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工程毕业论文范文,工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宁夏图书馆数字文献共享平台建设

  • 投稿刺猬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87次
  • 评分4
  • 94
  • 0

张明乾 ZHANG Ming-qian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银川 750011)

(Ningxia Library,Yinchuan 750011,China)

摘要: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宁夏地方特色馆藏文献可以通过纸质文献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且可以将数字化信息通过数字文献共享平台发布,有利的提高了本地特色文献精品化和服务优质化。对地方文化的传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nd network technology makes the library storag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can be changed into digital information by the paper documents and release digital information by digital literature sharing platform. I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local literature and services, and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spreading and developing the local culture.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共享平台

Key words: local literature;multimedia database;sharing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07-03

作者简介:张明乾(1984-),男,宁夏同心人,宁夏图书馆共享工程部副主任,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技术。

0 引言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内陆,源于独特地理历史渊源,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化留存或积淀极为丰富,这里曾产生了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为宁夏留下了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宁夏图书馆作为省级图书馆,比较全面的收集了宁夏地方文献、回族伊斯兰教文献、西夏历史文献等七万多册,这些文献忠实地记录了宁夏地区历史演变和发展,另外,还有未被全面整理出来的全国独家收藏的西什库教堂藏书约七千多册。开发和利用这些特色的地方文献,成为我们今天文献研究的重点,在数字环境下,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通过数字共享平台展现出来,是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建设目标和建设意义

1.1 建设目标 将宁夏图书馆及相关单位所藏的现有地方文献、西夏文献、回族伊斯兰教文献、西什库教堂藏书文献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起特色化、规范化、可共享的不断更新和优化的宁夏地方特色文献共享平台,为地方文献在宁夏乃至全国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地方特色文献信息量庞大,内容广泛,信息载体多样等特点,数字文献共享平台应建设成为集图片信息、文字信息、音频信息、视频信息等多种信息载体为一体,提供网络信息查询、共享、交换功能的数字化特色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1.2 建设意义

1.2.1 挖掘文化底蕴、对外宣传的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在生产、生活方式,民俗民风方面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底蕴,通过宁夏图书馆数字文献共享平台中回族伊斯兰教文献数据库、西夏文献数据库、宁夏地方文献数据库三个数据库可以传播地方文化,推动宁夏地方文化的发展,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尤其宁夏已被确定为“中阿经贸论坛”永久会址,“回族伊斯兰教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对加深海内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穆斯林,促进国际交流有重要意义。

1.2.2 有利于提升地方文献资料的价值和利用率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文献,为宁夏特色学科建设的全面开展和深入研究创建一个崭新的权威资料库,对进一步缓解宁夏历史文化研究资料短缺的难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2.3 地方文献能为地方决策机关提供参考信息 由于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状况、历史和现实的真实反映,因而对本地区具有明显的参考作用。因此,图书馆采集、研究和利用好地方文献,通过各种文献形式提供给本地区各级决策机构,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 建设内容

宁夏图书馆数字文献共享平台建设包括数字文献共享平台和回族伊斯兰文献数据库、西夏文献数据库、宁夏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西什库教堂藏书文献数据库四个子库建设。

2.1 数字文献共享平台建设 数字文献共享平台建设分为两大部分:数字共享平台建设部分、特色文献数字化加工部分。

2.1.1 数字共享平台建设 数字文献共享平台主要建设宁夏图书馆文献在线阅读平台和桌面应用阅读平台两部分。

文献在线阅读平台是基于Web 的文献管理系统和文献发布系统,可对各类电子文献和图书文档及资讯进行动态展示。文献存储管理主要实现对电子文献、图书文档进行数字化存储、管理和利用。文献的存储建立在各类规范技术基础上,严格按照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实现对内容的收集、存储、编目、入库、检索、审核等功能。文献发布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动态内容发布引擎和基于规则的模板定制技术,可以轻松构建个性化的动态网站,提供了可视化的模板元素设置和模板选择,支持模板的动态刷新和动态切换,使网站个性化展示更加方便。此外平台还具有资源管理、资源授权、统计分析、内容检索、统一身份认证和后台管理等功能。

桌面应用阅读平台是一套应用于电子文献、图书资料下载及离线阅读的可视化桌面应用软件。阅读器通过集成应用下载、文献阅读、文化信息展现、日常办公、智能搜索及各类应用软件,从而实现书籍内部检索、章节定位、缩略图浏览阅读、用户共享评论、优质书籍推荐、兴趣图书收藏及私人读书笔记等各项辅助功能,为用户更好的互动交流和享受宁夏图书馆数字文献共享平台提供人性化的、专业化的窗口式服务。

2.1.2 特色文献数字化加工 文献的数字化加工,主要实现文献从最初的不同样式、不同形式的文献资源经过扫描、处理、加工、保存成为统一标准可使用的电子文献。再经过资源包装环节将标准电子资源进行包装,便于读者的检索、浏览、阅读等需求。在文献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大多数图书馆都将选择业务外包来实现,本馆只需要做好加工书目的选定和加工完成后电子版文献的质检,保证数字化文献的完整性。

2.1.3 宁夏图书馆数字文献共享平台结构 宁夏图书馆数字文献共享平台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存储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宽带高速网络为传播通道,集文献管理、文献发布、文献应用为一体,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平台。

平台结构主要分为三层,如图1。

终端层是为用户提供多网络、跨平台使用的终端阅读器。通过人性化设计,提供清新、友好、操作简便的界面,满足读者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需求。

应用服务层是用于进行特色文献的存储管理、编校录入、安全保障、搜索查询、在线浏览和文献的展示。

系统层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Web服务器负责门户应用服务。②Database服务保障数据库服务高效、稳定。③认证服务提供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功能。④存储服务满足平台内文献资料的分布式海量存储需求。初步按照回族伊斯兰教文献数据库、西夏文献数据库、宁夏地方文献数据库、西什库教堂藏书数据库等类型进行分别存储。

2.1.4 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标准

2.1.4.1 元数据标准 依据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规范和《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CDLS)中的元数据标准,定义每一个数据库的字段和结构,著录和标引每一条数据的内容属性和形式特征,以提高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

2.1.4.2 资源加工标准 参照CDLS的《数字资源加工标准规范与操作指南》,确定资源加工的技术参数和数字文件格式。①纸质文献,通过汉王OCR软件扫描加工后进行识别,统一整理成PDF格式入库;②图片资源,利用数码相机或扫描的方式以JPG、TIF、BMP、PNG等格式入库;③声像资源,通过对视频和音频运用专业转码软件进行加工,音频转换为MP3、WAV格式,视频转换为FLV、WMV格式入库。

2.1.4.3 组织结构 根据资源的主题、类型、分类体系(中图分类和学科分类)和本地资源的情况,宁夏数字文献共享平台资源分类按照图书采用中图分类法,其他资源采用自定义分类。

2.2 子库建设 根据宁夏地方特色文献的情况,考虑到西什库教堂藏书的特殊性和缺乏相关专业的人员,暂时只搭建数据库平台。宁夏数字文献共享平台前期先建设三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即回族暨伊斯兰文献数据库、西夏文献数据库、宁夏地方文献数据库。

2.2.1 回族伊斯兰文献数据库 宁夏作为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回族伊斯兰教研究在宁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其研究水平居国内前列。宁夏图书馆长期以来以回族伊斯兰教文献为专藏,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其此专藏文献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覆盖80%以上,并且宁夏图书馆已于近年编纂完成《回族暨伊斯兰教文献导读目录》,其对此部分文献的书目控制率达96%以上。另外,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方位研究回族理论与历史现实问题的综合性刊物《回族研究》,集学术性、知识性与资料性于一体,至今已出版89期,刊登2000多篇文章,该刊物是回族人民学习和了解本民族历史文化、掌握当前本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动态的便捷渠道,是党政部门、各界人士及其他各民族群众获得有关回族方面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窗口。这些文献和论文的出版发表,为回族伊斯兰教数据库的建立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2.2.2 西夏文献数据库 西夏是建于公元1038年,在我国西北地区以党项族、羌族为主体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其活动范围包括今宁夏、甘肃部分、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等,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历时10朝,其存在长达189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灭,西夏灭亡后,西夏王国时期创制的西夏文字也逐渐消亡,西夏文化也彻底消失,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段空白。直到20世纪初,在黑水城出土了大批西夏古文献,西夏研究才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西夏研究在国内逐步发展起来,中国国家图书馆已经有西夏古籍文献原件影像近5000拍,西夏研究论文全文扫描9700余拍,国家图书馆、宁夏社科院、宁夏大学、甘肃省图书馆等相关机构出版发表了大量的西夏研究专著和文章,西夏王国所创造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将这些文献搜集整理,数字化后供广大读者和研究人员查询浏览,了解西夏灿烂而辉煌的文化和历史。

2.2.3 宁夏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 除了回族伊斯兰教文献和西夏文献外,凡记述宁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历史的文献都收于宁夏地方特色文献库,根据本馆馆藏目录统计,本馆现有宁夏地方文献9810种/29615册,报刊360种3598册,缩微资料18种/817卷。由于此类文献庞大,我们先行选择将宁夏历代的方志及新志书、解放前出版的书籍建库,前期选择了100种图书,近40000页。这些文献的数字化,解决了本馆以前只提供查询服务不能外借的瓶颈,为读者进一步使用地方文献提供了便利。

3 宁夏图书馆数字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成果

宁夏图书馆数字文献共享平台自2013年年底开始规划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数字文献共享平台”的功能开发及三个子库的建立,完成了1647册,405326页的特色文献数字化加工、入库工作,录入了300张图片,300分钟视频。由于电子资源涉及版权问题,本馆目前只提供局域网内使用。

4 结语

宁夏图书馆数字文献共享平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与我们的预期结果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拓展宁夏地方文献征集的深度和广度,加大宁夏地方多媒体资源的建设和征集工作,加强区内及区外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共建共享,丰富宁夏特色文献数据量,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力求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完善,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欣毅,等.宁夏图书馆馆藏宁夏地方文献及回族伊斯兰教文献调查评估报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1(2):16-22.

[2]李习文.基于Web服务的宁夏特色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

[3]由小燕.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的基本做法[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