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专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中专中职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问题与改革思路

  • 投稿糖琴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232次
  • 评分4
  • 64
  • 0

陈冬鸥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推进技工学校机电专业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培养拥有过硬职业技能的全新技术人才,机电专业需要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分析了目前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技工学校 机电一体化 教学 改革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和电子技术集成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发展直接推动了产品的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实现机电一体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国家、企业关心的问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其一,要实现传统工业技术的高效性,持续发展;其二,研制人性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生产升级,产品换代,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机电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的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人企业不但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更渴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技工学校有必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改革调整,建立一个科学而完善的、具有高级技工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

针对上述状况,本文分析了目前大部分技工学校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阐明了以岗位工作技能为知识目标、职业道德素养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部分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目前,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课时主要分配于“电”与“机”,在仅有两年的课时时间内,还以机械类课程设置为重点,导致电类方面的课程时间安排不够,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培养标准。这与目前“机电一体”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脱节,不能有效地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与设备操作的教学需求。

其次,机电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操作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且贯穿教学全过程。但部分技工学校却因设备或师资等方面不足而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没能理论联系实际。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睁眼瞎”,学过却不知其用途。大多数技校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是安装、调试机床设备、电气线路等,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和一般故障的检修等工作。学习期间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培训,走上工作岗位后,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将非常明显。

2.专业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第一,教学课程的整体设置远远滞后于当前机电技术的发展: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内容落后,教学设备陈旧等。部分技工学校仍然在用陈旧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学不到前沿知识。而与目前技术脱节的教学内容,学生不了解它的用途和学习的好处,感觉枯燥无味,难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会导致课程教学陷入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的怪圈。

其次,教师讲授时仅停留于课本,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项目教学的涉入,学生不知如何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贯穿运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如实践教学电力拖动中多以电路工作原理、快速准确接线为主,忽视了按图施工前元件的选择、检修及故障排除的学习,未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未按岗位群必需的能力为主线来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直接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毕业后达不到用工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3.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落后、匮乏

部分技工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落后,尤其缺乏具有专业特点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设备,仅有少数条件相对好的学校配备有车、铣、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种类齐全的电力拖动与控制柜,PLC实训一体化等。

设备不足会影响机电专业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水平要想得到提升与进步,就必须拥有优良先进的教学设施。

4.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会进一步推动机电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但是在当前的大多数技校里,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既定的标准。很多年轻的教师都是“高校—技校”模式,没有在用工企业工作过,没有深入市场了解过,不清楚机电一体化在实操过程中的规范、标准,专业教学经验相当缺乏。

二、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技工学校应构建中国式“校企双制”,从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标准出发,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作为载体,重新构建出合理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兼顾其可持续学习,因而课程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技工学校是用人企业技能操作岗位的大型人才储备单位,技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用人企业的认可和好评,因此,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以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中心,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从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到教学改革等方方面面坚持使教学内容符合职业能力需求,同时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2.完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

教学场所、设备与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学校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就要加强教学场地一体化设施的建设。技工学校应努力建设模拟真实职业环境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逐渐完善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另外,有些学校受场地、资金等影响,无法构建完善的一体化实训室,则可以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第一,聘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担任实习教师;第二,安排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最大限度地缩短技校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竞争力。

3.通过多元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课程具有信息量大、抽象、理论性强等特点,内容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手段方面,课程教学很有必要实现从板书、挂图、模型教学向实训室、现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转变。

以电力拖动其中一个课题“按钮和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为例,传统教学中,教师用直尺在黑板画出该电路原理图需要3~5分钟,这段时间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聊天等违纪问题。但若将该原理图采用动画演示,结合教师对该电路图设计思路的讲解,并将电动机正反转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视频播放,对教师而言,不仅能节省画图的时间,而且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地将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各知识点)讲解清楚,还能更好地掌控课堂的情况;对学生而言,其接受能力会更强,更能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加强重点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师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必须学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将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等。根据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综合性实践项目。比如根据西门子公司机电一体化课程特点和实际岗位的工作环境,创建西门子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设计开发机器自动化实训室、典型工作区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等项目教学方案,学习常用的PLC S7-200、S7-300、S7-1200等系列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与维护、软件编程、网络通讯与诊断等内容,并根据实际生产线的工作要求进行程序编写和组态,培养学生专业岗位的应用能力。

(3)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带电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二是实际技能的规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和讲解,强调安全性问题。教师通过行为引导,辅助于教学讲解,督促学生通过互相之间的合作完成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间的探讨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促使学生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骨干教师,技工学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薪聘用拥有专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定期对任教教师进行职业技能、教学能力的考核;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进行技术钻研;定期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教学方式、专业技能等;要求教师下厂实习,了解市场的需求、技术的更新。

总的来说,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学习新技术,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深入探究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如此,才能培养与时代步伐相一致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贾启升.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

[2]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12(10).

[3]夏宇平.“教—学—赛—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实训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22).

[4]苏剑策.对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2013(5).

(作者单位: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