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环境生态论文范文,环境生态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穹顶之下》引发的生态技术价值论反思

  • 投稿郝强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395次
  • 评分4
  • 40
  • 0

《穹顶之下》引发的生态技术价值论反思

王萝然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当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有关科学技术的价值论问题得到凸显。相应的,科学技术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和判断,尽量的做到趋利避害,促进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观;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39

1穹顶之下,科技与生态何去何从

2015年3月2日,柴静耗资百万打造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上线,一经上线立刻引爆网络,纪录片揭示了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发人深省。

当前,河流、水源、空气、食物,充满着这样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我们的生态环境,生存的家园,时刻受到非常严重的威胁。

社会上普遍认为科技的发展能解决目前遇到的各种环境问题,认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就是科学技术的建设,而生态和科技关系究竟如何人们却无从谈起。

科技方兴未艾时,人类在探索中视野变得更加宽阔,于是深谙其道:任何一个技术创新的组织都是技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成员之间不仅要竞争,更要合作,必须与生态系统中各个层次的对手共生共存;同时,成员需要在系统中选择合适的位置,而并非是去尝试取代技术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技术产品。在国家或区域层次上会更加认识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应该致力于支持以合作为核心的技术生态系统建设,只有着眼于通过多元的、开放的技术生态系统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技术创新和生产力的良性循环。

2全球化对生态技术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达国家将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历了长期的工业化,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让他们饱尝恶果。但是经济要发展就不能停止工业化的脚步,于是乎他们把污染转嫁到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又对他们的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这种不平等一直在加剧。

环境问题如此之严重,生态环境如此之糟糕,包括第一线的工人、农民,他们处在非常恶劣的劳动环境中。而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多年,但是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改善,反而带来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同时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解决生态文明。

3关于技术创新的争论与哲学反思

马克思站在人类整体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把技术置于产生它的人类社会生活关系和历史文化背景之中,从而理解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人的自由和解放中的巨大作用,解开技术束缚的过程即是人类追求自由和解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更是承载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与现实的密切关联中去认识技术、生产力与人类劳动的意义。

在对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马克思也看到了科学技术的负面价值,特别是在资本主义背景下的科学技术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的异化或者说人本身的异化也是技术或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的一个必然的结果,这与人类追寻的自由本性相悖。但是要摆脱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基本的前提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又必须依赖于技术的巨大进步。由此看来,马克思是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层面上来定位技术价值的,这再次表明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

因此,笔者认为仅仅靠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是解决不了我们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关键不在于科学技术知识的具体发展,根本的问题是必须要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我们的价值观。这是关于科学技术与生态建设之间应该探讨的问题。

人们完全可以站在不同学科的视角之上来对科学技术进行理解,如心理学的、社会学的以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在从哲学的视角来探讨技术创新问题的时候必须看到科学技术创新不能脱离特定的人类背景,科学技术究其根本仍然是一种社会的产物,现代技术不仅包含了原理、手段、工艺方法和操作等要素,而且与科学、自然、人类社会密不可分。

4生态技术价值观

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传统的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保护有本质的区别。其不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价值观、生活方式。我们看待自然,看待人类自身的一个根本视角的一个转变。这里面可能会牵涉到很多宗教的问题,牵涉到伦理性的问题。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简言之就是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科学技术很好的方法,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配合。例如空气污染的问题,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煤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能提升煤的燃烧技术,就能减少很多污染。又例如当今的很多工艺,以消费者穿的衣服为例,它要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就会有很多污染物的排放,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污染,如果研究出解决染色污染水体的技术,那么水污染问题就会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技术的革新。

因此,今天的科学技术发展还远远不够,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足以建设生态文明但是科学技术发展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朝哪一个方向发展,它依赖于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向什么方向发展,是由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的,是由千千万万个生活在“穹顶之下”的每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只要我们胸怀理想,踏踏实实的努力,向着一个充满理想,符合人类文化价值,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去努力,就一定会取得非常显著成效。

5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地球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种种索取都会得到大自然的“回应”。关于生态技术价值观的基本论点就是既要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又要尽最大和最有效的可能来避免由于滥用技术对生态平衡的所产生的危害和对资源的浪费和破坏,通过生态技术的良好发展来实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三者的有机统一,从而逐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树林.马克思哲学的文化哲学意蕴[J].求是学刊,2006(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乔瑞金.技术哲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乔瑞金.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精神实质简析[J].哲学研究,2001(10)

6安东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弗·皮尔森.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7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8吴国盛.哲学中的“技术转向”[J].哲学研究,2000(1)

9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科尔纳.后现代转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曹克.技术的社会批判与马克思对工业革命的哲学审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8)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贺来.现实生活世界———乌托邦精神的真实根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曾国屏,吴彤.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其哲学问题[J].学术研究,2001

15王桂兰.哲学视野下的信息社会与生态环境[J].科技咨询导报,2007(8)

16R·纳什.大自然的权利[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17雍兰利,范玉凤.化解生态危机:从科技理性到生态伦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

18段伟文.被捆绑的时间:技术与人的生活世界[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要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