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设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巴人文化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

  • 投稿雪歌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861次
  • 评分4
  • 90
  • 0

何 博

(重庆大学 艺术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植物景观设计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广场文化氛围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且是广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应紧扣巴文化主题,遵循生态节能又师法自然的原则,充分利用乡土植物,使植物景观设计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一致,营造出具有浓郁巴文化气息的田园风光广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巴文化;植物景观设计;生态环境;乡土植物;农耕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60-03

在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它不仅是广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广场文化氛围的基本构成要素.巴人文化广场位于巴人故里四川省达州市区凤凰山景区南麓原废弃的页岩砖瓦厂和陶器厂处.由于经年累月的取土烧砖制陶形成高达几十米的断崖山体,不仅严重破坏了凤凰山景区自然植物景观,有损城市形象,而且存在严重的地质安全隐患.达州市委、市政府经过科学缜密论证,决定将该区域改造成地标性的城市文化广场,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完成.广场规划设计以巴人文化脉络为定位,从凤凰山周边的地貌地形、三维空间布局进行了综合考虑,并对广场上废弃的厂房、拟建的巴风楼和周边具有川东民居特色等建筑形式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巴人文化特色.然而,伴随着城市广场植物景观的西化,一些城市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趋同性,从而导致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面临着失去地域特色的严重危机,巴人文化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也难逃厄运,失去了悠久的巴文化植物景观特色.如何解决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趋同性,运用巴文化植物特色来设计巴人文化广场的植物景观,如何充分地利用达州的自然植物资源、人文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来创造更加优美的、充满浓郁巴文化植物特色的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是政府和设计者应该担当的历史使命.

1 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植物景观不仅在改善广场生态环境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美化广场、塑造广场形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巴人文化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来看,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不符合巴文化主题

巴人文化广场规划时表示以“汉风”为主题,既结合地形地貌,又结合凤凰山周边景观,把文化、景区和城市紧密融合,突出巴人文化特色,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巴文化是一支发轫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绵至西汉初期,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湖北西部重庆大部及四川东部和陕西汉水流域的区域文化.[1]巴文化具有崇力尚勇和淳朴憨直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崇尚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同时,也是一种农耕文化,以农作物种植和鱼猎为主.然而,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打造出来的却是千篇一律的现代草坪、滥用的活化石再生银杏树,对植物景观设计理念缺少深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巴文化概念、形式提出的水平上,导致广场植物景观的巴文化主题不鲜明.

1.2 植物配置不适合广场气候

凤凰山海拔近8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针、阔叶与落叶混交植物,山上树种有马尾松、柏树、栎树等,以柏树为主,一年四季常青,荆棘杂草共生.而广场栽种了800余棵香樟、皂角、银杏、水杉等高大乔木,红槿木等灌木4000㎡,草坪、麦冬14000㎡.由于巴人文化广场位于凤凰山,四周没有高大的建筑群遮风挡雨,终年处于风口上,广场植物栽了一批又一批,成活率却较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1.3 土壤不适应植物生长忽视乡土植物的应用

土壤里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沃.而巴人文化广场在原页岩砖瓦厂的旧址上修建,烧砖将大量比较疏松的表层土、下层土取走,只剩下缺少养料的岩石层土,非常贫瘠,同时,属山地森林酸性黄棕壤,四川俗称石谷子,粘土少,石子多,植物难以生长.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凤凰山地貌特征,忽视广场绿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对广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设计者缺乏对植物生态习性的了解,忽视凤凰山乡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异地移植银杏、水杉等再生树,导致许多银杏、水杉树在广场绿地中生长不良,极大地影响了广场绿地的综合效果,造成了绿化成本的成倍增长.

1.4 植物景观设计与周围自然景观不协调

巴人文化广场的一边背靠以柏树为主且四季郁郁葱葱的凤凰山,其余三边则是村民种的菜地及梯田,具有浓郁的乡野气息.而广场虽有成排的桂花树、成丛的银杏树、低矮的植物,以及现代草坪和麦冬等,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树栽花种草,华而不实,植物景观设计显得很生硬,与周围自然植物景观格格不入.

2 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进一步提升设计质量,确保设计效果,结合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弊端,我们认为,其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一般性原则.

2.1 经济适用美观原则

根据经济学的投入和产出原理,将广场的投入与植物景观设计的美学价值、实用价值和利益价值进行统筹规划,既要尽可能节约经济成本,避免奢侈浪费,降低资金投入,使植物景观设计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要合理配置各类植物,加强后期的管理与维护,使植物景观设计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同时,借各种植物独有的形状、韵律、色彩和香味,或者表现人的意志和品格,或者表现人的审美情趣,使人触景生情,赋予植物拟人化的品格.

2.2 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原则

乡土植物是在本土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从广场自然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周围自然景观要素和广场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土植物,宜树则树,宜菜则菜,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如松树、菜地、梯田元素等,充分反映出广场特色.

2.3 利用植物本身的文化属性延续和提升巴文化原则

在巴人文化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中表现、延续和提升巴文化.在详细考察凤凰山植物特色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植物的文化美以及象征作用,充分利用植物的人格化特点,将巴民俗风情、巴文化内涵有机融入于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同时,充分利用凤凰山上本土植物的文化属性和四季变化的色彩,使广场的植物景观具有达州特有的地域特色和巴文化特征.

2.4 生态节能又师法自然原则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根据巴人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规划,对巴人文化广场的植物景观特征进行综合研判.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植物配置时,应尽可能地合理利用植物,避免植物的浪费,还应重复利用现有植物,使植物循环再生,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适合广场土壤和气候的植物.同时,应遵循广场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既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又科学地处理好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寄生关系、附生关系等,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生态和景观效益.

3 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路径选择

植物景观不仅包括各种植物的选取,还包括各种植物的配置.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的设计表达,既要符合一般植物景观设计原则,而且还要考虑其本土性要求.

3.1 植物景观设计与巴文化主题有机结合

巴文化是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灵魂.古代巴人以白虎为图腾,以洞穴为家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更练就出宛如山脊般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这就是勇猛刚毅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意志、豪迈豁达的心态,千年跋涉,百代传承,生生不息,既是达州巴文化内涵的根基,又是达州巴文化的灵魂和巴文化精神所在,更是达州巴文化的风韵和魅力所在.要从达州巴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入手,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条件有机结合,突出巴文化脉络的神韵,打造巴文化主题.植物景观又是巴文化的载体.所以,景观植物在景观设计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花草、林木,而是生态、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体.[3]乡土植物是能够反映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之一,如达州市的乡土树种松树柏树,是最能体现巴文化特色的植物,同时还是四季长青又长寿的乡土树种,永远代表崇高、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对巴文化性格与精神风貌的概括提炼.又比如形态优美的斑竹、水竹,体现了富有气节、挺拔凌云、坚贞不屈的巴文化品质.将这些饱含巴文化内涵的植物品种通过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的表现技法,大力发挥这些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这些植物的形、色彩和线条等,用美学特征去设计创作植物景观,与广场上貔貅、汉阙和青铜虎钮这些具有鲜明巴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高度融合,共同体现巴文化主题.

3.2 植物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

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1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4]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和美学理论,以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为特色,以人为本、以乡土自然为本、以乡土植物为本,以完整的生态链作为设计考虑的终极内容,充分尊重广场休闲、娱乐的功能需求和人与自然的融合,注重植物的生态特征.生长于每一气候带的生物群落具有适应于本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它不仅体现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而且体现在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还体现在群落植物种类的生理习性上.所以,应充分综合考虑广场处于海拔800米山脊的气候和土壤因素,植物景观设计尽量保持原有环境的自然状态,以乡土松树为主,再灵动地配置春夏绿色秋冬金黄色的山野茅草,是广场最合适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随着四季的变换,茅草由青色变为棕色,与山道粗犷的线条相配合,同时精心设计种植茅草的场地,一定会呈现出植物景观中山地野草那巧夺天工的形式美,将构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似乎诉说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情感、态度以及人生理想.因此,广场植物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既能够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也可以通过创造一些自然的景观,让人们充分感受自然气息,同时还能够使广场与周围的小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的有机整体.[5]与此同时,应对高达几十米的光秃秃的似刀切一般光滑陡峭的断崖进行治理,或将其崖面打造成适合攀岩运动的项目,或将其平整种上爬山虎植物,使其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3.3 植物景观设计与乡土植物有机结合

乡土植物既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又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对于环境的要求较之于奇花异草来说不仅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后期的管理成本较低,更能彰显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人文魅力.巴人文化广场位于凤凰山的南边,凤凰山成片的松树柏树使之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所以广场植物配置首选应该是松树柏树,易于生长.同时,凤凰山有漫山遍野自然生长的毛茅,春夏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秋冬呈现出大片的金黄色,生命力非常旺盛,是凤凰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像俞孔坚提出的“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6]可以作为广场有意味的植物景观元素,通过加工和再设计,以新形式、新意蕴和新的时代气息,使之形成十年景观、百年风景、千年风土,给生活在达州的人带来亲切感,表达对足下文化、野草之美的珍惜之情,从而创造出极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

3.4 植物景观设计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

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7]巴人文化广场除一边背山外,其余三边是梯田和菜地,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上,必须与周边的农耕文化紧密结合,才能使之与周边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并给市民提供农耕文化的参与和体验,提供贴近自然和内心需求的景观.如设置菜地、荷田、稻田等,这些景观建设和管理成本低、技术要求也低,不仅有利于农耕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和丰富,而且有利于提高绿化水平,有利于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通过将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农耕菜地、青青荷田、水稻田艺术地植入广场中,进而采用现代景观设计表现手法,使巴人文化广场既具有满足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又具有体现参与现代农村生产劳动等功能.耕种传统在这里被赋予全新的内容,农耕文化可以得到活生生的展现;可以唤醒都市人对儿时田野生活的记忆,并获得休闲娱乐和亲历生产劳动的体验,使人们也多了一份享受大自然馈赠的乐趣.

4 结语

巴人文化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应紧扣巴文化主题,在熟悉凤凰山气候、土壤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以人为本,遵循生态节能又师法自然的原则,充分利用乡土植物,使植物景观设计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一致,营造出具有浓郁巴文化气息的田园风光广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明杰.互动中的巴文化:巴文化的开放性体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郑梦龙,等.城市广场类型及其植物造景浅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3(3):97.

〔3〕刘维民.浅谈建筑设计中的景观利用对策[J].建筑科学,2008(8):59.

〔4〕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理论[D].无锡:江南大学,2008.

〔5〕董会杰.浅谈城市园林植物的造景作用[J].天津农业科学,2012(1):162-164.

〔6〕俞孔坚,李伟.以新文化运动的名义:呼唤白话的景观与白话的城市[C].首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论文集,2004.12-18.

〔7〕袁雪雯.农耕文化在现代中国景观设计中的价值和影响[D].无锡:江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