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一棵树来谈生态文明

  • 投稿国士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679次
  • 评分4
  • 70
  • 0

贾治邦主任提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行政、法律措施都很重要,但最关键的是唤起全民的生态意识”。的确,由于缺乏生态知识、生态意识,最易行的生态举措被忽略、最管用的生态途径被漠视。由此可见,把生态理念宣传到千家万户,让生态意识武装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是何等的重要!

文/ 湖南省林业厅厅长 邓三龙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国家林业局老局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贾治邦同志《唤醒全民生态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章,既为贾治邦主任这种情系林业、心系民生、始终关心国家生态安全的使命与担当所感动,也为老局长提出的 “在建设生态文明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是前提,增强全民生态意识是关键”等思路和观点所折服。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

在此,我想先用三组数据佐证贾治邦主任所论述的“自然生态系统关系着人类生存的空间”、“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根基”等一系列观点:第一组数据是:联合国公布的清新空气标准为每立方厘米1000~1500 个负氧离子。医学研究证明,人生活在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过500 个的环境下能确保健康,在200 个左右时只能确保亚健康,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只有50 个以下负氧离子时,就会诱发心理性障碍疾病甚至癌症。而负氧离子产生的载体主要是森林、河流、瀑布和草地。第二组数据:每公顷森林以平均105 立方米的蓄积量计算,每年能吸附粉尘63 吨,放氧170 吨、吸碳192 吨。同时,树叶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等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其吸附、黏滞、固定功能,能让微尘即PM2.5 的浓度下降10%~50%。第三组数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1.63%,而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为31.8%,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上述数据说明:默默无闻的森林,恰恰是好空气的制造者、坏空气的过滤者,因而是治理雾霾、净化空气最廉价、最易行的手段。正如贾治邦主任指出,“一滴水是一个生态系统,一棵树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不论是湿地、海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还是农田、城市生态系统,最常见的是树,最普通的是森林。由于常见和普通,其巨大的生态功能一直被人们所忽略。但国际社会对森林优化空气质量、护佑人类健康等重要意义的认识却已领先我们多年,因此纷纷把森林覆盖率的高低,作为评判一个国家是否重视生态建设、是否承担了生态责任、甚至是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联系起来。可见,贾治邦主任从生存空间、生存根基的高度,来认识森林、认识自然生态系统的思路和观点,既体现了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又正在被无数的事实所证实。

当前生态危机与森林紧密相连

这些年从事林业工作和生态建设的实践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生态危机,都可以从树、从森林的消减上找到根源。当前,人们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或显性层面的空气污染、自然灾害等,尤其是人们面对须臾不可离开的空气出问题时,如雾霾就感受特别深。而那些潜在的、更为深重的危机,如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土地沙化、土壤污染、水污染等,还远没有被全社会所普遍察觉。

然而,就算最浅层次的生态危机,其背后与森林的必然联系也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以最常见的雾霾为例,其实, “雾”不可怕,“霾”才是罪魁祸首。霾由有害物质如飘尘、粉尘、微尘即人们常说的PM2.5,再加上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等组成。“霾”借“雾”力,便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诱发呼吸道、心血管等各类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森林是天然的空气过滤器,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驱霾克星。但在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时,社会上有包括燃煤、汽车尾气排放、工地扬尘等种种说法,也有压缩产能、减少烧煤、汽车限号等应对措施。唯独没有人把植树造林与治理雾霾挂钩,成为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遗憾。

至于深层次的生态危机与森林的内在联系,就更加没有广为人知:人类文明初期,森林覆盖率为60%;十九世纪中期减少到45%;2013 年则仅为31.8%。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森林面积减少的曲线和生态危机加重的曲线高度重合。如森林减少直接削弱了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于是加剧了气候变暖。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5 摄氏度。就是这0.75 摄氏度,使北极地区的冰盖减少了42%,海平面上升了50 厘米。就是这50 厘米的上升,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良田沃土被淹。再如,森林被誉为“绿色海洋”,每公顷森林可涵蓄降水约1000 立方米。森林的破坏,带来了土壤裸露、泥石流、土地沙化、全球性的水荒。甘肃舟曲曾是森林覆盖率高达60% 的“塞上江南”,50年代以来森林遭到超限度破坏,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经不起一场暴雨的冲击,酿成了近2000人被活埋的特大泥石流灾害。还如,由于城镇化的“推山填池”,现在大多数城市都是“望不见山、看不见水”。有人说,在国外,哪里看到森林,哪里就到了城市了;而在中国,哪里没有森林,哪里就到了城市了。现在,80%的精英生活在城市,城市的负氧离子含量在一些闹市区连50 个都不到。所以各种自然灾害、各种疾病频繁在我们身边上演。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忽视森林

那么,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在哪里?我十分赞同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一系列破解生态危机的共识与举措,但我仍发现,几乎所有的生态难题,又都可以从树、从森林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气候变暖问题。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发挥各地森林的吸碳、固碳能力,人类将有望获得更加宜居的气候。再如空气污染问题。空气中无处不在的氧离子好比“白开水”,决定空气质量好坏的负氧离子才是人们需要的“人参汤”。而自然界形成负氧离子的载体主要是森林、河流、瀑布和草地,其中尤以森林为最。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 立方米,年平均可以释放氧气1.62 吨,固碳1.83 吨。所以人们常常感到树多的地方空气好。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把植树造林、扩建绿地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历史上,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的伦敦虽然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达24 平方米,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仍旧保留大片绿地。也正因为如此,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何谓命脉?即生命和血脉,比喻生死相关、极端重要的事物。总书记把“山水林田湖”的命脉最终归之于“树”,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保护森林、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高度重视。

然而,所有这些生态理念,都还远没有进入到千家万户,甚至也远没有进入许多领导者的头脑。所以,贾治邦主任提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行政、法律措施都很重要,但最关键的是唤起全民的生态意识”。的确,由于缺乏生态知识、生态意识,最易行的生态举措被忽略、最管用的生态途径被漠视。由此可见,把生态理念宣传到千家万户,让生态意识武装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是何等的重要!

作为领导者,或者说精英人士,告诉社会公众当今世界面临种种生态危机还不够,还必须解释危机,特别是告诉人们如何走出危机。当然,造成今天生态危机的原因很多,诸如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国土空间开发缺乏科学规划,唯GDP 至上的政绩观等等。总书记把山水林田湖整个生态系统的命脉归于树,贾治邦主任把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我则想从森林出发,解释今天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并立足林业厅长这个岗位,探索通过林业途径、走出生态危机的道路。

每一个人既可以是生态的破坏者,也可以是生态的建设者。如果每人植一棵树,我国就能形成10 多亿棵树组成的绿色屏障。,每栽一棵树都能赶走一点污染,留下一片生态空间,夯实一点生态根基。“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时,文明开始了;而砍倒最后一棵树时,文明结束了”。当每一位公众都呵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时,中华民族才能持续发展,人类社会才能永远在地球上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