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微课教学论文范文,微课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群学网校际协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以微课程“校园植物大搜索”为例

  • 投稿菲斯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94次
  • 评分4
  • 51
  • 0

黄利锋 陈沛珊 王林华

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日益重视和深层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信息化方面的热点近两年接连涌现,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微课、翻转课堂、远程视频交互、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大家都在根据现有条件积极探索,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上海教育微信公众号近期分享了程红兵校长的文章《跳出形式化的藩篱》,文中指出,“今天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基本停留在形式化的程序模式上,几乎成了一种潮流。这些模式建构不能说没有作用,起码能够使教学更规范,课堂更有效,学生发言更积极。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变化都是形式上的变化,更多的是初级阶段的变化;我们更应该关注从专家课程(教材),到教师课程(教学),最终转化为学生课程,我们需要课堂里深度变化。”2014年4月7日晚7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头条以近5分钟时间,推出了题为《谢家湾小学课改:一次艰难的探索》的报道。该校今年将过去的十几门课程整合成数学与实践、阅读与生活、科学与技术、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5门“小梅花”课程。从程红兵校长的观点和谢家湾小学的课改来看,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应该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要统整各科教材,以研究性学习专题方式,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愿学、乐学。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工具和学习社区的作用,学生结合学习专题和自己的兴趣,搜索、发现、整理需要的信息,创作电子作品,再到相应的学习社区分享,参与互动。教育者借助技术的支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从而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近几年来,笔者一直在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探索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途径,有WebQuest与博客的整合、Moodle课程开发、Discuz开源社区应用、微博交互、QQ空间、云存储等,这些技术都能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记录自己的学习痕迹。2012年下半年笔者接触到群学网,它是由台南大学开发的网络课程平台,功能与Moodle相类似,但其使用方法对教师的网络课程设计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就像WebQuest有固定的模板,教师只需要把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填进相应模块,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课程设计。在台南大学林奇贤教授的指导下,笔者开发和实施了两个主题实践课程,下面以校际协作课程《校园植物大搜索》为例,介绍群学网的功能和开展实际教学的历程。

课程设计

1.数位图书馆

以教师身份登录群学网,首先进入系统的第五个模块“数位图书馆”,根据提供的搜索工具,检索是否有同类课程,如果有,并且符合自己的设想,可以直接采用原有课程进行开课。原有课程中的师生数据都会清空,只保留课程内容。如果只是借鉴,可以加入到自己的“公事包”。群学网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即每次课程内容学习结束后,开课教师必须制作一份教学个案陈述,要用视频的方式展示,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阐述、学生学习收获、学生作品、课堂精彩教学片断、教学反思等。因此,从已有课程的教学个案陈述就能深入了解其实施过程的得与失,也为教师之间的进一步交流打下了基础。

2.主题探索课程工具编辑箱

进入第二个模块“我的研究室”,在二级菜单中进入“公事包”,就会显示在“数位图书馆”收藏的课程名称。打开“主题探索课程工具编辑箱”,网站会出现课程设计模板,共有10个选项,具体包括:课程基本资料、情境图片、标准、国际素养、情境、任务、教学设计、网络资源、评量设计和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其中标准是指台湾制定的中小学和高中职课程纲要,指标设计非常详细,每个领域、年段、学习工具、学习程度都有具体表述。我们的课程名称是《校园植物大搜索》,里面就有相应评价指标,如“选定某一(或某一类)植物和动物,作持续性观察,并记录其间发生的大事件。觉察植物会生长,觉察不同植物的特点,会辨认名称。注意到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及土地等环境”。这对课程目标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用不着教师自己去思考,只要到标准中去匹配即可。国际素养也是一个类似的标准库。“工具编辑箱”降低了教师开发主题课程的难度,能够让这种开放性主题课程普及开来,惠及更多的师生。

《校园植物大搜索》课程摘要:使用数码相机、PPT对我们的校园进行展示,提高PPT的制作与设计能力。分组制作校园植物分布图,了解校园植物分类和数量,对校园绿化布局提出建议。独立重点观察某种植物,了解生长习性和特点,记录秋冬变化情况。各地区学生用网络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校园环境和地区植物种类差别,拓宽学生的视野。

情境

想和外地的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美丽的校园吗?

校园里有哪些植物?怎样来进行分类?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点吗?它们的生长和当地的环境、气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来进一步美化校园和教室?

任务

活动1:美丽校园我来拍

开展以“美丽校园我来拍”为主题的摄影活动,进行诗意校园剪影,然后将照片做成演示文稿进行展示。作品必须为校园内拍摄的照片,且为原创,不得从网上下载。照片展示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新颖、创新,符合主题。幻灯片作品要有封面,里面照片数量要在20张以上,每张照片必须要有作品名称、拍摄地点和拍摄作者三个要素。一般情况下,一张幻灯片上有一张摄影作品,同一个地方不同角度拍摄的两到三张照片也可以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播放效果设置为全部自动播放,幻灯片背景建议用黑色,字用白色,突出影像效果。

活动2:制作校园绿化平面图

在活动1中我们对校园的绿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够对校园植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请同学们分组制作一份校园绿化平面图,在图上注明绿化植物的分布情况。说明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植物,也可对校园绿化提出你的建议。根据本地植物分布情况,还可以增加哪些植物。

活动3:制作植物说明书

请每位同学选择校园中的一种植物,用Word或PPT做一份介绍,然后在班级中进行演讲分享,让大家对校园植物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特别要关注这种植物在校园中的生存状态,它是否在健康成长,在季节中的变化,要有比较详细的观察日记。

课程实施

课程设计完成后,就进入开课环节。学生在网站上注册,加入教师开通的班级,注册是开放的,但必须要用到身份证号码。教师在开课时,会有三个选项,第一个是本校同班,第二个是本校跨班,第三个是跨校跨班级。本次课程是校际协作学习,所以选择第三个选项。开课成功后,进入具体课程页面,也就是群学网的“虚拟教室”。“虚拟教室”有9大板块,分别是课程内容、协同教学、编辑课程成员、课程作业管理、编组机制、合作学习日志、学生园地、学习讨论区和教学个案陈述。

“课程内容”是利用“主题探索课程编辑工具箱”提供的模板设计的课程设计,以学生的视角来说明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任务和作品要求。

“协同教学”是专为课程的指导老师团队设计的,有一个教师联络的备忘录,可以发表自己对课程教学进度、教学策略的看法,毕竟各校学生情况有差别,不可能做到步调全部统一。

“编辑课程成员”有两个功能,一是发出加入本课程的邀请函,二是确认申请加入的课程成员。申请加入课程也是有时间期限的,一旦超过了预定的日期,就无法再加入课程。

“课程作业管理”,教师根据课程的任务设计相应的作业要求,作业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凡是指导教师,都有权限发布和批改作业,不分学校和班级。

本次课程作业共有五项,分别是“美丽校园我来拍”小组合作方案、校园植物分布平面图、介绍校园电子小报、数字故事制作和思维导图作品。由于各校学生技术能力差异,完成作业的侧重点也有差别。

“编组机制”是对各校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编队,能设定小组名称和组长,成员可以来自本校,也可以来自不同学校。

“合作学习日志”,主要是方便师生查看各小组的学习记录,这个记录包括小组活动情况的记录,收集的电子资料。

“学生园地”,可以了解每位同学在群学网的学习情况,有登录次数,学习时间总量、学习积分,还有各组完成作业的情况和教师的评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群学网有一整套完善的学习积分评价体系,全程记录学生在网站上的活动情况,如果有学习贡献,系统会有积分奖励。

“学习讨论区”是本课程的一个小型论坛,师生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不仅仅是围绕学习内容,这是同学们最喜欢参与的地方,能相互增进了解,结交学友。

“我的教学个案陈述”在上文提及,是开课教师对本次课程的一个视频总结。

因本次课程是跨校跨班级,所以课程名称会在系统的第四个模块“虚拟学校”中出现,供有兴趣的学校师生申请加入。原定我们是四所学校共同参与这次远程协作学习活动,有台湾省嘉义县福乐小学、江西省吉安县敖城中心小学、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和甘肃省兰州市四十六中。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林奇贤教授发邮件来说,有一位台南市中西区进学小学二年级的林于安同学也想加入,我把她编入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的一个小组中,她在学习讨论上比较活跃,介绍校园植物的微视频作品做得很棒。

教学反思

本次研习活动共有四所学校参与,大家通过群学网、QQ群、电子邮件进行协作交流,各位指导老师在课程的基本框架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王林华老师用视频记录了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植物的养护工作。陈沛珊老师勇于接触新事物,利用QQ、QQ群交流,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李娜老师能够克服学业压力大的困难,带领部分同学开展校园植物拍摄活动。笔者与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林老师相互协作,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林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并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请语文学科陈老师指导学生撰写校园介绍的习作,然后结合学生的拍摄照片制作电子小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次活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一次挑战,在群学网和花果山网注册,并把两个账号相连,取得虚拟币,加入到群学网的课程。群学网“虚拟教室”的小组功能、作业上传与分享、学习讨论区的使用;在校园内拍摄、整理照片,QQ群共享文件,用PCstory制作视频。这些都需要学生边学边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效率。在做“介绍我的校园”的视频时,因条件所限,没有配上语音,老师在作品规划时没有加以引导,照片的编排效果还要加强。在校园植物分布图和植物观察方面,没能落实,离课程的设计重点有所偏差。

在这次活动中,大家各自分组拍摄校园照片,制作校园植物分布图,再把照片做成介绍校园植物的微视频,在群学网上发布并相互浏览点评。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还互发电子邮件,彼此逐渐相知。在台湾同学的强烈要求下,双方利用QQ群视频开展了一次网络视频交流活动。在一个小时的视频互动中,锦丰中心小学的电脑房不断传出大家的开心笑声。一开始,两所学校的孩子们显得有些拘谨,有些冷场,但随着共同话题的拓展,现场气氛活泼起来,吹笛子、背唐诗、谈音乐、聊学业,时间到了还意犹未尽,大家共同期待下次再见。

虽然课程暂时结束,但我们还会继续深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植物,制作植物介绍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相信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够更加高效地参与今后的研习活动。

校际活动设计与学习平台的适用性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从中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探究的课程。课程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与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一般是三到五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发挥团队智慧,共同探究。活动的方式有观察、实验、调查、采访,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根本。教师只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课堂、一个综合能力的训练场,一个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尤其是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由于现实种种原因,这种学习形式一直处于实验层次。活动主题的开发,首先要突出实践性,要让学生动手做,其次关于安全问题,尽量不出校园,再次要让参与活动的各校学生有内容可交流,要关注地区差异,才能显现出跨地区跨学校活动的优势。活动形式要多样化,用到各种学习工具,包括电脑、数码相机、办公软件、思维导图等,特别关注问题的激发,不能停留在资料的收集层次,要让学生能够批判地在真实的情境下来学习。

台湾台南大学开发的群学网是一个设计完善、结构严谨的课程管理和协作学习系统,对新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它的指引下,教师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网络学习活动。而且家长和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也能方便地参与课程管理。然而,在网络社交学习方面有点弱,缺少一个汇集个人在不同课程中的学习档案,或是分类清晰的个人空间。因此,学友间能够相互加为好友,但却不能充分地了解好友以往的学习情况。系统的第五模块“交谊厅”功能还要进一步改进。当然每个系统都有其一定的适用性,我们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系统、软件进行优势互补,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台湾嘉义县福乐小学 江西吉安县敖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