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机械制造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硬创”狂热下的冷思考

  • 投稿关注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51次
  • 评分4
  • 55
  • 0

撰文/ 邹韬

邹韬, 资深工业设计师,在工业设计领域有多年工作经验,是首批通过国家资格认证的工业设计师。曾先后供职于长虹集团、东亚电子和香港Altplus 设计机构。目前为深圳市知行创新工业设计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曾连续3 年获得国际消费电子最高荣誉——CES 国际消费电子创新设计与工程奖,并获包括红点奖等诸多国内外奖项。商业设计成功设计案例多项。

近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他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这对“创客”们的鼓舞极高。而“中国智能硬件蛋年创新大会”在北京和深圳的相继召开,也持续推动了这种火爆。

打开此次的“创新大会”的行程,各种硬件创业的沙龙,各种路演、孵化器、推动器和创业者学院等,以前不知道的名词现在的出现频率极高。让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你现在不讨论硬件创业,就被这个时代的大潮所淘汰一样。

笔者作为设计师,也很欣喜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大家在创业的路上,必然会对设计的认知有很高的提升。同时,在此浪潮的影响下,笔者对“创客”的成果也产生了好奇,心生向往,所以也购买了几个“全球首款”的手表、手环等智能设备,准备从此就过上“智能”的生活了。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在使用了这些产品几天后,笔者就被折磨得“累觉不爱”了。

一般来讲,拿到产品的第一步,必然是要装上其相应的app, 然后在连接时,总是会遇到巨大的困难,通常需要折腾好几次。在连接好以后,在使用时,又会常常产生时灵时不灵的状况,基本,是看运气。更不必说其糟糕的界面设计了。几天后,这些智能产品又放进了抽屉,而我,也从“智能”生活里倒退出来。

由此,想起之前听微信硬件的相关负责人说过的一件事:在微信硬件刚做第一个手环产品时,发了3000 个给腾讯的员工试用,当时有人提出一个赌约:在一个月后,还在试用此手环的人不会超过10 个。结果不幸言中。

这些都颠覆了我对一个产品的认知。在大家都在谈“产品定位”、“需求”、“用户体验”和“人性化”的今天,智能产品虽然有了APP、“云端”和“大数据”等很多高大上的说法,而且几乎都在说“全球首款”,但是产品本身却还处在“是否能使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和层面上。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和太急于求成了呢?

产品的可用性(usability)是一个产品的基本属性,是衡量产品用户体验的重要质量指标。它的定义,是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 和用户主观满意度(satisfaction)。这些具体的属性构成了一个衡量产品的指标。实际上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建议硬件创业者可以补充下这方面的知识。

在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探讨。

(1)是否加入了网络、APP 和“云端”的设备就是智能硬件?

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定义的: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一个科技概念,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 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这个定义没有问题,但很多产品实际上是满足了联网,软硬结合,但是没有实现“智能化的功能和服务”,这是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2)我们能否在智能硬件很火的时期,尽量避免给地球增加一些电子垃圾?

几年前我们就在谈“绿色设计”,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和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和质量等要求。绿色设计的原则被公认为“3R”的原则,即Reduce、Reuse 和Recycle,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在智能产品中,我认为硬件创业者或创客们应有这样的意识,成熟的产品面世也就避免了电子垃圾的产生。

(3)设计师与创客是否能携手共进?

能。在前几期的文章里。我一直在探讨设计与创客的结合,这也是目前大家一直在讨论的话题。不过在现实中,创客和设计师有了一些零星的合作,但是还处于相互接洽的状态。建议可以建立一个联盟,让设计师与创客可以充分地对接需求,这一定可以让我们的智能产品有一个明显的提升。笔者也在尝试与创客的深入接触,打造一些优秀的智能硬件产品。

编者按:因为创业的号召,所以在工程技术领域,产生了颇多创客。也因为越来越多的创客,所以我们有机会见识到越来越多的创新。这为中国的工程技术领域注入了一股清新、不拘泥的新势力,当然绝对是好事。但是,当市场上开始一窝蜂地出现诸多用于计步的手环、用于拍照的无人机、用于实现简单动作的机器人时,当某些创客项目把关注点放在投资而非产品本身时,我们必须要做一些事情,来保护这种刚刚开始、未来可能改变整个工程领域价值链的新形式:为“创客”这一新职业设定一个门槛。让更多有志于此的人了解:创客并非适合所有有梦想的人;创客不仅仅要有一个好的创意,更需要扎实的工程技术作为基本功,不能用拼装乐高的态度去做一个严肃的产品。当然,一定会有人举出一个又一个的所谓成功案例,来证明只要有一个好的创意就可以成功。但是请记住,没有一个成功可以随便获得,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苦的工作,不能仅凭运气。邹韬是业界知名的工程设计师,看到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因此,请业界自省,千万不要让原本的欣欣向荣,演变成一场浮躁的“演讲大赛”。因为,只有形成一个良性的环境,才能真正为创客提供更有利生长的土壤。(丁海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