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专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中专中职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学案“四何”——职高数学学案导学的思考

  • 投稿终结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306次
  • 评分4
  • 31
  • 0

文/张艳颖

摘 要:本文研究的职高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旨在建构一种既能充分发挥职高生主体作用又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教学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而且“学”是“导”的前提,如果没有高效的“学”也就没有“导”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一切“导”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而“导”,这才是“学案导学”的真谛所在。教师结合职高生的特点和数学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变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为主动发现学习,提高职高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高数学?学案导学?编写探索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核心课程模块”由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按1∶1比例分年段设置。强化公共必修课程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加强德育和职业精神教育。因此,现有的教材必须调整、删减与补充。

一些学校整合后,学生整体素质进一步下降,数学基础更加薄弱。作为从教十几年的数学教师,即使把数学教育当成职业,也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必然要深化对数学教学的研究。

职教中心开学至今,学校通过第一技能这个平台,学生精神风貌、仪容仪表、文明礼仪的改变巨大,令人惊叹。既然学生可以有这样的改变,数学教学也应有改变现状的方法与手段。

《关于开展富阳市中小学、幼儿园第27届专题论文和2014年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的通知》指出,初中“导学案” 为强化区域推进“学案导学”的专项研究,新设立初中“导学案”专项评比。它是以“学案导学”理念为指导,以某一学科的某一单元(主题、课时)为主要内容的“导学案”(具体包括:教育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导学过程及组织、总结与反思等)。

高一学生现有的《创新学案》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大多数教师都感到无法使用,从某种角度说就是太难,但其理念应该得以肯定。数学组的老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设想与步骤。如果通过大家的努力编辑一套针对职高学生基础实际的《职高数学学案》以及格式化《作业》(A、B),应该比较实际,以及具有可操作性。

学案,简言之就是学习方案。相对于教案而言,学案是给学生看的,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案。它是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从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出发,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及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精心设计递推性问题系列,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阶梯,完成自主探索真知的学习程序,是指导学生学习该课时或该课题内容的学习方案。它是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学、课后复习所使用的主动学习的工具与方案,也是教师启发讲解的工具与方案。用学案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人赞赏,也有不少质疑:学案与课本、练习册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果一样,何必多此一举,加重教师编写及印刷的负担; 使用学案教学,学生做题多了,是否会培养高分低能,只会考试的学生;教师讲解少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否会萎缩, 等等。学案作为课堂学习的媒介,与教材、教辅比,不可替代性在哪?学案、教案均是教者设计的,前者比后者在教师专业化方面有何优势?本文拟以学案“四何”为线索解读学案。

一、“为何”——学案的好处

对于学者而言,使用学案有三大好处:一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条件可以比课本更有针对性;二是为学生全体实质参与课内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三是教师有机会在课内看着学生做练习,学生的作业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批改、及时辅导,这对基础较薄、学习困难生居多,特别像我们这样整体基础差,没有主动学习意识,尤其害怕数学学习的学生更有必要。

对于教者而言,使用学案也有三大好处:一是能使集体备课落在实处。学案是一个载体,备课的结果要体现在学案上;学案是一面镜子,备课的质量可在学生的学习结果里看出。二是促使教师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对教师来说,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都不会太缺乏,缺乏的是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及处理对策的知识。学案是以学生学习角度设计的,它比以教师如何教为角度设计的教案更能让教师关注学生的学法,这对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十分有好处。三是“留得住”。每课一案留下来,既完整地留下了课前思考痕迹,又有课堂实施的痕迹,更有不断的反思、锤炼的印记。这些不断锤炼后,写下来的完整教学资源,既可作为同科组的新老师学习的材料,又可减轻教师日后备课的负担。

二、“如何”——如何设计和使用学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学习条件

1.目标导学

学习始于学习者的注意与预期,现行教材的学习预期是隐性的,因此学案非常有必要将学习目标显性化。学案上书写的目标要发挥其导学功能,要体现其明确性、递进性与针对性。

(1)表达的目标可观察,可检测。如果按照规范教案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这样就错了。因为这样太空、太泛,一个知识点不一定一课时就能理解、掌握,更谈不上什么情感。只有学生看得懂,可观察,可检测,一节课能做得到的学习目标,才能在学习前唤醒学生,让学生明确“我要到哪里去”;课间警醒学生“我在去那里吗”,把注意力选择、维持在有效信息上;学习结束促过反思“我到了那里了吗”,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

(2)课时目标正向积累指向阶段目标。课时的学习积累最终是要达成单元目标,乃至课程标准的目标。所以,课时学习目标的确定应建立在对单元目标、课程标准的评估与分解的基础上。即把“课标”“教参”书写的学习目标,按学生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分解出来,并一步步逆推下去,一直推理到学生具备的知识基础为止。把那些学生不具备的条件,也正是教师需要教的内容,分解到每节课。这样确定的学习目标才有价值。

(3)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往返与跟踪。学习往往不是一学就懂,一步到位的。所以制定学习目标不但要“往前看”,也要“往后看”。尤其是“往后看”的学习目标,更要明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学案表述的学习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过去还没有很好解决,但对这节课学习有直接影响,或能在这节课能够连带解决的问题;二是新课学习的双基目标。

2.课堂导学

这个环节体现的是“如何让学生到那里去”,学案的“魅力”在于针对性与自主性。

(1)强调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供条件,克服只重视学生记住大量知识而不能转化为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弊端。比如在初高中衔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梯度性的教法和学法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尝试用求根公式验证上题。

这样,学生就会根据教师设计的学习方案,让学生一步一步地、非常轻松地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它有如下优点:

一是为全体学生进入学习提供条件。学案设计以笔答为主要形式,避免了“优秀生”包办课堂,齐答掩盖了部分学生的“不作为”的现象。

二是为学生先试后学、自主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奥苏伯尔同化论表明,知识建构和组织遵循两条原则:第一是渐进分化的原则;第二是综合贯通的原则。从学生“知道什么”起步,在探索、归纳等关键位置留有“空位”,例子、练习的呈现有线索意义,有助于学生形成有层次、有概括性的认知结构。

三是帮助学生扫清继续学习的盲点与障碍。该设计没有像教材那样由实际问题情境出发,也没用教材设计的实际问题作为巩固练习。是因为学习对象在公式变形、公式推导等这些基础方面有问题,需要补偿、铺垫,需要放慢速度让学生体会。

这个例子说明,学案设计的学习过程,未必一定要打破常规,也未必一定要教材设定的线索。学案需要精心设计的是,新知与学生所具备的双基与能力的联结,为学生提供更合适、有利的学习条件。

(2)学案要为学生化解学习的难点提供条件。学数学一定要做题,要满足一定的训练量。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学习造成的结果,无论是个领域,都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教材练习、习题一般都是按复杂性递增与综合性递增两条线设置的。但现实中,学习难点、学习的节奏是因生而异的,教材或教辅都不可能完全照顾到。学案能弥补这个缺漏。我们的学生不像普高学生作业繁多,晚自修可以有不少的时间进行练习。学案可以增加更多的基础性练习和巩固性练习。

比如在学习并集时,我们可以在数学“学案”中创设如下的“导学”问题:某班业余绘画小组有4人,王芳、田鹏、张晓莉、杨帆;象棋小组有3人,李山、王芳、杨帆,两个小组在一起,共有几个人?一共是? 人,3+4≠?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什么加法?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这是集合的加法,叫做“并”。用此问题诱发学生对集合的并运算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再通过学案中相应的由易到难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并集的概念和性质。

3.学案为实现分层异步学习提供条件

分层教学是针对大班教学,存在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生跟不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实际课堂上不易操作。学案将学习、训练内容划分为A、B、C三组:A组是工具类双基内容。训练分必做(全体学生必做) 与选做(仅提供给学习困难生进行双基的循环练习);B组,小综合类,对学习困难生不作硬性要求;C组,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这样分层有如下好处:其一,课堂上“耕者有其田”,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其二是隐性分层,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三是,有学生一个上升的空间,让学生一个一个台阶拾级而上。

三、“避何”——使用学案教学应避免什么

1.避免没有自己的思考与加工,拿着别人的学案就去上课

目前,因为编写、印刷工作量的原因,学案编制多采取轮流坐庄,年级共用的方式,不能忘记学案的针对性,所以使用学案的教师一定要吃透学案的内容,明白主要环节、细节的设计意图,考量各个环节在该班实施的可行也进而根据学生实际作适当的删补或流程调整。

2.避免只重预设,不注重生成

学案只是一种对课堂教学的预设。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反应为关注点。对学生的课堂反馈增加质疑、变式追问、联系拓展、归纳总结等,都是不可少的。要避免学案框住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间思维的碰撞,避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太过单一。

3.避免资源的浪费

学案既有学习的流程、知识的结构,又有学生学习过程的印迹,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课后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与反思,以作为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的重要学习资料。同时教师也需要经常性地对学生使用学案的情况进行检查,杜绝使用过的学案中仍然留有空白、错误不订正或订正后依然有错的现象。

4.避免“满堂做”

有些课,学案发下去,学生从头做到尾,教师只是帮学生对对答案,这种课效益肯定是不高的。事实上,同份学案,不同的老师用,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不能夸大学案的作用,教师的素养仍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条件。

四、“忌何”——职高数学“学案”编制的注意问题

1.职高数学“学案”不是教案的翻版

“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其着眼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二者的差别在于:前者着眼于教,后者着眼于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侧重于教师“给予”,后者侧重于学生“探究”;前者侧重于“学会”,后者侧重于“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然密切相连,但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2.职高数学“学案”要具有职高特色

职高数学“学案”要结合职高数学教材的特点来设计,应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不应过多地侧重于偏、难、怪的数学知识和内容。针对职高生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注意力不易集中,活泼有余、安静不足的特点,职高数学“学案”设计要相对浅显易懂,巩固题、检测题和作业题的题目中最好能有动手操作的题目,这样更容易调动职高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职高数学“学案”的设计还要结合职高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不同的专业要设计不同的数学“学案”,不能一案多用,更不能照搬普通高中的数学“学案”。

例如现有的《创新学案》结构框架:

第一步,课前准备,包括确定课题名称,然后进行知识要点梳理。

第二步,课中讲解,如知识点1 例1;知识点2 例2;知识点3 例3。

第三步:知能拓展整合,举例说明;常见误区分析,举例说明。

第四步:课后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基础训练以及能力提升。

这样的结构只能作为复习之用,不可能作为新学案使用。

3.职高数学“学案”的设计要遵循梯度性原则

职高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数学知识或数学技能等方面的障碍,这就要求在职高数学“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人为造成职高生学习上的困难。要求针对职高生学习上的障碍,铺设跳板,作必要的提示,这样才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理顺思路,排除思维障碍。

由于设计学案的劳动量较大,特别是在教学工作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要编写好的“学案”,仅凭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学案的设计应该以备课组集体设计为基础,发挥集体的智慧,分散劳动量,才能保证学案的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2]林少杰.中学数学教学顶层设计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3]张奠宙.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7]王祥.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5(12).

(作者单位:富阳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