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专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中专中职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给技工教育打上“中国制造2025”的烙印

  • 投稿北冥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407次
  • 评分4
  • 73
  • 0

文/叶焜南

摘?要:我国在2015年3月提出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技工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打上“中国制造2025”的烙印,实践“中国制造202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技工教育

一、“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

近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如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提出“科技工业联盟”、英国提出“工业2050战略”等。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了“工业4.0”的概念。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出的划分。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2014年10月10日,中德两国共同颁布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文中有一项合作就是“工业4.0”的合作。今年,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

二、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

“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体现为四大转变、一条主线和八大对策。

1.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2.一条主线: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3.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4.重点发展领域: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

三、技工院校制造专业的现状

一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5年1月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技工院校近3000所,技工院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一大批骨干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技校中,技师学院有380余所,高级技工学校有340余所,在校生达380余万人。

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广东省2015年第一季的就业数据,见表1。

第一季的数据也显示:用工需求与在岗员工之比,制造业达到了15.56%。

在统计的20个行业中,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制造业的用人需求是最大的。

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大,重点职业学校与制造业相关的专业如电子、计算机、电气、机械专业的设备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有部分学校的高新设备也在不断增加,如机器人、五轴数控机床、逆向实训设备等,还有国家、省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校内实训设备总值工科学校超过2000万元(国家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条件)。

三是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很大的提升,技师、高级技师、硕士、博士占教师总人数大部分超过了60%(国家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条件)。

四、技工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相比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我们的技工教育(职业教育)水平差距较大,虽然毕业生的数量众多,但能力差距较大,复合型人才少、高技术人才还不能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

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广东省2015年第一季的薪酬数据,见表2、表3。

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技术工人的薪酬与技能是相适应的,但也应该看到,要留住技术工人,薪酬就要有所提高。

二是相比第一年就业率,第二年的转岗情况比较严重,资料显示普遍达到40%,严重的超过50%。

三是技工学校的生源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大部分学生达不到其他学校录取要求时才选择来读技工学校。这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主管部门招生安排造成的。

四是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制造业仍停留在笨、粗、脏的工业2.0阶段,这样间接影响到技工学校的招生。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无从谈“中国制造2025”。

五、解决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实践“中国制造2025”

1.第一阶段:中国制造2025—1.0阶段

(1)采取措施,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学生就读。技工学校的招生模式是开放式的,也没有很高的知名度,稀缺的高素质生源不会被吸引到技校来。但是如果技工学校能够获得省、国家级大赛的名次,在媒体上有所宣传;与著名企业合作,薪酬丰厚等等,进行相关投入,提高知名度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2)在现有的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合作发展。现阶段的校企合作中,大部分仍停留在向合作企业提供稳定、薪酬较低的企业员工。理想的校企合作应该是,学校教师能够带领企业员工进行科技攻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让毕业生尽快成长,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

2.第二阶段:中国制造2025—2.0阶段

(1)建立机制,终身学习,可以利用幕课的方式,加快学习的时效性。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很成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参照物。资料显示,近年来,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德国生产低附加值的公司对毕业生不再有吸引力,德国双元制教育也在进行变革。新技术革命使得劳动力结构及企业产品周期缩短,它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这就要求其学徒就业后能够适应工作变换的需要。为此,德国职业教育特别强调基础教育课程及基本技能的教育,扩大学徒的基础知识面。建立一批职业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学院向具备大学资格的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开放;高等专科学校要为在职人员开放切合职业发展需要的业余或函授课程,提倡职业教育终身化。

我国的技工(职业)教育也应尽快由国家层面,建立职业教育终身化的机制,使基础教育(包括基础性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职业继续教育互相连通,形成一个大的职教体系。当然,基础教育也不可或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创造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这得益于基础研究的突破。职业教育可以用幕课的形式,即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提高学习的时效性,适应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突出能力,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渐建立教师的在岗培训体系,真正使教师有一个提升业务的通道,形成良性循环。有好老师,学习就事半功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也要不断提升,建立一个能真正促进教师业务提升的机制尤为重要。在约30万的技工学校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制造业的教师,因此,在职培训是一个提升业务水平,适应新技术变革的必经途径。教师也要由“技术能手”向“革新能手”转变,成为复合型人才。只有形成良性循环,中国的技工教育才能不断前进。

(3)加强合作,不搞重复建设。各地技工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并围绕“中国制造2025”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为之努力。各地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因势制宜”,有所取舍。如果各个学校的专业都要大而全,投入的资金将是巨大的。因此采取国家统筹,各省、市协调发展,合作办学,集中力量,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端制造业职业教育体系,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

3.第三阶段:中国制造2025—3.0阶段

(1)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高端制造业的建立,制造业核心技术逐步掌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方式日益普及,企业的用工需求在下降。从国际层面来讲,我国出口的高附加值的商品也在向各国倾销,到国外设厂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达地区向我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样。我国在这一阶段也要向外转移一部分制造业和技术人才,带动机械设备的出口,创造就业机会。这阶段我国的技工教育可以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合作,配合企业走出去,同时也输出我国先进的教育理念。

(2)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我国要成为高端制造业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就要建立创新体系,创新就能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我国要争取成为高端制造业的标准制定者,专利拥有者。只有这样,才能在法律层面立于不败之地,才不会出现一部苹果手机在中国生产,中国的工人只拿到其利润的1.8%(2011年调查数据)的事情,在技术上、专利使用上受制于人。这阶段的技工院校将是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制造2025”是结合我国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提出要抢占高端制造的制高点,在重点领域进行突破,进而带动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也对我国的技工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准备好去迎接并为实践“中国制造2025”而努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昕.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 2013(24).

(作者单位: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