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专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中专中职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职学校生活德育的实践探索

  • 投稿不想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514次
  • 评分4
  • 42
  • 0

何华1 唐智松2

(1.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1519;2.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摘要:针对中职生情况的特殊性,中职学校需要探索德育的新路径。基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学校教育、企业实训、社会规约“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本体,以制度建设为固体,使学生德育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效,积累了中职学校生活德育的重要经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职;生活德育;路径;载体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27-03

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的德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人才培养性质与方向的重要保证。尽管德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在此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一直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如何提高德育有效性,成为摆在广大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以我校为例,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82%以上的学生为初中学习后进生,80%以上的学生为留守儿童,70%以上的学生是问题学生,近50%的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在学校,学生自由散漫、嬉笑打闹、迟到早退、抽烟喝酒、逃学辍学、沉迷上网、恋爱成风,甚至结交不良青年,打架斗殴。

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如何激发文化课学习兴趣,如何强化专业学习思想,进行什么样的心理辅导,如何补偿家庭温暖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近年来,我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殊情况,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以开放、包容、礼仪、诚信、智慧的品牌德育为核心,同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从文明礼仪、行为规范、道德品质、自立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入手,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各个学校生活环节实践生活德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生活德育的构想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德育同样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没有能与生活分离开的纯道德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生活本身的直接现实性、实践性、情境性、整体性是任何一种生活之外的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杜威曾指出:“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德育的途径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习是学生的活动,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德育的方式应当重情感情境,重实践体验,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的“活”教材,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学校、企业、社会中的问题,自我思考、体验,以自身的视角来分析问题、思考应对的方法,在实践中守规则、懂礼仪、讲诚信、能包容,过有道德的生活,享受道德人生。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生活德育的构想。什么是生活德育?简言之,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即德育的起点和归宿应该是引导人学会生活;德育的素材和场景来自生活,生活又成为德育践行和体现德育成效的场所;将德育根植于鲜活的现实生活,充分激发学生自信,开显学生潜能,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我们的德育过程就是通过“教学做”的活动,实现行知合一、道德自觉的过程。我们要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确立学生中心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德育情境,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和行业及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良好道德品质的魅力,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落实道德行为的自觉。

探寻“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

秉承陶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精神,鉴于学生学习生活在学校、企业和社会的空间特征,生活德育必须探索利用好学校、企业、社会这三大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生活德育主要路径 学校作为生活德育的主阵地,应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生活德育。一是建设物化环境,发挥环境熏陶作用。校园环境是无声教科书,构建文化品味高、美化绿化好、富于教育的育人环境,使校园内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如向师生广泛征集楼名,精心设计校园内人文景点、格言、警句、植物介绍标牌,设立读报栏,张贴名人字画、陶行知语录,开设各种专题宣传展示的橱窗、黑板报、专栏,全校师生开展“每天四问”……校园处处渗透生活德育理念。二是开展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品德成长。我校每年开展新生军训,矫正新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增强身体素质;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社团活动、艺术节、科技节等,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规范在我心中”、“诚信伴我成长”等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通过行知志愿服务节、行知体育节、文化艺术节、创造节等主题活动,“校园歌手赛”、舞蹈队、礼仪队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开放、自信、礼仪、诚信的品质。三是实施非常措施,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学校制定了“晨训、军训管理规程”,聘请了6位退役军人作为生活德育教官,将军训纳入课时管理,实现了军训生活德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还实施每节课前站一分钟军姿、每次集合集会站2分钟军姿、每次军训前站5分钟军姿的“125”军姿站立活动,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观念。

企业实训:生活德育重要路径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我校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让企业文化进校园,发挥德育作用,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力和相融度,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就是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此,我校除了在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团队精神、敬业态度外,还大力借助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对企业文化及用人要求有切身的感受。学校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实习出色的学生及在企业干得比较成功的学生到学校做讲座,做报告,谈心得,举办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给在校学生现身说法;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和学校的实训基地去见习或实习,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在工作岗位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力,提高学生职场生存力。

社会环境:生活德育非常路径 为了发挥社会环境的育人作用,扩张学生道德的社会表现,让德育回归到社会真实生活中去,学校团委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企业、厂矿打暑假工;参与“绿化合川”万人植树活动、“合川是我家,人人靠大家”创国卫网格化活动;定期到区福利院陪老人聊天,为老人做义务劳动;与特教学校联谊,送去关爱;每周五参加创文明城区义务劳动;在公共场所宣传禁烟和创国卫工作;上街作交通劝导员……在这些社会活动中,学生巩固了已有的道德认知,达到“行知合一”,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爱心都得到了充分培养。

培植“三位一体”的生活德育土壤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结合企业的人才要求,我校在“教产学研合一”思想指导下,注重通过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制度建设“三位一体”来培植生活德育的厚实土壤。

课程载体 首先,确立新的课程体系,使行知合一、德能兼备有保障。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删减文化课时,增加专业课时,制定专业能力标准,狠抓技能训练,同时对专业课程设置做了大胆的改革,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组成模块施教,凸显了中职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本质,学生能学懂学会,增强了自信心。其次,开发特色校本教材,使生活德育有载体。依据“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我校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要,通过人才需求调研,摸清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校本教材。根据各专业特点,每一章节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并且在教材中体现行业的道德要求,让学生在学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职业道德培养。

教学本体 根据陶行知先生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交给学生“生利”本领的精神,我校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学校即工厂、学生即学徒、教师即师傅、课堂即车间、作品即产品”的思路,通过实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营造出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发展环境。教师通过生活与教学相结合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端正职业态度,掌握正确方法,形成岗位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如与迈高电梯、达方电子、北汽银翔等签订的订单培养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做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对贫困学生实行的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使很多学生没有因为家境贫困而失学;顶岗实习让学生能最直接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另外,通过企业教师工作站,行业专家进课堂,组织学生教学实践等方式,使我校的生活教育模式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特色。

制度固体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专业部长为成员的生活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生活德育改革的领导、协调、规划,制定生活德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德育处、团委、安保处、专业部、班主任、生活德育教官、校园保安、宿管员为骨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落实学生管理和生活德育各项具体工作,保证各项德育改革措施科学、有序、高效的进行。其次,加强经费制度保障。学校投入公用经费的三分之一和绩效考核的40%用于生活德育,并落实到各项生活德育工作中,人员积极性高,工作落实好。学校建立了生活德育机制,制定了诸如《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生活德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推进生活德育的管理办法,使生活德育有章可循。

生活德育改革的成效与经验总结

成效 通过上述学校教育、企业实训、社会规约“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在课程载体、教学本体和制度固体的支持下,我校生活德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一,扭转了学校风气、重塑了学校形象。如今,校风正、行有礼、人进取、秩序好、环境美已成为学校常态,逐步形成了开放、包容、礼仪、诚信、智慧的学校德育品牌,学校也因此获得了重庆市、合川区教育系统二十多项殊荣。其二,促进了学生发展,提高了办学质量。近三年来,学生获得5项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5项重庆市一等奖、8项重庆市二等奖以及26人次的三等奖;在2012年、2013年的合川区中职技能大赛中,囊括了所有参赛项目的一等奖,两次获得团体一等奖。其三,激发了教师热情,促进了师资建设。近年来,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神鼓舞下,涌现出一批学陶、师陶、践陶的优秀教师。先后有15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教师获得重庆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团体总分第一名。其四,增强了办学功能,扩大了社会影响。学校现发展到17个中职教育专业、11个开放教育专科专业,形成6个“3+2”中高职衔接专业。2013级学生摄制的微电影《野百合也有春天——职高生的高考梦》在新华网、土豆网、优酷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重庆卫视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重庆市、合川区各级媒体正面宣传报道160多次,社会示范效应凸显。

经验总结 一是要有反思思维,即反思过去德育工作的低效,克服以往德育中的说教、约束、惩罚做法,克服空洞、乏味、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二是要有理论灵魂,即学校要有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此,学校购买了一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著作,发挥思想启蒙作用。同时,要求教师们结合教学探索生活德育实践,做有教育灵魂的教师。三是要有切实办法,即找准入口,从对人、对事、对学习、对工作、对环境的态度和方式入手,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具体情境中引导、体验、实践。四是要有保障措施,即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培养“行知合一、德才兼备”人才的理念,将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自己还要提高专业水平、讲究德育工作艺术,不断反思和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叶上雄.生活教育十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

[3]唐智松.陶行知居渝期间教育思想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4]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