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环境生态论文范文,环境生态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生态城市:丽水绿色崛起的路径选择

  • 投稿老鱼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44次
  • 评分4
  • 77
  • 0

继十八大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又一次作出了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对生态文明诸方面制度改革与创新作出了全新的设计与安排。十八大以来,浙江省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正在由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向生态文明示范区迈进,在这一进程中,生态城市的建设无疑居于突出地位,生态城市建设是丽水市也是全国各中小城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上台阶的重要路径。

一、国内“生态城市”发展及其实践

中国古代人居设计的“天人合一,负阴抱阳,坐北朝南,背山面水”,以及合理布局土地等朴素的生态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古朴的自然生态观的体现。这一模式影响着我国几千年来城市建设发展的生态模式,支配着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近现代以来,我国在在生态城市思想与实践上落后于西方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理论为指导的相对完整的城市建设理论与方法体系。1982年,在首届城市发展战略思想座谈会上,提出了“重视城市问题,发展城市科学”的重要思想,并把北京和天津的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列入1983—1985年的国家“六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4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全国城市生态学研讨会”,被认为是我国生态城市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同年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1986年我国江西省宜春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于1988年初进行试点工作,这可以认为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第一次具体实践。在1996年至1999年期间又先后分四批开展154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其中生态省2个,生态地、市16个,生态县(市)l29个,其他7个。1996年,威海市提出了“不求规模,但求精美”的城市建设指导方针,并实践于“基础设施现代化、城市环境生态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生活质量文明化”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中。新世纪以来,上海、广州、厦门、宁波、哈尔滨、扬州、常州、成都、张家港、秦皇岛、唐山、襄樊、十堰、日照等市纷纷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海南、贵州、山东、吉林、安徽、浙江等省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其中,中德两国开展的“扬州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合作研究就是一例。2006年4月,建设部筹划编订《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列入2006年度软科学研究课题。在2006年8月7日,国务院在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也表示,要将天津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些都表达了我国人民对建设新型生态城市的美好向往。建设生态城市,将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

生态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生态城市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新型城市建设实践,离开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就谈不上生态城市的建设,综观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它所依托的基本理论流派众多,择其要者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1、怀特的生态城市建设理论。怀特(RodneyR.White),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教授,环境研究所所长,其生态城市建设理论内容广博,择其要者主要观点有:其一,向自然学习,使城市规划和管理向生态化转型,人类必须重新向自然生态系统学习如何运作,这样才能把人类社会改造成自然生态系统模拟体,并重新利用人类的废弃物。城市应该摒弃可以将城市的残留物输出到其它地区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应该理解物质过程的内在循环,应整合城市的残留物,并将之作为人类对生物圈中其它生命应担负的责任。其二,将城市新陈代谢与人类新陈代谢、将人类健康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进入城市的物质流(主要是水、食物和燃料)通过生产和消费进行的转化,以及废弃物(废水、固体废弃物和空气污染物)治理排放。怀特认为,许多城市环境中循环的物质与人体内循环的物质是相似的。诸如“健康城市”、“绿色城市”和“环境健康”等词汇正是试图表征这种内源性物质循环与外源性物质循环之间的相互影响。人们必须建立一种与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所要求的物质平衡更为协调一致的观点,对城市这样一种最复杂的人类生态系统更应如此。其三,城乡共生。城市系统与周边乡村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功能与生态关联。其四,城市自身生态化的完善。怀特坚信,通过改变城市依靠远方区域支持的现实,通过将需求和供应一同带回城市,使城市更加自给自足,城市就可以“走得更远”,更加具有可持续性。他指出,需要一种城市确实可以吸收它自身的残留物的思考路径,一个健康的、生态合理的城市需要邻近的绿色空间,最好是由农场组成,以吸收城市的残留物。

2、生态城市建设四原则理论。这一理论由我国景观设计首席专家俞孔坚提出,其基本理念有以下四点:其一,与洪水为友。把所有的河流解放出来,砸掉水泥,把他们从小脚变成大脚。在浙江黄岩永宁公园,俞孔坚用一个“漂浮的花园”讲述了如何与洪水为友的生态防洪理念,发挥自然系统的调节功能。在长达两公里的永宁江水岸,他砸掉了水泥护堤并大量应用芒草、菖蒲等乡土物种进行河堤的防护坡改造,这个生态防护坡不仅能满足防洪、雨洪改造利用以及生物链保持等功能的需要,同时也成为黄岩人民休闲的好去处。其二,回到生产性,回到土地。在沈阳建筑大学,俞孔坚把校园设计成“丰产的稻田”,把中国农业生产过程完整地、活生生地再现于当代城市的校园中。中国的“耕读”传统在这里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如果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能多关注土地的生产功能,我们离低碳城市就更近了。其三,珍惜现状,珍惜脚下的东西,化腐朽为神奇。在广东的中山造船厂,俞孔坚用“足下文化和野草之美”的价值观,向人们展示了景观设计师如何设计一个集历史文化、日常活动、审美启智、环境教育于一体的公共场所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为那些因船厂搬迁而失去工作、失去归属感的人们重新建立起了一个精神家园。其四,最少的干预。在秦皇岛汤河公园,俞孔坚用一条“绿荫里的红飘带”——一条顺着汤河河流廊道而建的红色玻璃钢“长凳”,在完全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的同时,用最节约的方式,把城乡结合部一处河岸变成了美丽的城市休憩地。

三、丽水市建设生态城市的政策建议

(一)对丽水本身所具有的山水地貌原状开发利用。我国著名景观设计专家俞孔坚的设计理念代表了目前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新理念,其核心理念就是“道法自然”,即生态城市建设之道应因循自然,就自然本来的面貌、特性、活力来进行人化自然的建设。根据丽水城市本身所具有的山水地貌,丽水生态城市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放开大脚”,解放山川、河流,让山峦、土地、河流充满自然生机。目前丽水防洪堤、水库的建设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从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新理念来看,河道被裁弯取直,水泥堤岸建设,看似美观、整洁,实则破坏了水流自然的生态系统,阻断了水流与水岸之间的生态微循环,同样,过多过滥的水库建设,也阻断了河流与周边土壤的生态微循环,也造成生态效益的损失。因此,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对河道的梳浚、修理,慎用水泥堤岸,而是采用俞孔坚博士的用自然植被做堤岸的做法,最大限度减少因建设而造成生态循环的阻断。有些建筑涉及山体开挖,满目青山因建设而百疮千孔,这也是生态城市建设所不允许的,要尽可能保护山体的既有地貌,有些建设涉及到山体开挖,也要尽最大可能减少开挖量,维护山峦内部的生态平衡。水库建设要慎之又慎,丽水不缺水,有些水库建设就是为了发电,为了那么一点利益,破坏了整个水系的生态循环,可谓得不偿失。在城市地表建设中,除了各类建筑、道路等,尽可能少用水泥路面,解放土地,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如有些人行道设计建设,没必要设计建设成全水泥路面,公园人行道可以设计成碎石子路面,保持路面的雨水下渗功能,以达到解放土地的目的。二是对已经建设好的水库、堤岸,该保留的保留,有些则完全可以经专家进行生态评估后拆除,重新恢复河流的应有的自然生机。

(二)生态化的城市交通体系打造。城市交通是涉及到能源使用、出行方式、生活方式的综合工程,生态化交通体系一经完成,就将会每时每刻都贡献出生态效益,从长远来看,其社会综合效益十分巨大。丽水的生态化交通体系打造:一是从丽水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实施清洁能源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丽水是一个山城,城区空间狭小,以私家车为主解决城市交通出行问题,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丽水城区2020年远期人口发展目标是50万人口,按目前私家车拥有率,届时将会有10多万辆私家车,一个面积仅有30多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拥有10多万辆私家车,其拥堵程度将不次于北京、上海,可见打造城区绿色快速公交系统已是目前刻不容缓的建设任务。二是大力发展城区清洁能源交通出行系统,加快建设城区充电桩及自行车租赁系统,做到城区免费充电、免费使用自行车,鼓励居民使用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车、自行车。三是中心城区对汽油车采取限行措施,以保证中心城区污染源的减少。

(三)生态建筑的实施及建筑的生态化改造。目前丽水正处在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建筑拔地而起,从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来看,建设生态城市,首先要把生态建筑放在首位。丽水可以在率先在各类建筑中,融入生态建筑的内涵。一是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优先选用对人体无毒、无过敏、节能、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建筑材料,丽水可借鉴澳大利亚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建筑材料的选用原则,采用丽水本地的夯土,在有些建筑中探索使用夯土式土墙建筑方式,既节省了建筑成本,又符合生态原则,也与丽水传统建筑相吻合,可谓一举数得。丽水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保温建筑材料使用、保温型建筑技术的应用对丽水来说意义格外巨大。丽水可借鉴德国Kronsberg生态城区建设,采取先进的建筑隔热技术,夏天把炎热隔在室外,冬天把寒冷也隔在室外,增强城市的宜居性。二是在建筑中普遍采用太阳能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可在所有的建筑玻璃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玻璃幕墙,顶部采用晶硅太阳能电池发电,建筑物内使用LED节能灯照明,运用太阳能光热技术供应热水等。

(四)城市垃圾的生态化处理系统建设。从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来看,无一不对城市垃圾进行生态化处理,城市垃圾不仅数量大、品种多,而且城市拥有消耗垃圾的潜在能量和改造垃圾的能力,因而通过努力可以使垃圾变成城市独特的可用资源。美国的鞋业公司从1993年开始生产再生鞋,原料是城市废弃的轮胎、纸袋、纺织品,成本降至原先的1/5,利润猛增1.25倍。日本的制衣企业,生产出原料中25%为废塑料瓶的再生聚酯衬衫、T恤衫、运动服和工作服,公司利润猛增几成。德国一家垃圾回收公司专门雇用大量廉价劳动力分捡垃圾,将城市中的各种垃圾细分为12大类80个小类,对不同的垃圾进行处理后,以比成本高出15倍的价格卖给生产企业。不把城市垃圾不经处理转送到城市之外,尽可能做到就地处理,化废为宝,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是世界各国生态城市的通行做法。丽水可采取国外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做到垃圾的就地处理,利用垃圾建设发电厂、肥料厂、原料厂,做到整个城市垃圾的有用化处理或无害化处理。

(五)雨水的收集与利用。从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来看,都非常关注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从丽水实际来看,丽水尽管目前不缺水,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丽水不缺水,丽水丰沛的雨水完全可以成为工业用水、浇灌用水、冲洗用水,如不加选择均把优质水用来冲洗马桶、浇灌草地等,是对优质水资源的浪费。所以尽快建立雨水的收集与使用系统,是丽水最大限度做到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举措。其次,要如上文所述尽可能减少水泥地面,增强地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增强地下蓄水功能,这也是保持水循环正常进行的有效路径,这样也可以大大减少雨水冲刷对地表的侵蚀,也可减少下游洪涝灾害。

(六)城市农庄的建设。从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来看,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空间,让城市空间产出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蔬菜、水果甚至粮食,这是未来生态城市重要特征之一。目前,全世界城市农业提供的蔬菜、鲜鱼、肉类和鸡蛋能满足各国城市人口所需要量的50%左右。丽水城市农庄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城市郊区建设城市农庄,这在丽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碧湖盆地毗邻丽水城区,又是我省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建设城市农庄的最佳区块,目前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把这一区域的环境保护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注意农业用水、土壤不被污染,把这一区块打造成丽水绿色农产品的基地。不但满足丽水本地农产品的需求,还可将其产品打入杭州、上海等发达地区。二是鼓励在丽水城区机关单位、居民住户充分利用自有场地试种各种农产品,用各种农产品代替部分草地、景观植被,在城市完整地呈现农产品生长、丰收的场景,这既是对土地生产功能的尊重,也符合城市居民回归田园的情感需求。

(七)生态居民的培育。一个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居民的培育,试想一个以过度消费为荣、以乱扔乱丢垃圾为习惯的城市怎么可能建设生态城市,可见高素质居民培育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一是要建立全市的生态教育中心,免费进行全市居民有关生态知识普及、生态技术教育训练、垃圾分类回收技术等培训,也可举办生态论坛,让广大企业、非赢利组织、居民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主体,发挥社会各方面建设生态城市的作用。二是各级政府可采取经济手段,对居民生态行为进行奖惩,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如免费冲电桩的建设,免费自行车系统的建设,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对各类碳排放者进行付费管理,如汽油车在中心城区的使用,通过付费管理,形成谁污染谁付费的机制。三是倡导全社会的低碳消费风尚,以节约能源、资源为荣,以浪费资源、能源为耻,特别是对那些先富起来的居民,也要教育他们以节俭消费、低碳消费为风尚,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沈清基:新城市主义的生态思想及其分析[J]城市规划:2001年11期

[2]倪前龙:上海生态型城市建设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3]盛学良,彭补拙,王华,吴以中: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其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J]:环境导报:2001年01期

[4]柳兴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吴琼,王如松,李宏卿,徐晓波: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5年08期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3年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立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为2013B040,

作者简介:张永忠,男,(1966—)甘肃武威人,浙江省丽水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域生态文明研究。

(丽水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