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专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中专中职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试论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

  • 投稿土逗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667次
  • 评分4
  • 32
  • 0

文/何家辉

摘要:笔者通过对506名中职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存在社会性需求和非智力因素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来自教材、教师和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职语文学习动机情境创设

一、问题提出

学习的内在动力来自学习者的动机。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影响学习动机的原因有深层型、成就型和表面型。深层型属于内部动机,是由学习者的心理动机、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来决定的;成就型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为了获得某个“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表面型的学习动机是由外部某些因素推动,学习成为一种被动形式。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能够提升学习效率的观点,已经被证实,并被各类教育教学所关注。为此,面对中等职业教育再次创新发展关键时期,深入思考语文学习动机不仅是学习者自身的问题,也是实现中国教育梦的一项核心问题。

由于普职失衡,中职课程设置已屈服于利益而盲目地社会化,单向地以追求技能培养而掩饰整体发展的不均衡,文化课程式微,但它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却在不断加重中职教育的危机。在我国,以汉语系为基础的语文教学,不仅是高中阶段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还是其他各科教学的有效支撑。另外,良好的普职语文教学,除了传承中国文化,还肩负着普职融通的教育使命。但是,中职学生语文动机的匮乏,实在无法提振我们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心。缘于此,作为中职教学的建设者,必须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眼界,扎根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实际,从学习的内在机理探析学习动机,并求有效建构。

二、研究方法

1.被调查人员

随机抽取506名被调查,涉及中职三个年级19个专业在校学生,其中男生236人,女生270人。

2.研究工具

编制《中职语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深层型学习动机量表”“成就型学习动机量表”和“表面型学习动机量表”三部分,形成由40个项目组成的调查问卷。除“人口统计学信息”外,记分方式采用Likert 5点记分法,完全不符合计1分,基本不符合计2分,不确定计3分,基本符合计4分,完全符合计5分。共发放调查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506份,有效回收率为97.3%。问卷的Cronbach′系数为0.786。

3.数据采集与分析

问卷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基本情况

数据显示,中职学生学习语文深层型动机占比为46%,成就型动机占比为28%,表面型动机占比为26%。调查得知,具有深层型学习动机的学生自己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大多会采取带有钻研性、探索性特点的学习策略;具有成就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容易受外界干扰,被其他观点所左右,而采用敷衍、被动的表面型学习策略;具有表面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只从本本、经验出发,被动接受,对原有知识进行复制,缺乏钻研精神,流于学习浅层。

2.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与需求的关系

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社会需求(家庭需求)、学校需求、自我需求的观测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表明,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社会性需求有显著正相关,而且与学校需求、个体需求正相关。

数据显示,学习动机与社会需求的相关性(0.681**)要比学校需求(0.766*)、个体需求(0.570*)显著得多,表明当前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社会性”需求最为迫切。中职学校的学生因其职业的特点,自进入学校起,就决定其学习动机与普高相比,有着更多的社会性成分,并和许多社会职业密切相连,他们汲取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关心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他们知道什么对他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更有用,因此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比较明显。企业的需要、家长的希望、教师的强化,成为学生的外部推动力。此外,职业学校是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有着更强的社会交往需要、团队协作需要。这一现象也表明,社会的刚性倾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学习的价值倾向,压倒性的倾向破坏了人的综合素养的均衡发展,如何有效调整中职学生语言学习动机的均衡激发,可能是我们为建构合格人才必须思考的问题。

3.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

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观测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表明,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与非智力因素有显著正相关,而且与智力因素也是正相关。

在中职语文学习中,学生学习动机与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0.439*)因素是相辅相承的,而且与学习的意志力、态度、兴趣、情绪等非智力(0.713**)有密切关系。基于现实需要和个体发展,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内在因素,当目标指向明确时,就形成了学习动机。中职学生的智力因素还是比较完善的,但非智力因素参差不齐,尤其学习兴趣容易转移,稳定性差、持久性不强;对文化课学习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缺乏学习热情;学习自制力差,习惯养成性差,情感(0.732**)易波动,从而弱化了语文教学对其的影响。

四、讨论

1.教材的陈旧制约中职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

通过学习兴趣的聚类分析,“语文教材”与“学习兴趣”的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值(Sig.)为0.001,意味着教材选材质量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有65%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首要原因是教材的陈旧、无味,这是有力的印证。翻开中职语文教材也不难发现: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所选用的内容要么理论性过强,要么过时,甚至重复初中学习的内容,与时代形势不相符。然而,学习的第一动因就是好奇。如果语文教材依然保持相对稳定,只在于以“稳定”的对象来符合现代的思想需要和审美要求,很有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特别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在许多认知方式上超载了传统的认知规范。如果在语言认知的进程中,没有很好地关切到教材与信息网络的多元化联系,作为认知的主体很有可能失去关注没有现实突出性旨趣。为此,针对中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考虑,像以介绍科普知识为主的说明文,以高科技发展为依托的科学史等更能适合当代中职学生的阅读和欣赏需要,更能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深入探究、理解。

2.教师适应性调整的缺失影响到中职语文学习动机的发挥

在协方差分析中,教师的不同适应性调整对语文学习动机贡献的离差平均和所对应的F值和相伴概率分别为15.146和0.000,说明教师适应性调整对学习动机造成了显著的影响。目前中职语文教师,大部分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讲读、练习、测试等仍是教学常态,而诸如信息化教学、微课堂等教学并未普及。他们还须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适应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相对普通中学的教师而言,中职教师进修、研讨、提升的机会较少,这种状况的改变仍需要一个过程。又由于技能课程的挤占,在有限的课时安排背景下,语文类的文化课程教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固步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中,缺少变革或创新,因而有“上语文课没意思(68.0%)”“没劲(57.6%)”等反馈。

3.中职学生行为的不良影响造成学习动机自我效能的降低

在调查问卷的设置中,特别在人口学测量项目中检测了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发现,学习行为与动机显著相关(0.779**),而与“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相关(-0.616**),这意味着不良的学习行为将会影响学习动机,从而降低自我效能。基于此,通过查阅刚入学中职学生中考成绩几乎都在普通高中录取分数以下,这部分学生多半学习行为存在不良现象或是已经历了人生重大考试的一次失败。同时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学生存在阅读积累少、学习视野狭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获得的赏识少,缺乏自信等现象。中职生由于在人才分流的选择中已经无奈地陷身于弱势群体,学业失败和学业困难,已经内化成学习心理障碍,一旦学习意志力、自觉性减弱,学习兴趣和热情丧失,就很容易使学习者陷入非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学习中习惯于被动接受。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类学生不愿抛头露面,害怕失败,要么采取鸵鸟政策,要么冷漠对待。实际上,这种行为正是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下降的表征,对自我价值判断出现偏差,比如畏惧写作,而采取舞弊、交朋友等相反的举动来填补学习期望的缺失。

五、结论与建议

1.注重在“大语文”观下学生的情绪追求

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在学习情绪上有共性追求——有趣,也有个性追求——有用。这与他们的职业密切相关,并通过调动学习动机来实现学习的可持续性。笔者认为,要在了解、把握学生原有的语文水平和现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拘泥于教材,语文学习中注入社会鲜活材料。中职生正值青春期,他们关注自身及同龄人的生理情况,并保持好奇心,这方面的话题自然成为他们瞩目的焦点,与此相关的事物,如青春形象、力与美的展现(体育)也一并进入他们的生活,并成为生活的主要部分。中职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构建,也会有情感、价值观的困惑,如“代沟”及“个人同一性”的形成,使得他们偏爱能反映、宣泄困惑情感的作品,并乐此不疲。然而平日里布置的一篇几百字的作文练习却要拖拉不交或随便应付。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诉求,引导学生在“大语文”观下学习,将语文学习引向“生路”——生活之路,发展之路。

2.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实践证明: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兴趣是最高的,其求知欲也是最强烈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情绪的学习情景”,通过任务驱动、实际操作、角色模拟、团队活动、信息技术支撑等,呈现记忆情境、模拟情境(图片、幻灯、影视等)、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以及课堂心理气氛这一社会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能力、方法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处于“愤悱”的状态,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给学生的思维注入活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趣味。

3.注重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是脑力劳动,从事学习的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要积极进取,强烈成才的愿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人,按照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是因为他们的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适当满足的缘故,这也许正是学生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主要障碍。语文课上,教师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原动力。中职生已经有一定的母语学习经验,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简言之,学习语文很少有“不懂”或“不知”,甚至觉得语文课上与不上差不多,出现“语文好学,不要老师教,少上一两节课无所谓”的消极心理现象。语文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有“这个我倒没想到”的欲罢不能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的正在成熟阶段的一系列机能激发和调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诱发动机,给动机注入活力的同时,结合学生特点,与作者对话,对课文进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次的个性揣摩,产生共鸣。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将语文学习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社会,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改变封闭式的学习方式,着眼全局,建立新的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语文教学系统,让动机激励伴随教学的全过程。

4.注重学生评价的完善

教师,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教师更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抓住一切闪光点,放大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学习。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唯一的主体,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造成了评价活动中的主客体分离,容易使评价走入死胡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交流、评价过程中,其实质也是学生进步、自我价值体现的过程。当前,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成就动机属于避免失败型,中职语文教师应重视“自我评价引起较少的焦虑并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比较有创造性”,努力搭建学生展示平台,充分尊重学生的理想——自我目标,指导设立合适的目标,不断收获成功体验,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依靠努力赢得成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晓云.浅谈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J].沈工高等教育研究,1999(1).

[2]张亚玲,杨善禄,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4).

[3]王真东.论对职业学校学生社会性动机的诱导[J].教育评论,2008(6).。

[4]沈江峰.问题,思维的发动机—兼论问题策略与实施[J].语文学习,2007(4).

[5]乔建中.情绪追求: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动机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验,2001(8).

[6]杨华平.语文学习视野论[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0(7).

(作者单位: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