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建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城市湿地改造理论研究

  • 投稿满身
  • 更新时间2015-10-07
  • 阅读量559次
  • 评分4
  • 11
  • 0

刘 超,支崇远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550001)

[摘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湿地地位十分重要。在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湿地的改造必要且迫切。综合国内外城市湿地改造理论,认为城市湿地的改造应当尊重其自身特点,结合每个城市湿地的水文气候、地质生物、人文政治等客观条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长期有序地进行改造是未来城市湿地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改造;改造理论

[作者简介]刘 超,硕士研究生,E-mail:276469607@qq.com

[收稿日期] 2015-04-23

0引言

湿地是介于水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生态形式,兼具二者的功能特征,具有生态多价值性。城市湿地更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佳的利用方式[纠。城市湿地不仅是各类生物的重要栖息地,还是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调节体。具有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等多种价值。其表现形式包括河流、湖泊、池塘、农田、水库、沼泽及滨海等。

1城市湿地特点

城市湿地十分脆弱,自我修复能力较差。人为破坏是导致其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许多人为干扰对其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因此对城市湿地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是必要且迫切的。城市湿地不同于森林、海洋等生态系统,具有自身特点,尤其是与人类密切的共生关系,决定了对其修复改造理论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

1.1跨度大

天然城市的选择标准之一是其周边有相对稳定的水源,如河流、湖泊及沼泽等。欧洲的许多水体,如莱茵河、多瑙河,流经多个国家;我国的长江、黄河及雅鲁藏布江等流经省份众多,单一省份或地区的治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1.2改造周期长

许多城市湿地范围大,被破坏原因多,被破坏程度不同,对其改造必然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如韩国光州城市湿地的综合改造项目自2004年开始,中期目标至2009年,长期目标至201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森林湿地的修复改造则用了3年多才完成预期目标。

1.3破坏原因多样

城市湿地的破坏包括天然退化和人为干扰,其中人为因素为主要干扰因素。

1.3.1水体

1)水体富营养化 城市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多样,主要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与周边农业肥料的排放渗入,导致包括大量藻类爆发式生长、水体水质和透明度降低、其他水生生物数量降低并伴有恶臭等现象。

2)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污染 主要污染来源为工厂污水的不达标排放,能在较短时间内对静态水域产生毁灭性破坏。

1.3.2土壤

1)人工围填 从单纯的农业围填到多向的商业围填是城市湿地围填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2)工业、农业污染各类污染物的任意排放和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酸碱度改变,地下水污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数量减少。

3)堤岸固化,切割生态环境 类似河岸固化,更为显著的是水库大坝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切割阻截。这类人工构筑物直接或间接地阻断了物种间的交流,尤其对水域中具有洄游特性生物的影响最为直接显著。同时城市湿地上各类构筑物对城市湿地不同程度地切割,导致区域内湿地完整度降低、生态环境破碎严重,移除这些不必要的构筑物,对生态环境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1.3.3生物

1)过度采捕 湿地蕴藏着大量资源,过度采捕极易打破湿地的生态平衡。

2)物种单一化。

3)生物入侵城市湿地属于城市开放空间,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同时引起了众多外来生物的交流,这其中就包含许多具有入侵性的生物。例如市民饲养各类新奇宠物的遗弃和走失,就是导致城市湿地生物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

2行政干预

2.1统筹规划与法律制定

2.1.1统筹规划

由于湿地覆盖相对较广,通常其跨度内包括多个城市甚至省份、国家,因此湿地改造需要政府宏观层面的统筹规划;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各个湿地具体情况,从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高度,结合政治、文化、经济及生态的综合要求,在整体层面对湿地的保护改造进行合理设计。大规模的湿地恢复通常联合行动,以应对当地生态系统退化。而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常常发生在下游区域,因此,整合一个国家、地区或边界范围的各种不同恢复方案的恢复规划应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欧洲,这样的规划包括了莱茵河行动规划、多瑙河绿色走廊规划、不同国家的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欧洲人对生活河流的设想等。

2.1.2法律制定

相对于修复改造效果,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城市湿地可持续利用的协调机制。相关法律的制定则是从行政角度对其进一步地明确。此外跨区域补偿也将是城市湿地发展的必然方向。

2.2公众意识与市场化

湿地是为市民提供教育、休闲、疗养等综合服务的城市开放空间。加强市民的保护和参与意识,是城市湿地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及改造的根本途径。过去国外有学者认为修复改造湿地成本大于直接填埋用于地产建设成本,但近年有研究者发现,城市湿地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其直接价值,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与社会功能方面,是其他人工形式无法比拟和替代的。让市民真正参与到湿地的保护与利用中来,需要长期的教育宣传与合理的利益刺激共同作用才能实现。

由于城市湿地对居住环境品质与景观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这对于湿地保护利用的市场化和多元化提供了可行空间,可作为城市湿地保护的政府引导下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

2.3标准专业化

对城市湿地的研究从专业角度出发,应首先从每个湿地单体开始,进而研究其所在景观格局中的地位,最后将湿地规划与景观格局研究结合,形成完善的理论框架。建立我国城市湿地信息系统对我国城市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着深远意义,其中监控、评估与可持续管理机制的标准制定,需要相关专家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合理综合后进行动态编制。

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多样,具体的治理改造方式应在尊重当地客观条件的前提下,结合水文气候、地质生物、人文历史等专业评估意见,进行多方位的全面治理改造,避免出现单一治理现象。

2.4尊重本土物种和文化

在具体的修复改造过程中,选用的修复物种,无论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等,都应优先选用本地物种。一方面本土物种更适应当地实际条件,另一方面可减少外来物种入侵的人为引入;此外,湿地在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因此形成了各自具有相对独特的湿地文化个性。通常该形成过程比较缓慢,而成型后则较稳定,尊重本土文化是对湿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时代特征的融合的重要前提。

2.5利用方式

城市湿地在为市民提供改善居住环境、亲近自然、调节生态等方面的间接价值早已超出单纯获取其有限的物质资源的直接价值。城市湿地功能利用被赋予更为丰富的社会和生态内涵,应从传统单一的采捕向服务、医疗、科普、旅游等复合型利用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实现以最小经济投入获得最大社会回报的目标,如湿地公同、博物馆、生态酒店等。

3结语

城市的生长与发展对城市用地性质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人们对城市湿地多元化价值的认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市民和政府认识并赋予城市湿地多元化的价值功能,是实现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提升城市居住环境和改善城市生态结构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