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英语论文范文,小学英语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绘本阅读——唤醒儿童英文梦想

  • 投稿甲鱼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059次
  • 评分4
  • 49
  • 0

江苏淮安市实验小学(223002) 黄亚萍

[摘 要]教师从绘本的解读入手,从英文绘本材料的甄选,英文绘本阅读的目标,以及英文绘本阅读的策略几个方面来探讨研究绘本对于儿童阅读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绘本阅读唤醒儿童的英文梦想,让他们徜徉在故事的海洋中,汲取丰富的知识源泉。

[关键词]绘本 材料 目标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62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英文绘本就是用英文为表述语言的图画故事书。一个好的绘本材料不仅仅只有呈现图片和英文的功能,还可以根据绘本故事设计一些练习题来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英文绘本阅读呢?

一、英文绘本材料的甄选

英文绘本资源逐渐增多,但什么样的绘本才适合学生阅读呢?一个好的绘本故事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让他们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挑选绘本故事时,我们要选择一些经典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童话、寓言故事。如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小美人鱼》、《灰姑娘》、《风中奇缘》等。这些童话故事寓意深远,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另外,考虑到学生认知的局限性,我们挑选的绘本一定要简单易懂,最好是原版的绘本。当然,教师自己选编的也可以,但是要贴近学生的需求,并拥有纯正的英文表达方式。英文绘本材料甄选完成以后,我们可以拟定推荐书目,让学生根据书目挑选阅读。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推荐,让他们提出好的建议,与大家分享。

二、英文绘本阅读的目标

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各不相同,接受能力也有差别。因此,英文绘本阅读的目标不能统一,我们需要给学生设置不同的阅读目标。如三、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他们的阅读目标可以是:增强绘本阅读兴趣;能看懂最简单的英文绘本故事(绘本以图片为主要内容的);能较为顺畅地朗读绘本中的语言。五、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他们的阅读目标可以是:能听懂、会读英文绘本;能在教师指导下完美演绎绘本故事。这样设置分层目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绘本阅读的兴趣,还能让他们信心满满地去完成绘本阅读任务。

三、英文绘本阅读的策略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策略。学生在刚接触英文绘本时,他们不知所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在指导阅读之前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学生是特别感性的,如果教师能够用温暖的目光、和蔼的笑容、亲切的态度引导他们阅读,他们会倍感轻松,在阅读时,也会更加投入。教师还要善于思考,要运用多种方式去呈现故事,如图文共现、设置悬念、疑问启发、猜测情节等,用饶有趣味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阅读绘本。

第二,学生的自读策略。英文绘本画面优美、情节简单、语言押韵,这些都是吸引学生的特有因素,但是绘本阅读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阅读的,只有他们亲身经历、自己感悟阅读材料,才能获取更丰富的阅读经验。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本书,由不同的读者来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个性化阅读时间,让他们可以独立思考、独立阅读。如让学生提前阅读、带着疑问阅读、小组合作交流阅读等,多样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出自己的风采,获取最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让他们的英文绘本阅读更有效。

第三,在阅读过程中的交流策略。学习知识的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收纳,丰厚知识底蕴还需要适当的释放,并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让知识外显,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当然,英文绘本阅读也不例外。在学生阅读时,可以让他们设计采蜜卡,把自己最喜欢的对话,最喜欢的角色语言都摘录下来,撰写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释放他们的阅读成果了。为了促进英文绘本阅读的开展,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一个月举办一次绘本短剧表演,用课本剧的形式去检验学生阅读的成效,让学生感受英文语言的魅力以及它们的实用价值。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绘本材料续编故事,让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英文绘本原著的内涵意义。

第四,家长共建策略。学生在最初接触英文绘本阅读时,需要家长的支持。教师在学校进行策略性引导,家长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教师要定期向家长汇报阅读活动的步骤,以及学生阅读的状况,争取获得家长们的支持。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可以让家长与学生在家里共同搜集阅读绘本,这样学生的阅读会更有效果。

总之,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要用绘本去开启学生阅读的灵智,让他们沉浸在阅读中,汲取更多、更丰富的英文知识。

(特约编辑 陈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