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环境生态论文范文,环境生态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 投稿Jeff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06次
  • 评分4
  • 69
  • 0

夏 青

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循环经济是继传统经济模式、末端治理模式之后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倡导的物质与能量闭路循环流动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历史性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自出现以来便受到高度重视。作为循环经济中观层面的实现途径,生态工业园区紧密衔接企业内部清洁生产和循环型社会建设,同时又紧紧围绕区域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两大主题,在实现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

以工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使园区内相关企业通过提高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及废物的再生利用,能够降低园区内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相互间的废弃物转化为原材料,能显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一、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是以循环经济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农业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环城游憩带理论,以及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以此设计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相协调,并完成产业发展与环境共生的架构,达到资源永续利用和整体的效益。这些理论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构建了理论框架,指明了其建设的基本理念、发展思路与追求的目标。

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原则

1、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

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需要具备利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多重效益和多种功能,且不能偏废一方。园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实行清洁生产,釆用新技术,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引导,全程控制园内企业的污染排放,确保环境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完整保护;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园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教育水平,实现构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力争使工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三者互相促进,达到三种效益共赢的最终目标。

2、成员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设计园区工业生态链网结构的基础。以经济价值作为惟一目标将使生态工业的多样性大打折扣。要实现工业经济的多样性,首先要目标多元化,它确保了工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柔性和适应性。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兼顾环境、生态、社会等多重目标,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可考虑将这些内容涵盖进去。在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可以引进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过程和不同的企业,利用它们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差异,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灵活、高效的合作关系。

3、有效组织原则

工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就是把工业系统视为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特类,所不同的是人类能更快和更主动地调整系统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因此,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必须体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原理和共生原理,通过对系统内物质与能量交换的科学设计,形成有序结构和企业间的共生关系,以较低的能量消耗做更多的功,以有序的生态链结构对物质多级利用,实现所组建系统的高效性。

4、层级系统原则

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体系,不同层次间拥有不同的性质及行为表现方式,不同层次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不同层次内加以解决。不同类别的企业组成了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它们共同维护了园区系统的稳定运行,而园区内的能量物质交流交换同样由其来完成,没有交换的存在,就不能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这就是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与其他工业园区的比较优势所在。

5、区域发展及比较优势原则

尽可能将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充分着眼于区域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乃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长,科学调整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立足于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对园区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立足于发展区域的比较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向竞争优势,最终转向经济优势,从而建设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

6、衍进性原则

人们的观念是在不断更新,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工业生态系统将调整自身以适应当地自然资源的再生周期,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当然这种调整要受到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实现的。因此,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分阶段实施,在每个阶段都要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考虑和比较每个企业迁入,不仅要预测好它的未来生存空间,更要考虑好在系统中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系统演替进化的贡献。

三、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系统分析

1、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系统结构

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系统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①非生物环境,即原材料及自然资源条件;②生产者,包括利用基本环境要素生产出初级产品的初级生产者和进行深度加工和生产的高级生产者;③消费者,不直接生产“物质化”产品,但利用生产者提供的产品供自身运行发展,同时产生生产力和服务功能的行业;④分解者,把工业企业产生的副产品和“废物”进行处置、转化、再利用等。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协作的关系,有的以核心体存在,有的以边缘形式存在。该系统具有循环性、群落性和增殖性等特征。

2、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系统特点

(1)追求效率优先,注重效益协调同生效率优先是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最显著的特点。在园区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协调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园区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更为重视生态效率,把经济增长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排放废弃物的趋零化。

(2)构建耦合关联体系,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利用

园区通过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形成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行业之间的耦合关联体系,以横向产品的供应和副产品的交换为纽带,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反复循环,实现园区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建立资源利用的交换系统,实现循环再生,尽可能地降低向区外排放废弃物的水平。

(3)优化产业结构,组织和谐共生

园区具有高度优化的产业结构和较为完整的自组织系统,园区采用现代化生态、节能、节水、再循环和信息技术,国际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提高园区资源利用的效率,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共生网络的完善,企业之间的和谐共生。

(4)实施生命周期管理,清洁生产自律

园区实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并且清洁生产贯穿于产品生产全过程。从原料的入园、产品的生产及使用、污染源的产生、废弃物的出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措施减少和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

四、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形态与运行体系

1、构建企业(产品生产)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型企业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生态经济型企业。即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营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实现生态化转向的企业。

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再生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将流出生产系统之外的资源回收后作为原料返回生产流程中;二是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弃物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或原料替代物返回原生产流程中;三是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弃物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厂内其他生产流程中的资源。

2、构建企业间循环经济体系

在确定园区内企业共生关系的基础上,企业之间将废物作为潜在的原料或副产品相互利用,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优化园区内所有物质的使用和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将有条件的多个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供应网、产业生态链及产业生态园;组织构建产业生态链或者柔性生态产业园。

企业间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能够解决企业内部循环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生态工业循环经济水平的核心。它的最高目标是物尽其用、能无空耗,即在园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利用园内企业的废弃物质与能量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物的产生量,从企业群整体的角度减轻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

3、构建园区与区域的融合体系

园区与区域的生态融合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与所在区域的生态及经济等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而导致双方同向发展现象。能否实现企业、园区和区域的生态融合,不仅关系到园区及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区域经济和生态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工业园区与区域的生态融合,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全面考虑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高境界,也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最为复杂的问题。

1)园区与区域资源、环境融合

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只是区域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根基于其所在区域的资源支撑和环境承载,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在园区与区域资源、环境的融合中,首先要研究园区产业发展对区域资源尤其是本地优势资源及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并以可再生资源的承载力作为发展限制条件合理确定园区的规模;其次,根据区域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计算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制定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开辟园区与区域环境融合的新途径;再次,借助植被的生态及景观功能,将园区的绿化、美化与功能调节及城镇建设融为一体;最后,及时沟通企业之间的再生物能产生与需求信息,尽量减少由信息阻滞引发的园区企业时间融合性差所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增加,保证园区环境质量的维持和稳定。

2)园区与区域社会、经济融合

在园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中,应明确确立园区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提升作用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制定和推进园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途径。首先,制定园区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园区清洁生产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管理、招商引资与土地管理政策等方面;其次,建立园区管理信息系统,,以园区数值化管理工作平台为目标,分清洁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等三个子系统,全面实现园区信息管理的数值化管理工作平台;最后,围绕园区主要产业类别,建立园区产业发展技术培训体系、环境管理技术培训及服务体系,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同时提高园区职工环保意识与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思锋,周华.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与政府循环经济政策[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47-52

[2] 赵愈.循环经济模式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 李胜.循环经济园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 聂帅.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5] 杨雪锋,王军.循环经济:学理基础与促进机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6] 王元亮.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2

[7]马俊杰.工业园生态化建设方法与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2011010006092)

作者简介:夏青(1970-),男,山东胶南人,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等研究。

(岭南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