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学设计论文范文,教学设计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概念教学:从自主体验出发——《认识千米》教学思考与实践

  • 投稿沈星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238次
  • 评分4
  • 47
  • 0

杨光俤

(江苏省南京市成贤街小学,210018)

一、课前思考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收获,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由此可见自主学习、自主体验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概念教学,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构成概念的各种表象,从而理解概念并内化,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才是教学的根本。

“认识千米”是小学三年级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对长度的概念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千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接触,也基本都知道它与“米”之间形式上的联系,但还没建立起一个较为准确的表象——理解1千米到底有多长。因此,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感受1千米的长度,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本节课如何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自主体验机会,感受1千米的长度?最直接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但是,走一走是一个太过费时的过程,而且在组织学生有序上、下楼等方面也要浪费许多时间,这样的设计过于低效。在自己思考、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以及参考现成的教学设计之后,我有了优化学生自主体验,将学生走一走的体验移植到教室中来的想法:播放视频,让学生用眼睛和嘴巴唤醒“脚的体验”。

二、课堂实践

【片段1】

师 谁来说说1千米有多长?

生 1千米-1000米。

师 这是千米与米的关系,老师能比划冉1米大概这么长,你们能比划出1千米有多长吗?

(学生沉默。)

师 看来不好说,也不好比划。那我们现在就来感受一下1千米的长度吧。

(教师出示要求,并播放一位学生走50米的视频,如图1。)

师 她50米走了多少步?

生(数得有点喘)103步。

师 大约就是100步。老师看了一下时间,1分零2秒,大约就是1分钟。(出示表1)我们一起来填写这个表格。

(师生共同完成表1的填写。)

师 看来大家数50米走了多少步,都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如果让你们数1千米走了多少步——

(学生发出“啊”、“数死了”、“要命啊”、“不要啊”等惊呼。) 师 看来大家都很怕数嘛!通过刚才的记录可以发现,按这位同学的速度,走1000米需要迈2000步,花半节课的时间!现在感受一下,你们觉得1千米长不长?

生(感叹)长!

【片段2】

师 在校园里花了半节课的时间,迈了2000步,我们找到了1千米。现在让我们走出校门,寻找校园外的1千米,好吗?

生(兴奋)好!

(教师出示南京市成贤街小学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路线图,如图2。)

师 去过北京东路小学吗?

(多数学生“去过”,少数学生“没去过”。)

师 沿着这条路走,从“成小”到“北小”的路程大约就是1千米。44路公交车就经过这段路,让我们跟着这辆公交车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齐)好。

(课件演示公交车从成贤街小学驶向北京东路小学,并随着公交车的行驶,屏幕显示沿途的标志性建筑的图片。)

师 现在你知道这段路怎么走了吗?这段路的长度大约就是1千米了。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学生闭眼想象。)

师 放学后同学们还可以自己去走一走,记一记你走1千米需要迈多少步、花多长时间,明天再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现实中如果有一条1千米长的路,沿着路边一条线停公交车,猜猜能停多少辆?

(学生说“200辆”、“100辆”、“150辆”、“50辆”、“500辆”等。)

师 现在老师告诉你,一辆公交车长大约10米,那么你能告诉老师1千米大约能停多少辆吗?

生 (齐)100辆。

师 是啊,1千米的长度可以停近100辆公交车。如果停小汽车的话,可以停200多辆呢!如果这些车都停在这条路上,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啊?

(教师播放带有汽车噪音的堵车的动态效果图,如图3。)

生 (惊叹)堵车,大堵车!

师 是啊,超级大堵车,对不对?现在,再感受一下,1千米长吗?

三、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与实施,让我对学生的自主体验有了如下感悟:

(一)通过自主体验建构多种袁象,能让学生提升能力,让生活充满数学

无论是片段1,还是片段2,都是围绕帮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建构1千米的概念表象而展开的。首先,在校园中学生走了、跑了无数遍的跑道上寻找1千米,在那里学生建构了走1千米需要迈多少步、需要花多长时间的表象。这两个表象看似和1千米的长度没什么关系,但事实上这是学生估计一段距离有多长的关键。其次,在校园外学生熟悉的道路上找到1千米,这1千米不是拼凑出来的,而是真实的一段路的长度;在融于生活的探究环境中学生知道了那段路的长度大约就是1千米,那么跟那段路差不多长的一段路自然也就是1千米。于是熟悉的一段路又被烙上了数学的印记,为学生再次建构出1千米的长度表象。

这些表象在学生脑海中的建立,标志着学生能力的提升。有了这些表象作为基础,学生便能更有策略、更为精确地去估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强调1千米-1000米这个简单的概念定义,而用一个个情境告诉学生:你来观察生活,生活便会告诉你真相,数学就在生活之中。由此,便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了要热爱生活,细心对待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知识服务生活。

(二)体验中的惊叹,是融入情境的告白方式,是产生兴趣的情感源泉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去学习,是每位教师追求的教学境界。在本节课中,不止一次地听到学生的惊叹,这与教师不断优化学生的自主体验不无关系,也证明了学生的兴趣完全在课堂之中。正因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是有效的,体验和感悟是丰富的,对1千米长度的表象认识也是真切而深刻的。

而课后学生的感受“不会吧,这么快就上完了”,“老师我还想学”等,也告诉我,优化自主体验的过程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之美需要有心而无痕的感悟。

从这节课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我也深切体会到:通过自主体验,不仅能让学生习得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