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设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不同行为需求的文化纪念公园设计理念比较研究

  • 投稿Leay
  • 更新时间2015-10-10
  • 阅读量369次
  • 评分4
  • 25
  • 0

啥尔滨工业大学公共艺术设计研究所 王新宇 林建群 刘杰

摘要:

本文以啥尔滨长青公园改造扩建成公祭广场的设计方案为例,深度解析因不同主体的需求而确定不同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宜性,总结不同理念下的最优设计方法,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为类似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长青公园 空间接受论 红色文化 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18-03

1概述

纪念性公园是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的产物,往往承载着历史叙事和精神反思及情感表达能量。而公祭广场更是近年来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城市大型公祭空间,是市民纪念行为和本能活动的主要场所。啥尔滨长青公园改造设计以根据场所接受理论,将烈士纪念塔以及其周边空间改造为大型公祭广场,并重新设计其西侧的足球场门球场等场地形式与功能为任务,以哈尔滨独有的“共和国长子”红色文化元素和互动理念相结合营造出井然有序的纪念场所和丰富有趣的民众休闲、运动空间。

长青公园原占地1.8万平方米,主要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休闲娱乐场所。其中烈士纪念塔占地450平米,周围为门球场(5898m2),篮球场(2500m2),体育场(约2.1万m2),市休育局(820m2),东方幼儿园(3390m2)等。地处南极街与八区街以及景阳街之间,周围多为体育场所和商业用地,是民众经常运动和休闲的场所。而此纪念塔的独特价值并没有被完全体现。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更具有祭奠对象的广泛性和公祭主题的明确性,而且其地段茌三区的交合处,适宜扩建为城市公园。其位置合适,设计主题明确,周围拆迁费用少,并且能够适应各种周围人群的需求,因此更适合作为纪念日的大型哈尔滨公祭场所。

2接受理论与新改造后公园需求

(1)接受理论概念

场所接受理论是指在空间领域的接受活动,它以空间作品为对象,空间使用者为主体,是空间接受主体对空间的主动择取,接纳,理解,整合与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多向的,是作品与创作者以及专家与反馈者相互交流与对话的过程。

如果按照接受主体来分的话,从个人接受的角度出发,公祭广场的接受者有设计者,专家,公众以及委托者。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公祭广场的接受者分为社团,城市,民族和国家等。这些群体具有相同目标,相同信仰,目的一致,结构稳定,利益相同。因此在设计成果的接受过程中对社会风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接受主体下,能够满足不同主体需求是改造后公园的需求目标。

(2)文化展示需求

对于公众以及一部分个体而言,公祭广场首先需要的就是文化展示需求。一个纪念广场的内容核心便是文化,这也是最为直观的表达。哈尔滨丰富的红色历史背景能够承载这一文化广场的意义。哈尔滨不仅是东方小巴黎,也是红色城市,更是共和国长子。其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其红色历史和成就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923年哈尔滨成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从此开启了红色之路,成为通往共产国际的必经之路。1931年,啥尔滨成为东北地区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和党的工作中心。在抗日战争期间,哈尔滨保卫战开启了自卫第一枪,随后在领导抗日游击战争,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时,哈尔滨情报组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包括后来有效支援解放战争,劳军拥军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南厂北迁”等一系列事件,都体现了哈尔滨在红色历史上不可磨灭的重要事迹。这些啥尔滨的红色代表文化,这些历史的展示与设计表达能够打造哈尔滨第一个红色主题的城市公园。

对于纪念性文化公园来说,红色文化展示能够满足长青公园改造后的市民们的文化需求。其能够给公园赋予历史意义,并将红色文化内容通过景观设施和设计的形式表达给使用者,以达到纪念文化历史的目的。

(3)大型公祭需求

对于社团,城市以及国家而言,大型公祭需求是社会文化角度的设计目标。一定规模的公祭公园对于城市而言是必要的,也可以让使用者在一定时间进行公祭与其他活动,能够真正将公祭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临时性活动。这种相对纯粹的场所能够引起人们对历史价值的关注以及思考,对于相关人员的调配和集体悼念也更加方便和高效。

(4)不同人群需求

此外公祭广场也需要满足周围使用者的其他需求。关于空间接受主体可以分为使用者,业主,公众,专家与批评家四种类型。

使用者与非使用者的区别在于其实时性,高组织性以及人群的特定性。使用者与广场发生的接受关系最为密切,获得场地所传达的信息也最为完整。广场对于使用者的最大价值在于满足活动的功能需求,广场空间的舒适和合理是使用者首先追求的。使用者对于众多来来往往的广场接受者相比只占少数,但却是对所在广场的文化与空间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人。使用者对于广场接受的要求更加关注自己的实际需求,对特定公祭空间,功能安排等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的空间内容尤为重视。因此在特定公祭时间,需要设计出相应的特定空间来提供使用者进行公祭活动。

业主是指广场项目的投资者,拥有者和经营者。其对方案的接受多是从经济价值角度进行的。追求广场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业主的根本目标。不同的业主由于职业背景,文化教育程度等差异,对广场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千差万别。长青公园周围业主背景不同,因此周围建筑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干差万别。业主有个人商家,也有区委等公共团体,使用功能也有所不一,因此权衡业主们的利益关系也是此次设计的内容之一。

公众是空间接受主体中数量最多,构成最复杂的类型,其空间接受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鉴赏性接受(文化方面)和实用性接受(功能方面)。公祭广场主要以鉴赏性接受为主,直接服务于社会大众。公众接受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也很强,因此公众的接受角度,接受方式千变万化。但是公众对于建筑的接受也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对生活化的符号场景反响强烈,对具象的,现实性的通俗表现手法情有独钟。因此如何将红色符号融入到设计中,也是设计目的之一。原长青公园原先也有着门球场,篮球场等一系列体育设施,因此在改造设计中也要满足公众的日常娱乐活动,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提供公众的娱乐与交流设施,使其在非特定时段中也有宣传文化和历史的功能呢,成为一个民众交流休闲场所。

专家与批评家指对建筑与景观的专业知识有着深厚理论基础和学术素养的人群,对于设计能够起到有效的指导与督促作用。在设计前期中能够对设计者进行引导和指正,后期能够通过回馈使用者,业主以及公众,因此对广场空间接受发挥着重要的“意见领袖”作用。文化纪念景观对于文化的准确性以及红色宣传的重要性要求极高,因此专家在其中的作用更加不可或缺。

因此在设计初步方案时,长青公园改造设计需用设计手段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文化与功能的空间设计。

3长青公园初步方案设计

(1)经济型概念要求与设计手法

经济型概念要求接受主体主要为使用者,因此设计的核心为纪念塔。为了突出纪念塔历史悠久,内涵深广I国际造型的独特价值,经济型概念以纪念塔为主景,将长青公园改造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专有场所。整个场地具有鲜明的标志性和识别性,占地2.4万平方米,其中可使用的公祭使用面积为0.38万平方米,公祭时可容纳人数为3500人。主要设计手段为保留原有纪念塔周围场地,并将纪念广场与门球场中间联系打通,移走中间阻碍视线的树木。通过对树木的剪形,门球场和足球场之间的开口,一定程度的扩展园区,以及借势足球场等设计手段来满足专有的需求。以纪念塔为核心来组织交通流线,最大程度短时间内疏散观礼人群。

而在细节设计上,提供一定的移动门来改变空间,组织不同人群的观礼与文化展示。

(2)借势型概念要求与设计手法

借势型概念要求以纪念碑和红旗为对景,确立景观轴线,同时将门球场减至3个,同时将其他空间作为仪式空间。整个场地占地4.5万平方米,可供公祭使用面积为0.38万平方米(其中足球场2万平方米),公祭时.广场可容纳人数为3500人,足球场可容纳人数为1.8万人。其特点在于巧借场地,交通便捷。通过拓宽门球场的入口来满足未来使用上对人群的流散功能,并将原来的门球场南侧的休息亭架进行改造,并在此竖起象征胜利的革命红旗,与纪念碑形成对景,增加仪式的庄重感。在特定时段,其足球场改为大型仪式空间,因此交通流线只在广场空间中设计。

门球场处设置的可移动栅栏可以实现交通的可控性,流畅性以及可达性。移动栅栏可以将门球场设计为全封闭状态,半封闭状态以及全开放状态。

在广场内也设计了一系列文化设施来响应文化主题。比如长青公园内足球场上的“抗战第一枪”雕塑,周围用象征战车的轮胎作为标志物,供游客休闲;位于抗战大旗右侧的“光复第一区”坦克雕塑,供游客合影留念;还有公祭广场上的“抗战十四年”传播长廊,十四年十四个展板,讲述抗战中的重大事件以及石制座椅以及一些细节等,都在用直观的设计手法展示红色的文化主题。借助场地西侧的足球场作为大型的仪式观礼空间,并搭配LED屏幕让观礼效果最佳并起到教育和宣传作用。仪式空间很大,可容纳上万人,但LED造价较高。

(3)协同型概念要求与设计手法

协同性概念在前两个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增加公祭广场面积,占地7.3万平方米,可供公祭使用面积为0.8万平方米(足球场2万平方米),公祭时可容纳人数为7500人(足球场可容纳1.8万人)。设计空间较完整,设施较完善。设计主要以纪念塔为核心建立十字轴线对景关系,通过轴线向两边发展,轴线明确,彰显气势。功能增加,拓展休憩区,五感花园,抗战体验区以及运动区。将幼儿园改建成新长青综合馆,其中包括展览中心,接待中心,服务中心以及管理中心,为公祭和居民提供休憩与学习。

其中综合馆与纪念塔形成对位关系(北立面南极街界面),形似红旗,旗尖指向纪念塔,以符号的形式关系直接表达出红色主题。公祭广场扩建,由之前的门球场大小拓展至篮球场处,整体形成“8字形”,意为幸运数字,与纪念塔相连则整体形成福禄形状,故称为“福禄广场”。整体广场沿轴线视野开阔,场面恢弘。主要区域为纪念塔和福禄广场,“福禄”道慢性系统让人们走出健康,走出文化,走出趣味,走出故事,走出五心,走出社会主义价值观。而主广场两侧增加了红色文化与历史展示长廊,临右侧区域为战争遗存展示互动体验区,放置有抗战飞机,坦克等雕塑和文物,供使用者互动和学习。广场末端安置五心广场,与纪念塔遥相呼应,五心内容分别为“自信心,敬畏心,感恩心,精进心和欢喜心”。五心广场旁边也有一些感官互动区域,供人们休憩,尝试奇异沉浸式体验。

在战争遗存互动体验区中,还有情景再现体验区为人们提供冰雪野餐,篝火活动等一系列互动,再现当时的红色革命情形,让人们产生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进一步增强人与空间的互动感。用帐篷和木质座椅搭建思考空间,给公众以文化解读与反思。

协同型方案已经比较完善,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公祭空间和与之匹配的休闲空间和互动空间,以及市民的活动空间。相对空间功能较多,但内容相对较杂,不够整体,景观轴线明确但相应的红色内容和设计细节有限。

4统筹型方案设计与策略

经过前几个方案的比较与优化,最终方案拥有标志性和惠民性以及兼容性。其公园定位为具有红色文化主题的公园;具有休闲健身的公园:多种活动兼容的公园。该方案占地7.3万平米,其中可供公祭使用面积为2.1万平方米,公祭时可容纳人数为2万人。(图1)

整个轴线以纪念塔为中心,两侧场地呈开阔之势,对景减弱,轴线突出,主题鲜明。整体平面已经完善,入口由八区街南侧改为西侧,减去横跨球场的时间。纪念塔附近增加绿植,与雕塑区共同增加绿化面积。原体育场改造为雕塑园,放入红色艺术雕塑墙和字碑,为公众提供红色互动空间和户外纪念学习空间。幼儿园改为新长青综合馆,在室内布置红色教育纪念展览。原公祭广场扩大,横向扩至180米,将“福禄”八字扩至门球场边缘,附近增加铺装和绿植,保持通透性,整体线路清晰,气势磅礴。

雕塑区分为建党雕塑区,抗日雕塑区,解放雕塑区和抗援雕塑区。四个区域各有主题雕塑,分别为战争记忆雕塑,抗战胜利雕塑,走向胜利雕塑以及抗战齐心雕塑。雕塑各有不同,有的为一面墙,有的为雕塑群组。整个雕塑园平面路线为“之”字形,通过不同雕塑点来区分主题,供民众自行学习。和纪念塔连接空间开放性增强,加强空间流动性。公祭广场缩减五感主题区域,使整个公园主题更为鲜明,内容更加精细准确。整个广场轴线和流动性更加明确,突出了纪念塔的同时,奠定了整个空间交流展示的基调。

(1)从使用合理性角度进行比较

从合理性来说,统筹型设计更为完善。其中纪念塔广场和公祭广场边界清晰,能够成为图形,边界线为树植在视线遮挡的前提下不影响流动性。

铺装面直到广场边界,空间领域明确,构成了良好的文化图形。空间内建筑和纪念塔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H有良好的比例。从交通上来讲,统筹型的交通流线更加完善,将整个交通重心由体育场移至纪念塔,节约了横跨雕塑园的时间成本,给公祭使用者更好的活动效率。

(2)从设计形式角度进行比较

从设计形式来讲,统筹型在形式上更加完善与简洁。根据纪念塔现代简洁的设计类型,整个平面设计简洁现代,图形性强,具有对称性和强烈的空间指向性。而之前的方案形式不一,从纪念塔为核心向外逐渐设计,缺少系统和细节的规划。局部区域设计完善而整体区域不完整,缺少联系,导致使用者在场地中感到疑惑。

之前的方案由于设计空间有限,导致塔的高度和场地的长宽比例不协调,使用者站在塔下感到十分不适。门球场和篮球场的设计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使用者能够舒适的在场所中进行活动。扩园至棋校和足球场处能够在纪念塔南侧形成气势宏大的广场,可作为大型仪式的举办和观礼空间。将足球场改建为抗战雕塑体验园,能够为场地增添活力与人气。而统筹型也将景点分布逐渐扩到了整个园区而非局部区域,以提供使用者完整的游园体验,给民众以更多选择和学习的机会。(图2)

(3)从细节进行比较

从设计细节和设施来讲,统筹型方案在细节上更加丰富,接受主体更加多样化。

设计细节更加形象和生动,雕塑墙做成旗帜的形状,与长青综合馆形成呼应。所有的“旗帜”形状的设施的方向均指向纪念塔,起到强烈的指示作用。鲜艳的红色相对减少,更加凸显旗帜和雕塑墙的位置。公祭广场的花坛均为斜角,角度指向纪念塔,增强其气势。不同的区域通过铺装来区分,灰色调的丰富性能够一定程度弥补空间空旷的不足。(图3,图4)

入口区域的抗战第一枪,光复第一区依旧保留,并且将新长青综合馆的入口加设与入口区之内,为使用者提供聚集空间和公祭广场进入前的疏散空间。新长青综合馆建筑体量形成内院,供公祭使用者的室外休息。雕塑园除了区域雕塑活动之外,还设置有瓦砖小道供使用者体验,思索“抗日艰辛路”。雕塑园绿植丰富,有鲜艳颜色加以点缀,改善整体凝重的气氛。

公祭广场设施更加完善,颜色一致,文化展示牌运用冰裂纹元素进行深化,场地运用特制橡胶铺装来规范慢行道路,力图形成纪念运动文化。一定距离下会有告示牌来提醒运动者已经行走的距离,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休憩广场和纪念区放置有抗战题材的座椅和设施,加强概念,深化主题。广场设施整体阵列性强,给人们以革命和思考的力量。从细节和设施上真正做到了“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图5)

5结语

综上,一个完善的红色纪念公园的设计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接受主体的要求,合理区分空间和功能区域,将生活,政治和文化结合起来,以红促廉,利用文化纪念的力量合理发展商业,在细节上好玩耐看发人深思,为使用者和民众谋取最大利益。长青公园改造在初步方案分析后,最终拿出完整的方案和策略,有效满足了各个人群的要求,将红色宣传空间成功营造,力将原长青公园成为大型公祭的代表性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