封顶之后,主体动工之前,我们应对全面校检建筑物的控制网,效验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就可以进入首层定位放线.

(2)第一层定位放线有关工作论述.在建筑物周围和中间轴线控制桩上,铺设经纬仪,之后向第一层地面投测轴线,将建筑物轴线尺寸进行复核,通常我们选用的工具是钢尺,其控制范围必须在±10毫米之间,对于中间轴线要实施整尺分出.掌控好轴线放出的柱边线、电梯井、楼梯间边线和控制线.

(3)楼梯测量放线的工作.①各个楼层的厚度为6厘米;②楼梯放线的过程当中,要复查考核楼梯间的尺寸,要控制好上下楼层之间的尺寸在正负50厘米线之间,对中心平台上下标高与台长度也要切确的把握,梁的位置一定要在双侧混凝土墙上弹出墨线,对各个踏步一定要根据上下平台标高和踏步高宽.

总之,建设工程测量工作是中国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于动工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把建设工程测量工作做好,这样才会推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邢志永.浅谈工程测量在动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J].今日科苑,2010(02).

〔2〕严召进.工程测量技术分析与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

〔3〕马保军.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