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学设计论文范文,教学设计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倾听:师生成长的密码——有感于贲友林老师《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

  • 投稿吊炸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78次
  • 评分4
  • 53
  • 0

提秀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10018)

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样一间用心互相倾听的教室。这是贲友林老师的一节随堂课,教学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我撷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和大家分享。

(学生邱宇豪展示并介绍他的“小研究”——这是教师发给学生课前预习用的材料,相当于“导学单”,如图1。)

生表面积是什么?相当于刷油漆,刷到的是表面积。

生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相当于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面积。

师邱宇豪与全班展示交流什么是表面积,要注意不是照“小研究”来读,而是脱稿去讲。

(学生滕沁芫展示并介绍同组的钟晓源的“小研究”,如图2。)

生这是一个正方体,把它展开,变成6个小正方形,求出1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乘6即可。

(钟晓源同时在黑板上画图,如图3。)

师滕沁芫的发言和谁的发言有关系?

生这个方法与前面丁天行所说的一样。丁天行告诉我们,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它展开图的面积。而这里,滕沁芫的方法正是把正方体表面变成展开图再算。

(全班掌声。)

生(滕沁芫指着一个长方体图形讲解)展开后,我们会发现,(指前面与后面)这个面与这个面相等,(指上面与下面)这个面与这个面相等,(指左面与右面)这个面与这个面相等。长方体的表面积,(依次指前面、上面、左面)用这个面的面积,加这个面的面积,加这个面的面积,再乘2。

师这里应该有补充。

生(韩冰仪展示一个长方体盒子讲解)今天我带了一个长方体盒子。刚才滕沁芫表述得不太清楚,我用这个盒子来演示。(展开盒子,依次指前面与后面、上面与下面、左面与右面)这个面与这个面相等,这个面与这个面相等,这个面与这个面相等。再把它合起来,可以发现,相等的面是相对的两个面,由此证实了刚才滕沁芫所说的,可以把面分成3组。

生(尹力边板书边讲解)我们先看正方体,因为正方体有6个面,设一个面为x,则表面积是x×6=6x。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设上面为x,前面为y,右面为z,则表面积为x+y+z+x+y+z=(x+y+z)×2。

生(张惟天边板书边讲解)我认为尹力的发言不够清楚。我把长设为a,宽设为b,高设为h,所以尹力的x、y、z就变成了ab、ah、bh,所以我认为表面积为(ab+ah+bh)×2。

生张惟天的发言,让我想到,因为正方体的棱长相同,所以可以设它为a,因为6个面相同,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a2×6。

师我们梳理一下刚才几位同学的想法。张惟天刚才用a、b、h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ah算的是什么?ab算的是哪个面的面积?bh呢?

(教师指名学生褚文蔚回答。在褚文蔚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如,ah算的是前面或后面的面积。)

师再看尹力的想法,用x、y、z表示三个面的面积。尹力的想法,表示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各个面的关系;张惟天的想法,表示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棱长的关系。

请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是一段原生态的教学。贲友林老师把原本真实的课堂演绎得像“假”的一样。而这个“假”的背后彰显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让学生会听、能说。

一、倾听,让真正的学习发生

学习不是简单的师授生受,它可以随时随地以各种形式发生。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的话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但要使学习的内容得以深入和提升,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于师授生受的学习模式,我更愿意把它叫做真正的学习。这种学习发生、“发酵”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倾听和言说。倾听,或者是直接接纳别人的发言,了解知识本身;或者是延伸别人的知识,纳入自己的体系;或者是利用别人的知识,巩固、拓展对某一核心知识的理解;或者是质疑、反驳别人的观点。我认为,倾听可分为四种类型:接受性倾听、解释性倾听、纳入性倾听和创造性倾听。

由于课前学生都利用“小研究”,做了研究性学习,因此,课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倾听,而是积极主动地思考与言说,学生接受性倾听明显减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解释性倾听、纳入性倾听和创造性倾听。在交流“什么是表面积”时,多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沿着“6个面的面积—刷油漆的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面积”的思路,带领全班学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去了解“什么是表面积”。在交流“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亦是如此:滕沁芫介绍了根据展开图求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仲伟涵发现了她的发言与丁天行发言的联系;紧接着,韩冰仪对縢沁芫的发言进行实物演示和补充讲解,进一步说明这种方法的道理;学习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尹力和张惟天先后将这种形象化的学习上升到抽象的层面,用字母和公式表达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的发言没有重复,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但又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知识的逻辑联系被学生无痕地勾勒了出来,学习的深度、学生接收信息的数量明显增加。我们在惊叹于知识的学习过程如此完美的同时,不能忽视它的背后蕴藏着倾听的巨大力量。后面发言的学生总能够针对前面学生的发言,或表示赞同,或进行补充,或表示质疑,或总结提升。学生在倾听、理解同伴想法的基础上,在自己的大脑中对它们进行整理、加工和再创造,最后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进退之中,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

在贲老师的课堂中,教师不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是作为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出现的,不做学生讨厌的“教唆者”和“训导员”,不扼杀学生提出“为什么”时的猜想冲动,不磨灭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世界的热情。他只是背景材料的提供者、交谈环境的创设者、深入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不到教师在“台前”的指指点点,他主动隐退到“幕后”倾听学生,把课堂最大程度地还给学生。倾听中,教师的外表是从容的,而内心是不平静的: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在瞬间,必须做出教学的决定,或是肯定后的点拨,或是以此展开的议论,或是片刻沉静中的回味、思索。总之,无不闪现着教师的教学敏感、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光彩。

纵观整个教学片断,教师一共“出场”五次。第一次:“邱宇豪与全班展示交流什么是表面积,要注意不是照‘小研究’来读,而是脱稿去讲。”这是对学生进行汇报方法的指导。第二次:“滕沁芫的发言和谁的发言有关系?”这是对学生的倾听进行反馈、检验,沟通前后学生发言中表达的想法的联系。第三次:“这里应该有补充。”这是提醒学生对这个观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第四次:“我们梳理一下刚才几位同学的想法。张惟天刚才用a、b、h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ah算的是什么?ab算的是哪个面的面积?bh呢?”这是关注弱势学生,对核心知识进行强化。第五次:“再看尹力的想法,用x、y、z表示三个面的面积。尹力的想法,表示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各个面的关系;张惟天的想法,表示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棱长的关系。”这是小结前两位学生的想法,点拨、提升知识学习的层次。教师的每一次出场,都有不同的目标,教师的倾听和言说,有效地把握了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节奏、进程和走向。贲老师在努力给学生们创造更多倾听与言说机会的同时,也解放了自己。进退之中,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们看到学生与教师的成长。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倾听则是学习的载体。优质的倾听,催化真正的学习发生,让单薄的知识丰满和充盈;优质的倾听,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使教学过程“从混沌走向有序”。倾听对师生来说都是挑战,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悄然发生变化,师生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学习生涯一次又一次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