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机械制造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2
  • 阅读量146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本文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若干实际问题,总结出新形势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中还存在一些诸如课程培养体系不合理、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师资队伍建设尚需加强等不足之处,并针对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论文的研究结果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对于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關键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研究生培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0-0156-03


  0引言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它是省政府与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共建的重点学科。多年来,学科内的广大师生一直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锐意进取、突破创新、立足行业、面向未来,不断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广大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本学科在专业领域内已取得骄人的科研成绩和学术成果。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1]。本学科一直十分注重学科建设及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并在各研究方向都已建立起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人员配备合理、实践经验丰富、勇于拼搏、求发展、思进取的相对稳定学术队伍。但是,由于受到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束缚,本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不足,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论文撰写等培养环节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本论文以该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对象,探讨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研究机械制造理论与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技术的一门学科[2]。该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同时,又能按研究方向及个人兴趣,在一个特定方向领域内掌握更专门的知识和本领[3]。根据为国家培养机械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确定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如下:①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②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③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④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多年来,学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研究生教育一直在探索建立以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在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提高其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但在新的科技发展形势下和市场经济要求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研究生教育中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2.1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基于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和水平状况,研究生的来源比较有限,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没有经历过比较系统的专业培养和训练,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从而对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直接影响后期论文的课题研究工作质量。


  2.2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有待加强虽然经历了本科阶段的培养过程,但在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生仍然表现出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后期研究工作存在一定困难,导致最终研究成果理论水平不高。而且,理论基础知识的欠缺,还致使学生在研究手段和方法方面缺少思路和灵感,表现为只能依赖于导师的全面指点才可以持续开展研究工作,这对于研究生将来从事实践性较强的机械工程领域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2.3研究生教学过程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性和系统性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后,本学科的研究生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个别课程实际授课学时不足、教材指定不明确、教师授课过程过于随意等问题。虽然当前对于研究生的授课环节已经加强了监督和管理,但在教学规范性方面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另外,有些课程内容偏于陈旧和专业化,在引入机械相关领域新观点、新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强,缺乏跨学科交叉,导致学生知识面不宽,专业领域過窄,知识结构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4教学及考核方式都过多依赖于本科培养模式本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发展多年,但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大多数教师也同时承担着本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在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变更和切换在一定程度上不尽如意,授课教师往往习惯性地把本科教学方式和方法照搬到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研究方向的特色突出不够,往往追求面面俱到,内容重叠,针对性不足,未能实现基础性、系统性和使用性的有机结合。在考核方式上过多依赖于考试和大作业的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2.5忽略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学生从本科阶段步入研究生阶段后,在思想和意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而在现有研究生教育中关注较多的是知识与技术的提升,在主观意识方面缺乏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求知欲和创造力方面缺乏主动性。只有挖掘和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热情,才能真正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使学生成为专业领域内的合格人才。


  2.6实践教学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经过几年的积累,本学科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断获得提高,各种实验设备不断得到更新和丰富。但是这些实验设备也同样承担着本科生培养的实践教学工作,在设备的利用时间及效率上还是无法完全满足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尚需进一步的改善。另外,在实验室人员配备和实验者操作水平上也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导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缺乏综合性实验、实习和专业技能培训等高水平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些状况直接造成学生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比较低下。


  3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与措施


  根据多年来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经验,并结合具体的实践体会,我们认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了课程内涵建设在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炼本学科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培养方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使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向前沿性发展[4]。适度增大本学科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比重,强化研究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不断拓宽研究生基础知识,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有坚实的理论基础[5]。比如,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增加“机械振动学”、“有限元法”和“现代机电系统设计”几门课程。在课程内涵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本学科目前的情况建立较为先进、合理的课程体系,适当增减一些课程;另一方面也一定要对现有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使课程不仅在名称上而且在内容上、效果上都能够向先进水平看齐[6]。


  3.2鼓励教师引入研讨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充分挖掘了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课程参与者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了认知互动,从而深化对课程主题的认识,取得知识理解和学术交流的最佳教学效果[7]。


  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是让研究生的研讨取代教师的讲授,而是对教师授课形式的一种补充,是对教师授课效果的一种促进。在教师完成正常授课的基础上,利用每次课的一部分有限时间,安排2-3名学生就事先布置好的主题进行专业角度的讲解和介绍,内容可繁可简,理论可深可浅,重点是能够把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见解阐述清晰,表达明确。在学生进行讲解后,其他同学可以根据讲解内容进行提问,讲解者需要给予合理的回答或者解释,对于难度较大的专业问题,可以共同研讨、交流看法,并可通过进一步的课后学习或者查阅资料获得相关的技术结果和专业结论。在研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协调作用,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要对内容选择和研讨方式起到引导作用,并对一些专业难题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启发。


  3.3全面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过程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还要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要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形式的改革。通过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尚需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加强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在实验条件和实验质量方面要高于本科培养标准,要尽可能增加专业实验课程的学时数,并且在各门专业实验课中争取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同时,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建立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3]。


  3.4大力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为了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要尽可能为研究生安排一些具有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的课程讲座,并邀请一些著名专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设系列学术讲座或专题报告,这些过程都有利于营造学术研究氛围,极大地启迪研究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以此提高研究生的研究水平和培养质量。同时还鼓励研究生有机会尽量走出校门,参加导师参与的各种科研活动、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进行必要的学术交流[5]。


  3.5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组织机构的工作质量目前本学科组织机构设有专门的负责人和秘书各1人,他们同时还兼任其他职务和担任教学工作,投入学科建设工作的精力固然有限,这就要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机制,通过定期的调研、讨论、交流、总结来保证研究生培养工作常抓不懈。


  3.6鼓励实施多导师指导制度在对研究生的指导过程中,由于一个导师的知识结构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应该鼓励实行双导师或多导师(导师组)制度,这种制度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导师个体研究水平的局限而降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当导师组中有一些跨学科或其他学科的专家进入时,更容易激发研究生的求知兴趣,扩大其专业领域视野[8]。在本学科现有条件下,通过在学科领域内对双导师制度进行的初步尝试,表明这种制度对于提高研究生指导质量,强化学生的学术管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指导形式有必要在以后的研究生培养中不断地予以完善和坚持。


  3.7努力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导师的自身素质是决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大多数高校年轻教师都缺乏实践经验,有計划地举行师资短期培训,通过让年轻教师走进企业,积极投身到企业实际生产中,进一步提高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时,经常开展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研讨,可以促进形成高校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6]。


  4结语


  本论文在分析学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各种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同时也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尽管现阶段研究生教育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明确目标、健全机制、优化培养,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就一定能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郭建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