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环境生态论文范文,环境生态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低碳创新 通向希望之巅的“虫洞”

  • 投稿刺猬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96次
  • 评分4
  • 93
  • 0

在探讨创新之前,我们其实应该已经看到,在历史长河中,创新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一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若非如此,恐怕时至今日,我们还在依靠“快马加鞭”来传递信息。1850年,加州成为美国第31个州,那时,从东海岸的首都华盛顿到西海岸的加州传递一封信大概要花费20天时间。1860年4月,一家叫泼尼的快递公司成立。这家公司雇佣了90个骑手,建了119个驿站,买了200匹骏马。在东西海岸3200公里的路程上,这些骑手通过接力式传递,能够让一封信在10天之内从东海岸到达西海岸——这已经将人类和马的体能发挥到了极致。

就在这家公司成立10个星期以后,加州议会做出一个决定:修建一条横跨东西海岸的电报线。16个月后的1861年10月,电报线正式开通。伴随着滴滴答答的电报声,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传递的新时代。就在电报线开通的次日,泼尼快递黯然宣布倒闭。

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很少使用电报,甚至,很多80后、90后都没有见过电报是什么模样。电话、电传、传真、电邮、QQ、短信、微信,当人类通讯变得越来越方便,当地球扁平的时候,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技术创新对社会进步、文化传播产生着巨大的作用。而创新无不是对传统技术的突破。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看到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话题。

1970年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曾经发布过一个报告,叫“增长的极限”。照他们的预测,若人类不做出改变,经济增长将很快面临极限。因为,我们对资源的需求正在逼近大自然的“红线”。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指出,自1970年起40年的时间里,地球生命力指数中的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减少了52%,其中淡水物种数量平均下降了76%。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也已超过了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需要1.5个地球才能承载目前人类的生态足迹。报告预测,如果人类不做出改变,到2030年,我们将需要两个地球。

可惜的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难道我们真的要踏上那漫长的“星际穿越”之路吗?

那么,如何突破物质的局限,来实现文明的进步、确保地球的安全呢?

创新,唯有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创新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今天,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正在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对国人来说,比气候变化更现实的挑战则是那人人关注的、居高不下的PM2.5浓度。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发现,传统技术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程度。不过,我们也看到一线曙光——并非来自光伏或风力发电那些“高大上”的可再生能源,而是与业界不屑一顾甚至“千夫所指”的煤的使用有关。

地处上海的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历经多年努力创造了每发1度电煤消耗最低的世界纪录。这个纪录比全国的平均水平大概要少45g。2014年中国发电量约为5.4亿千瓦时,假设全国的发电厂都能够采用外三这样的技术,那就意味着一年我们可以节省大约2.4亿吨煤炭,减少5到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数字之巨,令人震惊。世人瞩目的成就背后,是18项世界或国内领先的技术发明和28项国家专利的支撑。这些创新发明不仅使外三成为中国最赚钱的燃煤电厂,而且也成为排放最低、最干净的电厂,与燃气发电不分伯仲,而成本则要低得多。

在19世纪30年代的电报发明竞争中,1837年莫尔斯先生发明的电报技术拔得头筹。然而从发明到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长达64公里的电报线路真正建成,却用了七年的时间,这得益于国会的3万美元的拨款。前文所说的跨越美国东西海岸的超长电报线路,则是加州议会的贡献。

一门创新技术之所以能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生产线走向社会,直至投入大规模商业运营为人类造福,不仅与技术的创新有关,还依赖于富有远见的投资和市场需求的培育。

颠覆人类信息传播的电报如此,清洁低碳的能源创新技术的推广也会遵循同样的规律。而后者,犹如我们苦苦探寻的“虫洞”,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