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学设计论文范文,教学设计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随文练笔:以“语用”为核心

  • 投稿夏一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1061次
  • 评分4
  • 16
  • 0

童佳学

(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中心小学,311809)

随着语文教学本质属性的理性回归,关注语言形式,努力实现“言意兼得”,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价值追求。区别于纯语言训练的“机械性”和纯阅读感悟的“意会性”,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的随文练笔,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是阅读教学凸显“语用”的有效形式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练笔目的不明确、为写而写的情况较为严重,随意练笔的现象大量地存在着。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展开了以“语用”为核心的随文练笔训练研究。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谈谈如何以“语用”为核心开展随文练笔训练。

一、选准落点

入选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独具特色,或是文本言语表达方式具有典型意义,或是文本阅读意义具有“可写性”——干国祥在《破译教育的密码》一书中提到,“文本是‘可写’的,阅读意义将在阅读活动中由读者和文本共同决定。这种阅读就是读者向文本‘提问’,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产生意义,文本则提供并规定这种意义的可能性”——这些都应该成为练笔的内容。

(一)精巧生动的词句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作家精巧生动的语言更是学生阅读、积累、仿写的极好资源。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中,作者这样描写骆驼咀嚼食物的情形:“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瞧, “我”看得多细致:看骆驼的脸、骆驼的牙,看骆驼咀嚼的动作,看骆驼的大鼻孔和胡须;看得多入神: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了。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展露无遗。又如“人物描写一组”之《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作者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字眼,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表现了人物的特征。

(二)典型独特的段式

选文中还出现了多种小学生应学习、掌握和运用的构段方式,如总分、并列、承接等,很值得我们细细琢磨,好好利用。如《与象共舞》一文2~5自然段,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句,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威尼斯的小艇》第4自然段在介绍船夫的驾驶技术时,也采用了这样的段式。又如“儿童诗两首”之《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是段落仿写的极好材料。

(三)充满张力的留白

选文中有一些内容的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即留有“空白”。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标点以及文章结尾中。如《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中杰奎琳凭借自己的智慧,在危急关头,巧妙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剧本写道:“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此时,情节戛然而止,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又如《将相和》一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其中“负荆请罪”写得简略。廉颇是如何负荆请罪的?廉颇和蔺相如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这些,都为学生留下了思考、想象的空间。

(四)富有新意的叙述方式

教材中还选编了不少中外近当代无数名家的许多优秀作品,从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独特的叙述方式。如《桥》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呼应。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再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丈夫,一个是她儿子。直到这时,人们才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恍然大悟。这虽然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的叙述方式,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又如《白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们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在作者的描写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这样的写法也可作为练笔的内容。

二、丰富策略

训练,之所以被人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其机械、单调、乏味,令人生厌。有些教师不管学生喜不喜欢,每次练笔均采用单一、呆板的形式,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只会写出一些干巴巴的陈词滥调。这样的练笔不仅无法达到训练的目的,甚至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因而,教师应重视学生语言直觉感受的多元性,不断丰富训练策略。

(一)词句段式的模仿

1 独特词句的模仿。

词句构成了段落,进而组成了篇章。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学生学习仿写的蓝本,其中有许多精美片段运用了特殊句式,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一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句练笔。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描绘“花多、美”的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两句话把街道上花多、美的特点写了出来,让人读来犹如漫步于花的街头,置身于花的海洋,身临其境,流连忘返。教学时,可让学生去领悟作者的写法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感受到的”,让学生仿写句子。

2 典型段式的模仿。

教师要精心选择文本中特征明显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各类段落的构段及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仿写。如“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可安排学生学习《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写法,运用动作描写,仿写一个片段,可以是一次比赛、一次体育活动、一次吵架等。又如《刷子李》一文,对“刷子李”刷墙的情景描绘得极其传神,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劳动情景,比如做菜、砌墙、装配等,注意实写与虚写相结合。

(二)言语材料的扩展

即让学生把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加以扩充、展开,并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让文本更加丰满。如《草原》一文,作者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作结,不妨让学生想象诗句中的意境,结合文中对草原风光的描写,写一段主客惜别的对话。又如《草船借箭》一文中的第2自然段的对话,没有人物说话时的提示语,留下了许多处空白,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来补写对话中人物的动作、神态。

(三)文本内容的再创

这是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调适与重组,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的一种随文练笔形式。如《清平乐·村居》一词,辛弃疾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了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描绘出一家人各具情态的形象。学完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词改写成短文,鼓励大胆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又如《丝绸之路》一文,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景象。学完这一课,教师可让学生以解说词的方式,介绍“丝绸之路”。此外,还可采用缩写长文、为插图配解说词、将游记类文章改导游词等形式,进行文本内容的再创。这里,不一一例举。

(四)写作手法的迁移

每一篇课文在表达技巧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教师可引领学生感知、揣摩,并借鉴运用到“写文”中去,实现读写知识技能的转化和迁移。如《彩色的非洲》一文,在布局上的特色十分鲜明,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学完课文后,也可让学生尝试以这样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点,写出特点。又如《白杨》一课教学时,可让学生在体会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后,写一个片段或一篇小文章。

综观教材中的选文,不同作者有各自的语言风格,不同的文本有相应的表达方式。教师要以“语用”为核心,善于发现新鲜而富有个性的语言元素,引导学生咀嚼品悟、迁移内化,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云峰.一道语文练习题带来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8(5)

[2] 尤维霞.关于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实效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20)

[3] 陶慧芬.写在模仿与想象中——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几个策略[J].作文教学研究,2012(4)

[4] 沈莉.用思辨的方式打造“语用型”课堂[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10)

[5] 王铁青,郑百苗.例谈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