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机械制造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纺织专业“多方参与,分项考核”考核评价模式改革实践

  • 投稿Kenn
  • 更新时间2015-10-07
  • 阅读量823次
  • 评分4
  • 77
  • 0

刘 梅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行业、企业、社会、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方参与、分项考核”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教学成效显著。企业认可度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多方参与;分项考核;评价模式;改革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3.026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101(2015)03-0068-03

收稿日期:2015-04-24

作者简介:刘梅(1972- ),女,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纺织工程系主任,高级讲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对国家示范校建设作出了规划和指导,其中改革评价模式是七个重点建设任务之一,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训练为主线”的人才质量观和人才评价观,构建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我校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作为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在全面分析广西纺织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深入、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评价模式改革方案》,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纺织人才培养的质量。

1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路

大学校、企业、社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的力度,通过过程考核、常规考试、技能竞赛和德育考察,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专业教学、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和教学实习等环节引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劳动部门的面料设计师、针纺织检验工的考证,引入社会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其真正参与到课程学习及考核全过程中来。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来发掘和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与优势,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2 构建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评价体系框架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项目团队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行业、企业、社会、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方参与、分项考核”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由项目/任务式课程评价、理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评价、考证评价、实习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模块组成的评价体系文件。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结构图见图1。

2.1 项目/任务式课程评价

大部分核心课程如《纺织材料鉴别》、《纺织面料设计》等课程均采用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块由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组成,过程性评价占60%,成果性和总结性评价占40%,将学生作品、成果、参与各类技能比赛的成绩和社会活动效果纳入课程成果性评价。见表1。

项目/任务式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占60%比重)主要考核学生完成任务或项目的情况,由若干个任务/项目组成,每个任务的评价内容包含综合素质占30%,专业能力占70%。综合素质主要考核学生的考勤、卫生安全操作规范、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及团队合作等;专业能力主要考核项目工作过程熟练程度、工作进度和产品作品质量等等,具体专业能力项目可根据不同课程进一步细化。每一项考核指标均确定分值比重并采用学生自评20%、组评30%和师评50%的评价方式,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项目任务进行评价,学生对本次项目任务过程及课程表现进行记录和自我评价,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及企业评价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定。

2.2 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评价

理实一体化/实训课程的评价由4个模块组成(知识运用能力20%、实践技能20%、学习能力30%和综合素质30%),注重过程考核,可以采取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以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为依据,以行业标准为测评标准,通过实操训练,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在对应岗位职业能力方面得到提升,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基本实践技能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

2.3 专业理论课程评价

学生理论课程评价由3个部分组成(综合素质占30%,学习能力占30%,知识能力占40%)。知识能力通过阶段性测试、课堂练习、段考和期考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习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完成作业及课堂表现、活动表现情况。其中每项的细化比重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自行设计。

2.4 考证课程评价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相应考取工种为纺织面料设计师、针纺织品检验工和织布工,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各占100分, 理论和实操都达到60分以上方能获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

2.5 顶岗实习评价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顶岗实习的评价方法根据学校制订的《学生学业评价办法》实施。专业实习成绩由实习阶段小结成绩、实习报告成绩和实习鉴定成绩3部分按30%、50%、20%比例组成,以百分制计分,实习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

3 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情况

3.1 选择实践班并指导实施

项目组选择了纺织12、纺织13两个班级作为试点班进行实施,首先召开全体专业教师会议,对考核评价指标进行解读、宣传和说明答疑,统一认识。召开学生动员会,就学生考核评价的目的、意义及实践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说明,并就企业参加评价的相关事宜与企业技术专家达成了一致意见。

3.2 开展实践研究并适时监控对比

2013/2014年上学期对纺织12、纺织13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行,每个评价模块选择一门课程进行实施,并与2012/2013年下学期的学生表现进行对比。2013/2014年下学期开始,在纺织专业全部课程进行实施并进行实施前后对比。2014/2015年上学期,将该评价模式推广至针织工艺专业和棉检丝绸专业的部分核心课程实施。通过对比,总结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以确保考核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

4 完成情况及成效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使用新的考核评价模式以后,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学成效显著。企业认可度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测评合格率达98.2%,企业对学生评价优良率达85.0%,毕业生双证率达99.0%。

4.1 课堂教学效果改善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实施,使学生的总评成绩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平时参加各个项目、各个任务及作业、课堂等方面的表现,不再单纯以期中或期末考试作为评价结果,学生意识到平时过程表现的重要性,学习态度逐步端正,逐渐自觉遵守上课的规范要求,促进他们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次作业和项目。

以过程性评价为载体的学生新的考核评价体现了对学生日常工作行为的管理和评定,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通过评价,学生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记录,认识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成果,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充满自信,比以前更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从各班级的《项目任务评价》中学生的“过程记录”和“课堂表现”反馈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评价,说明了新的评价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4.2 实施新的评价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大部分课程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评价,将学生平时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等纳入考核的范围,增加了社会活动、作品质量和竞赛成绩的比重,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任务,体验完成作品的喜悦。通过社会活动和生产/操作实践,学生养成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动手能力,在小组合作中互帮互助,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普遍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模拟生产岗位情境中初步获取和建构职业能力。学生技能水平稳步提高,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作品展恰会上,纺织专业学生获民族技艺比赛一等奖1项,优秀学生技能作品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14年11月纺织专业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纺织服装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纺织面料设计技能大赛,参赛作品融入壮锦元素获得专家好评,获三等奖2个,优秀奖2个。

4.3 评价主体多元化实现了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

企业(行业)、社会、学校、学生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生学习的评价,形成了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自控意识,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在健全学生的人格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互评可以起到互相督促、互相学习的作用;企业参与评价突出了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使学生的作业活动标准与企业标准对接,使学生能顺利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转化,明确专业技能的重要地位。

4.4 评价体系改革促进了老师专业成长

教师在参与改革实践过程中,不断将改革设想和目标渗透在教学评价设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教学案例与实践经验,编写了专业技能实训教材,初步构建了有效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以及可操作的评价方案。而项目任务式课程评价和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掌握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这将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在反思与探索中,教师实现了理论的升华与能力的提升,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5 评价体系改革突出了关键能力培养

学生学习能力、运用信息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关键能力在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评价改革实践通过探索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促进关键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将以上能力作为评价内容的重要方面,并将之渗透在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中,使教学评价更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5 评价体系改革的问题与思考

5.1 在考核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有效地判断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为他们提出适合个体发展的具体、有针对性的建议。

5.2 在考核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大社会参与力度

在实施“多方参与、分项考核”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尽管社会、行业企业参与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的评价,但实施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要保障多元评价活动常态化,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评价的功能,还需建立与之配套的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并加强过程性管理,使得评价考核方案能够长期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