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研究

  • 投稿宝江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192次
  • 评分4
  • 42
  • 0

林 琳

(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 要: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外部竞争不断加剧,施工企业的利润率不断被压缩,成本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施工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很多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依然坚持着传统的制度和方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暴露出诸多缺陷。本文深入分析当前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38-02

一、引言

过去的十几年,我国迎来了经济高增长的黄金时期,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建筑市场不断火热,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呈现几何式增长趋势。但是,从施工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来看,施工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确在逐渐下降,虽然施工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壮大,但是赚钱的能力却没有加强。除了竞争下的价格战等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施工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当然,一部分原因是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不断飙升,而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又占据着施工成本相当大的比例。然而很大程度上在于施工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工作不到位。施工企业的成本大致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管理费用等,大部分成本都是材料、器械等,且施工企业具有工期长、投资量大的特点,资产负债率较高,融资成本很高。而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方法却没有与时俱进,依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和施工预算,这很难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二、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现状

(一)成本计划管理

在工程实施之前,施工项目都要事先做好施工预算,计划好施工工期、材料用量、机器设备、人工费用等。这份施工计划对于整个施工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影响着招投标的报价,还影响着整个工期的支出。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需要财务人员和项目技术人员的配合,但是,现实中的情况是,成本计划一般是由财务人员编制,技术人员一般不参与,而成本计划都是根据技术人员编制的施工组织计划来编制的,而施工组织计划只考虑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并没有考虑经济效益,无法保证低效高效,起不到成本控制的作用。并且,成本计划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作用也基本上流于形式。因为现场的施工时遵照施工计划和现场指令,而非成本计划,每个施工项目虽然都配备有预算人员,而他们的作用仅仅发挥在开始的预算和最终的决算。工人们的现场施工都是按照技术人员的规定,而技术人员只关心工期进度和施工质量问题,很少会考虑到成本预算的问题,成本预算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效用就比较低。成本计划管理包括成本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三个部分,而成本预算只是技术的数字化,事中控制流于形式,事后分析就没有实质意义。

(二)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所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要么是控制耗量,要么采用事后控制法。

在很多情况下,控制耗量的方法是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偷工减料”。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它无形中增大了施工企业的未来偿付风险和法律风险,并且也影响了施工企业的信誉。事后控制法是在决算时通过比较工程实际支出和预算支出来评价预算执行情况,继而进行奖罚约束。事后控制方法在成本管理方面具有滞后性,要根本上控制成本支出,应建立全过程的控制方法,而事后控制只关注于结果,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储存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对成本信息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全面成本控制。并且,在控制时采用传统的成本分析法,主要从成本方面来管理,没有结合项目的质量管理,从而成本控制难以落实到位。而诸如目标成本法、价值工程法、进度控制法等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在施工企业中运用的比例较低。而很多先进的控制方法一般都要借助于信息系统和电算化系统,在这方面,施工企业的硬件和软件并没有达到相应水平,很多施工项目组依然保持着手工作业的方式。

(三)成本控制机制不健全

健全成本控制机制,本质上就是彻底划清“权、责、利”,即确定各负责人或各部门责任成本,并充分执行企业制定的成本控制制度,最后通过责任成本的考核落实奖惩制度。而现实中,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复杂,总公司下设有分公司,分公司又根据项目设置项目组,项目组下有施工队,并且施工项目大多都采用外包、分包的形式,整个结构非常复杂,责任成本的落实难度较大。在很多情况下,成本管理的权力和责任是分离的,有些企业将责任成本的管理归属于现场的财务负责人,而财务负责人并不能对施工现场发号施令,施工现场的统筹规划一般由技术总监来指导。还有有些企业任命项目经理为成本负责人,而项目经理又要将成本计划落实到各个施工小队,各个施工小队之间通常存在利害冲突,项目又要腾出大量时间来协调各个施工小队的工作。另外,成本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行环境。对于公司下达的各项标准成本,施工队一般很少严格执行,他们最常用的伎俩就是先斩后奏,先实施了然后再向公司报告,虽然施工现场有财务人员、预算员、督导员等,但是他们的话语权很低,难以发挥真正的控制职能。

(四)质量成本管理未全面落实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质量所花的费用与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失之和。工程质量是施

工企业的核心问题,但是,施工企业对此的认识却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要保证好的质量,既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部分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时,为了节约成本,使用未达标的生产材料,缩短工时,或者未充分达到施工技术标准。虽然,施工企业通过这种不合理的方法降低了施工成本,但是却没有充分估计到未来质量不合格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可能承受的损失。2012年9月,建设部、监察部联合检查组对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其中一些工程因勘察、设计、施工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而存在结构安全或防火隐患。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维权渠道的不断完善,与施工质量相关的民事案件和法律案件不断增加,部分施工企业受到了严厉的处罚。还有一些施工企业未全面管控施工质量,导致工程在验收时未到达标准,而蒙受巨大损失。

三、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措施

(一)科学制定成本预测,加强预算管理

成本预算时整个施工项目的关键步骤,因此,施工企业应充分重视成本预算,加强成本预算的指导性和控制性。首先,施工企业应完善成本预算的组织机制,成本预算应由公司负责人牵头,联合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预算员、项目技术负责人组成一个预算小组,明确成本预算的负责人,在预算小组中,各个成员应相互配合,避免预算编制仅有预算员编制。其次,预算编制应充分重视公司制定的目标成本,技术负责人在编制施工技术图的时候应牢记成本意识,加强与财务人员的合作,提供多种优化方案,分别测算相关成本,从而从中选择成本相对较小的施工方案,从而有助于提高成本预算的控制性。预算人员在根据施工计划书编制成本预算的时候应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定额标准,将施工所涉及的成本项目具体细分,科学地制定出成本预算,一定要保证成本的预测性,避免施工中途重复修改预算。最后,应加强成本预算的事中控制,在执行成本预算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加强成本记录,及时向预算小组回馈预算执行信息,预算小组应根据回馈的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分析各项支出的合理性,并及时查找原因,及时纠正。

(二)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

目前,比较成熟的成本控制方法有很多,针对施工企业的现状,标准成本法和费用偏差控制法的结合是适用于我国的施工企业的。标准成本法就是针对工程所用的材料、人工制定定额标准来控制企业实际成本的方法。在施工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费占据了70%的成本,因此,在这三方面应严格把关。材料成本应首先关注质量成本,如果将不合格的材料用在工程上,不但导致材料的大量耗用,还将影响工程的质量问题定要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建立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其次,严格把关材料的定额耗量,对于材料的定额管理应从采购、储存、发料、使用等多环节出发,合理预算材料需求,执行集中采购制度,降低采购费用,材料的领用应实行限料制,严格按照定额来配发材料。对于人工费用的定额预算,主要是保证在规定的施工工期内完成工程。执行好人工费用的定额预算,关键在于现场的指挥协调,加强监督,避免工人拖延工期。很多施工企业通常采用人工外包的形式,如果采用外包形式,施工企业制定合同时,一定要估计好用工量、价格,避免合同外用工,以便控制成本。在制定机械使用费定额时,施工企业应事先做好购买或租赁机械的清单,并且制定好施工中的使用时间和使用价格,以便充分提高机械的使用率。费用偏差控制法是指将实际上已完成的工程项目工作同计划的工程项目工作进行比较,确定项目在费用支出和时间进度方面是否符合原定计划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这种控制方法最重要的是量化工作量和预算定额,工作量与预算定额的乘积就可以得出目前的预算成本执行情况,然后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进行分析控制。

(三)健全成本管理机制

健全成本管理机制,首先要划清“权、责、利”,也就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督主体。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实现三级法人结构,第一级法人主体就是合同的签订人,第二级法人主体是项目管理机构,第三级法人主体就是施工现场的项目部。这种组织架构的特点是,第一、第二级发生项目经费,第三级发生项目主体。第一级法人应负责编制整体计划和物资采购,因此第一级法人应该对材料、人工、租赁机械的价格标准负责。归属于第二级法人主体的费用主要是现场经费,因此现场经费的责任主体在于第二级,并受第一级主体的监督。第三级主体主要负责现场劳务协作,因此,第三级的项目经理部应对材料、人工等的用量标准负责。责任主体明确后,施工企业还应制定好成本控制流程,一套完整的施工控制流程应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五个流程,这五个流程层层相扣。未来保证成本控制流程有效实施,还应建立起集中支付制度。

(四)全面实施质量成本控制

全面的质量成本控制应该贯彻采购、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首先,在采购材料时,应加强验收管理,充分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都是质量合格的材料。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强化工人的责任意识,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对于关键环节应派专人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施工工人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来执行,并且及时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和负责人,及时纠正。在验收时,要严格把关,一定要按照合同标准进行检验,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因为质量问题发生合同纠纷。在实施质量成本控制的同时要兼顾质量和效率两个方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会中.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有效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

业.2013(04).

[2] 李国勇.浅谈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J].北方经贸.2013

(04).

(责任编辑:陈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