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电子商务毕业论文范文,电子商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校企零距离对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构建

  • 投稿姑娘
  • 更新时间2015-10-13
  • 阅读量289次
  • 评分4
  • 42
  • 0

文/冯艳

摘要: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偏重实践应用的专业,在迅速增长的产业发展背景下,更需要高校培养出贴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本文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出发,旨在构建一个适应地方性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普适性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校企零距离对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但当前,互联网人才缺口非常严重。艾瑞咨询数据表示,未来三年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446万以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电子商务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与传统人才培训模式已经产生矛盾。电商产业每6个月就发生一次巨变,知识的有效期变得非常短,而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与企业实践脱节严重,教学案例、教材等严重滞后。调查显示,目前电商企业最需要主要是三方面的人才:第一,高级综合人才,即有3-5年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经验,能够独立完成企业电子商务部门或店铺的综合管理的人才;第二,技术性人才,例如美工人员、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人员;第三,运营人才,比如推广策划人员、运营专员、数据分析人员等。

面对这样的困境和矛盾,作为培养电商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教育需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转变教育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培养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建立电子商务校企合作有效通道,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多维度教学资源优势和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将企业、高校和学生的需求有机结合,缩短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距离。

1、现状与困难

我国电子商务的学科建设起步较晚,与其他学科相比,远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指导实践的经验。从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前景来看,电子商务的未来并不限于特定的模式之中,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都是实践先于理论。但是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大部分院校在实践教育方面的探索,没有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性的、多层次的合作,过多地将大量资源、精力投入模拟实验室建设之中,及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等浅层次方式,因此,实际培养效果存在很大局限。

1.1 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开展“校企合作”的活动,希望探索出迎合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大量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等这样的浅层合作阶段。表现为一种依靠“人情关系”、浅层次的、松散型的状态。校企合作这种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1.2 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要之间出现空隙,亟待修补

我国目前本科院校中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数量不多,培养的人才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很难符合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高校应届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训练不足,走入企业后,往往需要与企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环境,上手工作。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要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空隙,弥补空隙。实现无缝对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3 高校、企业各自封闭式运行,“零距离”、“长效性”远未深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高校和企业是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由于缺乏有效的“双赢”机制设计,高校、企业长期处于各自封闭式运行状态。大多数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还是靠“人情关系”,这与美国、德国企业高度参与校企合作,建立长期有效机制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子商务企业希望通过与高校合作优先获取优质人才,储备人才,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声誉和企业形象。高校则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取实践知识更新,优化人才培养方式,转化高校科研成果,合作动力和利益获取是很明确的。但现状却是,企业前期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最后无法实现预期的回报,导致企业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很难长期维持。另一方面,有些学校过分强调企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完全按企业要求“定制”,导致高校教育沦为企业岗前培训班,迷失了高校教育的本质。因此,应改变高校、企业各自内循环运作的方式,调动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缩小目标差距并扩大合作范围和深度,寻找到能使学校、企业共同受益的切入点,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有效作用。

2、机制设计

本文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实例进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拟建新型的“校企零距离对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2.1 设计思路及项目构成

改革项目聚焦人才培养的四大目标,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零距离对接”、“课程设计与就业能力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实训项目零距离融合”、“高校师资与职业人才零距离互动”,通过六大方面的改革予以实现。(具体设计思路和项目构成详见图1。)六大方面的改革具体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模拟演示实验改革、课外实践改革、校企合作改革、师资队伍改革和学生考核环节改革。

要设计契合电子商务产业人才需求的长效机制,需要有坚实的教学实践基础。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已经设立11年,依托地方性企业资源和浙江大学教学科研资源,已经积累下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以学生科研、创业、竞赛为主线的“三驾马车”课外教学实践改革已收获成果,网络营销、网站建设、企业电子商务运营3门核心课程建设稳步前进,已出版系列教材和丛书,与热点公司合作的实验班获得学生企业双方肯定,“名企直通车(企业顶岗实习)”“虚拟电子商务部”“企业专项奖学金”“电子商务集训队”“阿里巴巴培训”等多项实践项目齐头并进,获得各方好评。

2.2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适当压缩理论型课程内容,为实践性课程引进和课程授课方式改革腾出空间。引进更为符合电子商务发展方向的应用性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客户管理艺术、运营实战、网站推广技巧、网站数据分析等八项实践技能。大力推进课程授课方式改革,利用现有校企合作平台,深化“请进来”教学方式,以长期合作方式把企业家、各行业技术带头人等成功人士请进课堂,拓展学生“走出去”教学模式,延伸热点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不仅让学生走出课堂参观,而且开创企业现场生产、办公互动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现实感。

2.3 模拟演示实验改革

改进电子商务实验室模拟演示环境,引入“模拟与现实”双向机制。完善德意通电子商务模拟交易及博星电子商务开发平台等模拟要素环境,在模拟项目中,引入真实的、可操作性项目,即把真实项目放在模拟环境中检验,以实践促模拟。更为重要的是,增加现实检验的环节,整合现有实习基地,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实践培训基地、名企直通车等资源,引导学生把模拟项目拓展到实际市场环境。

2.4 课外实践改革

改变分散性的,各自为阵为主要特征的低效实习方式,为部分集中的,热点企业参与的高效课外实践形式。改变“客服式”的实习方式,为项目主导、深度合作的参与式课外实践形式。引导被动性的、布置的实习方式,为主动性的,以创业项目为导向的课外实践形式。

2.5 校企合作改革

改变松散型的,浅层次的,以签订校企协议为主要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转变为制度性的,高层次的校企协同创新长效模式。具体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联合企业开展实习内容改革,由分散化的实习转变为企业集中培训+实际项目训练的模式,使学生中低层次的客服实习中摆脱出来,直接参与真实电子商务企业的策划、运营;二是联合企业开展学生创业训练,采取1+1导师制度,每个创业团队一个大学教师+一个企业导师,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三是联合企业开展课程授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包括网络营销、网站建设、企业电子商务运营采取双师授课制,即一个大学教师和一个企业部门经理共同授课,共同考试。校企合作改革关键是要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均衡。在维护学校利益方面,重点是加强对企业介入环节的动态监管,确保教学规范,学生得到锻炼;在维护企业利益方面,除了对企业进行部分经济补贴外,重点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挖掘有意向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达到企业人才储备的目的。

2.6 师资队伍改革

培养既有理论创新能力,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完善考核方式,改进工作量核算问题,鼓励教师深入参与校企合作项目,鼓励对实际项目的总结分析,创新相应理论体系。加强政策、行政支持力度,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参与现有的“网络创业孵化器”,不仅是对学生提供指导和监督,而且鼓励教师亲自实施部分项目,积累更多的实践和实战经验。

2.7 学生考核环节改革

增加实践项目的考核比重,减少相应的理论考核比例。完善以实践项目或创业性实践的“学分替代”制度,构建更为灵活的学分替代模式。改变单一理论考试方式,引入实践得分项于平时课程考核。改变单纯的理论性毕业论文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创业性实践的总结案例分析。完善现有的企业专业奖学金模式,更加注重实践得分因素。

3、结束语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快,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也是不断发生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设计就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不断跟上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因此,“校企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不但是一个全方面、多触角的机制,要需要是一个动态变化、可以灵活应变的机制。不但可以在一个平台上顺利运作,还可以推广到其他高校平台,甚至是更大范围的人才培养平台上,更大程度上实现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姜永波.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4(24)

[2] 陈子凤.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1)

作者简介:冯艳,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经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