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发展社区林业 振兴山区经济

  • 投稿冷凝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161次
  • 评分4
  • 52
  • 0

特约嘉宾 李维长

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首席专家,中国最早研究和实践社区林业的学者之一。自20世纪80 年代末以来,一直从事农村发展与扶贫、农村社区林业、参与式发展、林农协会/ 林农合作社等三农问题的研究。经常深入农村和林区基层承担培训任务,推广参与式发展,探索出了适合贫困山区的社区林业发展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示范基地,为林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撰写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9 部。

山区系山区、丘陵、高原的总称。

山区是地球上复杂且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类型,是水、能源和生物多样化的重要源泉,是生物多样化和濒于灭绝物种的宝厍,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区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5,直接为约1/10 的世界人口提供生存基础,为超过1/2 的世界人口提供商品和服务。山区既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饶的地方,又比任何地方更多地分布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和遗产。

山区环境对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十分重要,但是,山区却已成为全球经济的边缘地区。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地球上绝大部分山区的生态系统正受到水土流失、山崩和泥石流的严重影响,山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逐渐丧失,山区人民的生活普遍处在贫困的现实状况,近半数的世界人口直接受到山区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因此,立即采取行动,保护和管理好山区的自然资源,是促进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实施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农业大国,在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山地面积为498.6 万平方公里,占51.9%;山区总人口约6.56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6%。全国2100 个县( 市) 有1500 多个在山区。我国的山区,山多、林多、草多、矿多,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3 万多种高等植物和4000多种脊椎动物分别占世界总种数的12%和10% 以上。山区现有森林面积1.17 亿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90%左右,森林蓄积量81.42 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80%以上。

尽管山区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区环境不断恶化,人民生活较为贫困。同时,由于科技教育落后,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致使山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影响着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因此,山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山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没有山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山区经济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山区的脱贫致富,全国就不可能实现富裕与文明。由此,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针对山区的现实状况,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扭转当前的落后局面,促进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林业山区的优势在山,希望在林。森林是山区生态系统的支柱,没有良好的森林,也就没有产业的良性发展。山区经济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林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开发,这是由山区的林业优势所决定的。

从资源来看,山区是我国木材、木本粮油、果、茶、竹、药等的主要产区。我国森林面积的9O% 和林木蓄积的80%,全国136 个森工企业局和158 个林业重点县全部在山区,75% 以上的国有林场和90%以上的森林公园(风景林区)也分布在山区。

山区发展林业的资源丰富多样,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适宜,潜力巨大。这些丰富的山地资源为山区综合开发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为推动山区农村奔小康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从就业来看,山区林业开发是以活劳动投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具有路多面广、劳动力容量大、人人都能干的特点,符合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生产力水平,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随着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深入,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与闲置农业资源的有机结合,可以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人口向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盲目流动,既有利于保持山区农村社会的稳定,又能减轻对城市发展的压力。

从经营来看,山区林业开发的领域宽、门路广,生产经营形式灵活多样。各地可根据开发目的、模式、要求和经营水平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经营方式。既可进行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又可进行千家万户、千沟万壑的分散经营。另外,山区群众千百年来有经营林业的传统,生产与组织经营的经验丰富,进行林业综合开发易被群众接受和掌握。

从发展来看,山区林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稳定持久的效益。各地名、特、优、新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容量大,森林游憩和森林保健等新兴服务业也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并且这种市场容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还会不断扩大。

社区林业是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林业活动过去一直被纳入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林业活动的主体——社会行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林业活动既受自然力量的约束,又受社会力量的支配,只有实现这两种力量的协调统一,尤其是取得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参与,林业才能进行良性循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林业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乡村贫困,而发展中国家解决林业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无疑是把林业纳入乡村经济综合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林业在乡村经济综合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林业只有融于乡村综合建设中,才能有良好的经营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林业正向着生态化、社会化、产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在林业面临重大转折和严峻挑战的时代,传统林业发展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要。人们通过对传统林业的反思,进一步认识到,要发展林业,不能不考虑森林与人的多角多层关系和人的因素,不能不顾及农民对森林的多种需求。在森林日益社会化的今天,如果林业只研究技术和自然方面显然是不够的。森林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用自然、生态、经济观点研究林业的同时,必须要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林业,研究社会行为和林业的关系。

社区林业是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林业经营模式,也可以说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一种形式,是科学技术进入21 世纪,在全球环境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林业学科的分化和综合的产物。社区林业是以广大农村为服务对象,以农民为参与主体,通过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支持,吸引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参与包括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利益分配和监测评估等全过程在内的森林经营管理的活动。它通过采用农林业等主要技术手段,旨在使农民直接受益,同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综合、协调和持续发展。

社区林业起源于林业,而林业本身是贫困地区仅次于农业的支柱产业,是贫困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

农民不脱贫,农村得不到全面发展,森林资源就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林业也就得不到持续发展。社区林业强调依靠乡村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形式来协调树木、森林和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在乡村社会发展中建立起一种自然、经济、社会与政治之间的动态平衡。社区林业活动紧密地与其它相关部门相结合,在土地综合利用、流域综合治理、山区综合开发、荒漠化防治和乡村社会综合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社区林业活动中,通过自我组织、自我教育,使农民在自主、自觉的原则下,在生产中获得公平合理的分配,使乡村社会得以综合发展。

社会学理论是社区林业的理论基础之一,社区林业十分重视人与森林的关系,特别强调人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山区社区建设是山区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基础,而各利益相关群体参与也充分体现了山区居民参与和改善山区发展的主动性。利用这种参与机制,充分考虑山区居民的需求,通过实施计划、监测与评估,实现山区的建设与开发。因此,开展社区林业后,林业部门的职能与作用要有所改变,要由制定政策、执行和监督林业生产活动等扩展为:与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与非政府组织及农民社团之间的合作;从以前的单纯技术部门,演变成为既是管理部门,也是宣传部门和推广部门,兼有技术和做人的工作的综合部门。林业工作者的职能也相应地扩展了,更重要的是,社区林业的开展转变了林业工作者的工作作风,让官员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农民建立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