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环境生态论文范文,环境生态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生态环境问题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5-19
  • 阅读量123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评价机制、规划设计、土壤保护及生态系统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便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环境影响;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矿企业的大力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大量耕地被征用,我国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约束建设占用耕地,保护耕地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1]。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是以土地开发整治、异地“占补平衡”造地为主要业务的大型企业,累计完成土地整治工程实现新增耕地面积约30余万亩,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然而,在土地开发整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破坏生态环境,随着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公司业务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2.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导致自然植被数量减少和覆盖率降低,在播种期、休耕期及撂荒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土地垦殖使植被多样性被单一作物所取代造成空间异质率降低,容易引发病虫害的发生以及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的减小。


  再者,荒地开发整理和筑路修渠对地表景观格局造成很大的改变,例如大量修筑混凝土田间路和水渠会对整体景观线性切割,使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大,破坏原有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切断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威胁生物多样性。


  2.2对水环境的影响


  土地开发整理需要修建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这些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大面积的混凝土田间路和水渠会中断与地下水的补给联系,同时也会形成地表径流,对农田形成倒灌,如果排水不及时甚至会造成洪涝灾害。另外大面积的梯田的修建会影响自然排水,同时会增大水需求量,这样对流域水源补给造成影响,破坏原有的水资源平衡。


  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会涉及到村镇搬迁合并,工矿企业安置开发等,这些都会加大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对流域水源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2.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往往在干旱少雨的季节施工,易造成土壤的面蚀和风蚀;施工过程中大规模的重型机械施工碾压,土壤压实度增大,改变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同时对土壤对地表造成扰动,容易引起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未做表土剥离与覆土,会严重破坏经长期耕作而熟化的土壤层,降低土壤肥力,在短期内很难通过人工恢复。


  2.4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以及在播种期、休耕期和撂荒期也容易引起扬尘和风沙侵蚀,造成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对当地的空气质量形成严重的威胁。


  3.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土地开发过程中会不可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建立健全相应评价机制体系[2]


  目前,我国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评价机制尚未健全,相关部门应联合科研院校研究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使之成为行业标准,贯穿于整个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去。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审查阶段,把是否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之一,坚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


  3.2规划设计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土地开发整理是一个生态重建的过程。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小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比如,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壤性质等自然条件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坡地整理为梯田,有利于保持水土;盐碱地整理采用台田-排碱沟的利用方式。减少混凝土构筑物大面积使用,田间道路采用砂石路面或者素土路面,减少地表径流。


  3.3耕作层保护和土壤改良


  在土地平整规划设计时,尽量采用局部平整方案,以减少对耕作层的破坏;针对不同的地形条件和耕作田块类型,选择合理的平整施工方案,并做好表土剥离和表土回填,以保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从而保持农田地力;对于新增耕地,应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尽快提高耕地质量。


  3.4重视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


  因地制宜地采取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持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防止耕地质量下降,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达到生态、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如沿道路、河沟植树种草,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在有风害地区营建农田防风林,可以有效防治风害;在丘陵地区,合理修建截流沟,营建坡面防护林,沿田坎种植灌木、草皮,可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如在规划设计中,尽量保留原有的零星坑塘、湿地以及河滩,减少沟渠硬化;对于较大的沟道,尽量保持原来多变的断面形状,从而为非目标生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措施,最终形成可持续利用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4.小结


  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土地整理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并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土地整理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性质和破坏程度,然后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總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1):1-5. 

  [2]李岩,欧名豪,赵庚星.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2):398-403. 

    作者:韩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