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公关人员素质培养

  • 投稿赵小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13次
  • 评分4
  • 18
  • 0

王圣弄 丁兰兰 黄阳

(西南大学,重庆 402460)

摘要:如今我们社会不管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其他的领域都存在着这样的一职业:公关。他们对于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还是合作共处,都是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它像是一条纽带连接着社会中各个企业。本文通过对成功公关人士提出几点要点,希望能够对现有的公关人员产生正面的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公关市场;优秀公关的基本素质;公关礼仪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198-01

引言

公共关系是人类从形成社会以来就存在的社会组织与内外部公众的关系。他们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和企业形象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公关这个行业最早是出现在20世纪的美国,其实对于公关来说存在诸多的看法,更多的人认为公关是为企业建立公信度的一种工具,或者通俗地说,就是公司的“面子”工程。执行公关的好与坏都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

1目前我国公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1.1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于获取利益的欲望也不断加强。也导致了如今的公关行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部分“酒肉”文化的公关活动的存在使现在的社会经济变得越来越庸俗。导致社会公众对其产生了诸多的误区,影响公关市场的发展。

1.2存在的问题

1.2.1公关人员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

或者说是缺乏高级的专业的复合型公关人员。现在的公关人员基本都是根据在工作实践中来积累和学习,他们对于公关还说还是缺乏了一些基础的知识。然而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于公关人员的业务处理和个人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

1.2.2公关区域发展不平衡

对于现今中国市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公关市场的发展,对于东部沿海经济区或者像是北上广这些的特大城市的公关市场发展很迅速,那么相对于这些,西部地区与之相差甚远。

1.2.3公关行业的增值服务有待提高

其实对于一家公关公司还是一企业的公关部门,它对于宣传企业形象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公关的存在不仅仅为企业或者是其他的组织服务,它还要对于社会公众服务,它是连接这两方面的纽带。但是现在的公关公司却未能做好这两方面。

1.2.4对于公关行业的法律还不够健全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法律都是相对健全,它适用于当下的社会环境,对于公关这一新兴行业,我们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法律文献还是不够健全,这样也导致部分公关人员利用此来进行不正当的行为,从中牟取利益。

2优秀公关人员的基本素质

2.1 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交际能力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公关事务的进行,如今的社会我们通过不同的媒体载体来交流,对于公关人员来说,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企业和公众能够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公关处理能力。对于交际,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在公关中的交际与我们平时简单的交际有着很大的差别,公关人员的交际能力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是否顺利,社会公众或组织是否能够接受。这对于优秀的公关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2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现今的经济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的公关人员必备的条件,面对社会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环境,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难以生存。不管是公关公司还是公关人员本身,在与不同的顾客或是竞争对手进行交流沟通,还是面对社会的巨大的压力之下,只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公关人员顺利完成公关事务。

2.3团队合作能力

合作,是我们获取成功的最佳方式。团队合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比较好的选择,不仅仅是对于公关人员。通过合作公关人员能够得到来自不同人的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对于促进公关工作的成功是有积极的作用。

2.4管理统筹能力

一个优秀的公关人员对于工作和公关事务的事先统筹和管理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这对于接下来的公关事务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精通统筹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公关,他们能够对公关事务进行事先计划和统筹,促使公关事务有效率的进行,从而保证最后协议的达成。

3公关礼仪

对于礼仪,我们并不陌生。面对任何人或事我们都需要以礼相待,这是我们长期生活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规则。一般来说,人们在受到尊重、夸奖、赞同和帮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谊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反感,甚至憎恶的心理。良好的公关礼仪有利于公关事务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促进各公关公司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往来,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性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赵文权《我国公关行业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J],国际公共,2009(03)

[2] 袁维国 《公共关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04).

(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