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电子商务毕业论文范文,电子商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系统能力培养研究——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 投稿零号
  • 更新时间2015-10-13
  • 阅读量367次
  • 评分4
  • 78
  • 0

文/蔡红梅

摘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教育环境下产生的新教育模式,它主要是促进学校和企业形成一个联合体,共同目标是实现共赢和发展。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推动工科教育体系改革工作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基础教育,实现底子厚、能力好、够全面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集宁师范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依据,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探讨这种模式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校企合作;高等院校;能力培养;培养模式;计算机科学技术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人才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教育的改革力度也得到加强,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不但能够让学校和企业都实现好处,而且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能够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从而培养出真正需要的人才。本文就针对这种模式,来详细分析一下人才培养的模式。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

直观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指的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达成合作,一般由企业出资,高校负责提供师资力量,从而构成一个学校和企业的培养人才模式,利用资源的合理配置原理,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互补,共同向目标努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两种模式:一个是由学校主导;另一个是由企业主导。

由学校为主导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指的是学校为企业设计相应的培训,并且由学校方面提供师资力量来协助企业完成培训。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可以将培训人员派遣到学校,能让教师进入企业[1]。但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和企业终究不是一个性质的两个组织机构,所在培训课的内容不一定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一定符合,肯定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说这种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合作模式。

由企业为主导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指的是以企业的需要为第一目的,充分利用高校的文献资料和试验设备等优势为企业服务。由企业主导的合作模式要比学校为主导的合作模式优点要多,企业主导可以改变学校主导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现象,还能充分发挥两方的优势,实现共赢。同时,企业主导的话,在高校里企业有一定的调配权,更好更快捷的获得所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经发展多年,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校达成合作,效果也非常的显著。

2、高校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基本概念

根据对几个高校和其合作企业的调查和访问,高校和企业方面均认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和企业都有很大好处,它能让企业加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得教育内容和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相一致[2]。

2.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校企合作模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这种模式之间还是存在有很多的问题,具体如下:

2.2.1 高校没有领悟透彻校企合作模式的真正含义,导致高校所教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之间存在矛盾现象;

2.2.2 有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能有效的加强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2.2.3 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思想还不开放,不能有效的展开;

只有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深刻的认识,再加上对现实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才能有效的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2.3 了解合作模式含义,强调“能力为本”的课程理论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必须有全面、充足的了解才能顺利开展,否则基础不牢靠,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会影响效果。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技术性人才,所以更要注重“能力为本”的概念。高校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加强企业岗位和教学课程的结合,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上得到提升。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新课程一定要兼顾学生、企业的实际情况,还有社会的实际需要等多种因素,尽量满足企业对计算机仁慈啊的需求。“能力为本”的理论思想具体描述如下:

2.3.1 以企业相关岗位所具备的条件和实际需求为基础,对课程做出科学合理的改变,改变以前“学科为本”的落后理念,做到按照能力所需对计算机课程进行精简。比如,对一些不重要的课程削减一部分课时,转而用在专业技术课上。

2.3.2 高校应该为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和完善的评价体系。课程内容要以企业岗位的需要为参考标准,并且内容要涉及计算机岗位的实际操作和理论需求。关于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参考国家对计算机专业制定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等相关考试,要求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过相关等级才能正式毕业。

2.3.3 高校要重视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经常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考核。计算机专业身为技术型工作,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到最后都是要应用在工作当中,所以高校要善于应用学校的实践基地,或者企业的培训机构等,尽量为学生多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走出校园,接受社会的熏陶[3]。

2.4 提倡学生“分散式实习”,提高实践技能

所谓的“分散式实习”指的是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每个学期都有去外实习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将每一个学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更详细的来说,就是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学习基础理论课程,掌握以后,在以后的每个学期都会安排去企业相关岗位实习,针对不同的学生掌握技术的不同,安排的实习时间也不相同。

这种“分散式实习”的方法和传统的实践方法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分散性实习”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实习的过程贯穿于学生整个高校生涯。总而言之,“分散式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尽可能的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工作的实质,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带回到学校的学习中去,有计划,有目的的掌握,更好将实习和学习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刺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增加掌握的专业知识,而且这种实习方式也复合“边做边学”的理念,可以一边学一边应用,有了错误可以及时改正,有效的结合认识与行动。

2.5 加强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应该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整体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积极推动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

老话说“名师出高徒”,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的重要性。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水平。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技术,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优良的学习品德[4]。而教师的品德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高校要重视教师的品德教育,教师要为人师表,自己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的反映给学生。高校可以基于师德建立一个考核系统和评价标准,与教师的职位和奖惩挂钩。

第二点就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培训。如果教师在计算机乐学与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多不全,那学生纵使有很好的天赋,做很多的努力,在教师身上也汲取不了很好的知识。就像一块贫瘠的土壤上无法长出魁梧茂盛的槐树。所以说必须要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这是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的根本办法之一。高校要鼓励教师多深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甚至在企业中挂职培训,利用一切方法多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增加专业知识,也能促使企业的计算机技术的开发。第三,招聘计算机专业人才到学校兼职教师。高校要打破教师专职的模式,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对学生的教育起到积极作用的人都可以任职教师。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实习,而企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员工当然也可以去学校向计算机专业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也就是“请进来”模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合作企业的兼并重组,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建立一个教师兼职流动站,然后根据学校专业教育的需要面对社会以签约的形式招聘技术人员或专家教授,这些人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等都可以对学生产生熏陶[5]。

3、外部环境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3.1 制定合作模式相关的政策法规

政府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持支持态度的,并且已经对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高校和企业在实施这种合作模式的时候支持的力度不够,达不到所需的标准。

政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比如在市场经济方面,可以采用宏观调控以及对经济杠杆调节等手法来调控。这方面外国做的比较好,能够为我国相关措施的实施提供借鉴。比如美国的高校在实施这种合作模式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有效的促进校企合作在高校的实施。

3.2 构建有效的保障机制

各高校和各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终极目标还是要达成一个长期的合作体系,达到互惠共赢[6]。在合作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要明确一下几个原则:

3.2.1 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目标,这是高校和企业之间合作之间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坚定目标,劲往一处使。3.2.2 优势互补的原则。高校和企业之间要重视彼此的优点和长处,合作中最重要的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让自己更强大,如此合作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3.2.3 良好信誉的原则。不管是高校还是公司企业,在计算机专业与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都必须言而有信,良好的信誉是合作的桥梁,否则从根本上无法开展合作。

高校在合作模式中的地位要更重要一些,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以高校为主,所以在校企合作中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高校要根据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学生加强教育和自身建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校企合作的“磁场”效应,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质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结语

总而言之,校企之间的合作模式不仅仅有经济效益,也有很大的教育性。如今的时代变化万千,信息化进程和科技的发展会越来越快,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科技人才的需求会变得更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计算机技术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可以确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会有更重要的地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任志鸿.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3, 21(3):59-61.

[2] 于龙凤, 安福全.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例[J]. 商情, 2014, (35):161-161.

[3] 许庆炜, 余慧, 杨莉. 基于CDIO模式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44-46.

[4] 张胜敏, 张二峰. 基于CDIO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开封大学学报, 2014, (3):88-89.

[5] 孟宗洁.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14(6):14-17.

[6] 韦新丹. 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07(15).

作者简介:蔡红梅,硕士研究生,集宁师范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