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投稿小黄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80次
  • 评分4
  • 19
  • 0

徐 旭

中图分类号:CF0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07-04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研究意义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就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已成为一些学者的研究焦点,并初步形成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学术成果。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强调绿色GDP。James Tobin和William Nordhaus(1972)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Leipert等(1987),Rober Repetoo(1989)提出绿色GDP的核算。Clifford Cobb等(1995)提出真实发展指数。1995年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中首次用“扩展的财富”指标来衡量全球或区域的发展,该指标由自然资源、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类构成,其客观公正科学性得到公认。同年在《监测环境进展》中提出了真实储蓄率指标。

2、强调生态环境。Hall,B.和Kerr,M.L.的《1991—1992绿色指数——对各州环境质量的评价》中提出“绿色指数”概念,对美国50个州的环境质量状态进行了评估。其中一级指标分两大类:一类是绿色状态指标,由7类二级指标179个三级指标构成;另一类是绿色政策指标,由2类二级指标77个三级指标构成。2000年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发了环境可持续性指标ESI,包括5个组成部分、21个指标和64个变量。此后,该指标被不断更新改进,推出新版本。2006年又首次发布了环境绩效指数EPI。

3、强调资源能源。197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协同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对全球五个区域117个发展中国家的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进行研究。Jonathan和Scott Kennedy(1999)从供水的角度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Greg Nothstein在2005 Washington State Energy Indicators中详细阐述了美国华盛顿的24个“能源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华盛顿长期的能源消耗及其影响进行评估。2008年标准普尔公司提出了全球替代能源指数S&PGAEI。2010年美国研究机构Clean Edge发布了纳斯达克清洁绿色能源指数CELS。

4、强调发展质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DI。2006年英国智库新经济基金会提出了快乐星球指数HPI。200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与加拿大的GlobeScan公司合作发起了一项名为“绿色指数”的关于消费者环境相关行为的全球调查。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前瞻性、动态性,值得借鉴。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概括起来是“两多两少”:(1)指标体系单一的多,综合的少。无论是从宏观经济、生态环境、资源环境还是生活质量的绿色发展指数更多的是集中于所衡量内容的某一个方面。(2)关注环境、生态和福利的多,强调经济发展的少。发达国家的指标体系中,更关注环境、生态和福利指标。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

1、绿色发展指标研究

顾海兵(2003)较早地提出了中国经济的绿色指数,包括:年度空气质量指数平均值及其增长值,年度未达标废水排放累计量及其增长量、增长率,年度未达标固体废物堆放量及其增长量、增长率[1]。杨多贵(2006)建立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通过计算他将国家发展分为“黄色发展”、“黑色发展”和“绿色发展”三个阶段,分别对应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绿色生产为主的发展模式[2]。2007年至由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的《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与绿色GDP指数》,以北京为基准城市,计算其他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心,在2010年报告中提出了“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出相对绿色级、相对浅绿色级、相对欠绿色级和相对绿色警示级县域。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景气监测中心联合研制的《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提出的绿色发展指数与以上指数均不同。该报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评估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三大类一级指标(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分别反映经济增长中生产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资源与生态保护及污染排放情况,政府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投资、管理和治理情况等)9个二级指标和55个三级指标。在《2011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中,改进了2010年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对34个城市的绿色发展进行了评价。

2、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

①从单项和系统性指标。宋戈等(2008)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选取代表伊春市转型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37个指标,构建了黑龙江省伊春市转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3]。雷敏等(2009)提出了陕西省榆林市绿色GDP的核算模式[4]。陈旭升等(2003)建立了反映资源型城市压力、状态、发展及相应对策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5]。刘建平等(2007)则根据不同资源型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特征的差异、结合现存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重塑了动态的、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6]。

②从资源型城市类型。马云东等(2002)建立了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7]。马阿滨等(2004)提出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8]。赵海云等(2004)构建了适用于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9]。李晶(2005)给出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型[10]。王会萍(2011)建立了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1]。

③从所处区域。苏哲(2007)构建了西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12]。罗能生等(2007)建立了湖南省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3]。杨永青(2009)给出了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和限制因子分析[14]。

④从评价方法。研究者大多采用层次分析法。但朱明峰等(2005)运用自己构造的演化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某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进行了分析预测[15]。郝传波等(2008)利用熵理论综合评价了鸡西市1995—2000年城市综合可持续发展情况[16]。彭晓英等(2009)提出了基于因子分析法和DEA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17]。

3、国内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价值,但略显粗简,亟待完善

尽管已经有针对我国绿色发展指数的省级、区域和城市研究,但缺少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特色研究。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可持续发展、绿色GDP和其他资源环境等指标体系上,导致研究存在三个严重缺陷:①指标体系设计的不统一、不协调、不全面,还比较混乱。尤其缺少社会公平指标的设计。②并未区分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在指标设计上的差异和共同之处。③在对各自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时,大多使用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的混和,缺少多种方法综合测评。总之,缺乏对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为此需要设立本课题来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

二、绿色发展的理论透视

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思路应当是:从绿色发展的内涵、运行机制和模式出发,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我国资源型城市特点的绿色发展绩效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一)绿色发展相关概念辨析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是在能源危机、环境危机、金融危机等交织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相继提出的几种经济形态,旨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它们有相同的理念,但内容上各有侧重又有交叉、机制上存在条件和支撑关系,极易产生混淆。

我们认为,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低碳经济是针对能源结构和温室气体减排,生态经济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实现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绿色经济则应当是以促进经济活动全面“绿色化”、生态化为重点、以绿色投资为核心、以绿色产业为新的增长点,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是三者的协调统一。绿色增长是在防止代价昂贵的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生物多样化丧失和以不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追求经济增长和发展。

(二)绿色发展的内涵、主要特征

绿色发展是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上,将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及社会进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实现三种生产(人的生产、物质生产、环境生产)的协调和正确联系,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代的具体实践和集中体现。其涵义有狭义、广义和泛义之分。狭义是指,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与协调,既要改善能源资源利用方式,还应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广义是指,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及生态建设的统一与协调。既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也注重人类社会的公平,涉及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社会和科技等领域。泛义是指,涵盖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制度、思想道德、社会安全等各种社会问题。

绿色发展的主要特征应当包括:(1)整体性,它不是某一部分人的而是全人类的共同发展;(2)综合性,它不只是经济的发展,而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协调发展;(3)内生性,它是系统内部各种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4)延续性,它强调代际间的公平性,是人类社会近期发展与远期发展的有机统一[19]。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绿色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绿色发展应坚持两大主线:一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二是把握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绿色发展要实现的三大目标:一是业态构成的倒U型曲线;二是生态应力的倒U型曲线;三是贫富差异的倒U型曲线[20]。

三、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估方法

(一)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指标的编制思路

绿色发展指标应当具有3方面功能:一是描述和反映某一时期内各方面绿色发展的水平和状况;二是评价和监测某一时期内各方面绿色发展的速度和趋势;三是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对企业和公众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因此,绿色发展指标应当充分反映绿色发展的主要内涵,发展的可持续性、环境的限制性、社会公平性、发展动力和质量的绿化度以及发展的协调性等。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绿色发展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存在绿色发展指标的标准值,但可以通过科学研究确定反映系统“黑色”发展指标的标准值。即按最坏的结果确定发展的底线!单项指标就具备这样的指示作用。对资源型城市首先通过标准值与实际测量值的比较,判断系统是否黑色、远离绿色的趋势、已经迈进绿色发展过程的倾向等。而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要按资源类别、不同发展阶段构建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和分析。

因此,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应由对压力和状态有指示作用的单项指标和对绿色发展能力和潜力有指示作用的综合性指标构成。单项指标具有动态监测和预警功能,综合指标则具有模式机制和政策指向功能。首先通过限制性单项指标,观测和界定该城市偏离绿色发展的程度;然后通过综合性指标,判定和分析该城市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潜力水平。

(二)单项指标的构建与评价方法

资源型城市的限制性指标,即“黑色发展指标”至少包括:(1)资源可利用度。如资源可供开采年限等;(2)环境最大承受力。如城市的空气、水、土地等污染最大承受力;(3)节能减排约束指标。如二氧化碳排放;(4)社会公平与福利指标。如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约束类指标。

(三)综合指标的构建与评价方法

综合性指标也叫绿色发展能力和潜力指标。一级指标是产业发展的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政策的支持度。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确定的步骤和方法:首先在相关文件汇编和专家商量筛选的基础上得到三级指标。指标选择的依据是:①所选指标与一级指标有重要的联系,能对二级指标的形成有实质性的贡献;②数据的可得性;③正指标和负指标要明确;④强调水平指标;⑤典型性或代表性指标;⑥重视指标的相互制约关系。然后按照两次归类,适度调整的原则确定二级指标。即在确定了一级指标和选择三级指标后,三级指标先按一级指标指向归类,接着,一级指标内的众三级指标再按其性质接近程度再归类。针对综合指标的评价方法很多,我们认为应当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顾海兵.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问题[J]. 首都经济,2003,(1).

[2] 杨多贵.“绿色”发展道路的理论解析 [J].科学管理研究,2006,(5).

[3] 宋戈等.森工城市转型期土地集约利 用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以黑龙 江省伊春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 2008,(10).

[4] 雷敏等.资源型城市绿色GDP核算研 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自然 资源学报,2009,(12).

[5] 陈旭升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3,(5).

[6] 刘剑平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 标体系的重塑[J].水土保持通报,2007,

(10).

[7] 马云东等.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评估方法及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

[8] 马阿滨等.黑龙江森工林区可持续发 展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J].林业科学, 2004,(3).

[9] 赵海云等.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 标体系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J].中国矿业,2001,(12).

[10] 李晶.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4).

[11] 王会萍.师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AHP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

[12] 苏哲.西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5).

[13] 罗能生等.湖南省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14] 杨永青.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及限制因子分析[J].北方经济,2009,(12).

[15] 朱明峰等.一种基于演化神经网络的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预测模 型[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5,(8).

[16] 郝传波等.基于熵的煤炭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评价[J].资源与产业,2008, (3).

[17] 彭晓英等.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9).

[19] 赵玉川,胡富梅.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结构[J].中国人口,1997,(12).

[20] 牛文元. 绿色发展与中国GDP质量指数 [R].北京: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11年9月8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