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专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中专中职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初探

  • 投稿吻莹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435次
  • 评分4
  • 83
  • 0

文/张发平

摘 要: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技工院校机械、机电以及相关冶金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机械大类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核心地位,也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因此,本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技校生的培养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开展教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机械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教学实践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因此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制造业的基础与创新建设,我国的制造业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传统的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大,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教学模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作为技工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成为学院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口”。为使此次课改落到实处,学院组织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要求、模式等方面入手,根据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工作实际,设计和确定典型的工作项目,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将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恰当安排到各个项目中,力图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体系的确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配合与尺寸检测、检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检测零件的几何误差以及常用零件的检测等。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类高级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课以及生产实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和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该课程细分到机械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并不相同,只有在充分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二、当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技校生基础薄弱

由于该课程处于整个机械类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初步的生产实践知识,能读懂简单图样,并了解图样的标注方法,但由于技校生的基础素质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加之厌学情绪较重,给教师开展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教学模式僵化

本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表格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要点。但许多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实训教学不足

由于检测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时最好先进行认识性实习,再学习检测知识,最后在生产或实习工厂进行现场检测技能练习。但在许多技工院校受到课时少及实训场地、相关设备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只能在教室课堂上完成相关的学习。

三、技工院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实践

1.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由于该课程是联系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因此教师在识图与制图、工艺设计、编程、加工与制造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按照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组织,这样既能保证各教学项目之间技能和知识的有效衔接,又考虑了教学方面的可操作性,从而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

2.改进教学模式

为使本课程的教学更能适应当前技校生的现实学情状况,笔者决定采用模块+任务的教学模式。首先将教学内容确定为四个模块,即极限配合与尺寸检测、检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检测零件的几何误差、常用零件的检测。同时在这四个模块中分别设置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中均设有能力目标,这样就能以任务驱动教学,做到理论学习有载体,技能训练有实体,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学习成就感。

3.加强实训教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本课程技能课的优势,利用技能训练中所获得的感性知识来促进本课程的学习,同时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课和技能课中去,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院就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缘优势,与新钢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四、小结

总之,技工院校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必须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尽可能多地在教学中充实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新知识,并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