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界首市田营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战略思考

  • 投稿小米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34次
  • 评分4
  • 75
  • 0

在界首市田营镇东南方,昔日低洼的废弃地上,兴起一座具有现代化规模和档次的工业区,这就是具有“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涉重金属类危废集中利用处置基地”、“安徽省新型工业示范区”等多项美称的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2014年3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复,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更名为界首经济开发区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近年来,园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可循环、可持续发展,成功探索出了发展再生铅循环经济的特色模式。

一、发展历程

界首市田营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艰辛过程。

(一)1999——2005年,从无序到规范

早在一千多年前,田营镇就开始用铅作釉烧陶制瓷。改革开放后,铅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当地群众纷纷在家手工拆解、土锅冶炼。粗放、原始的冶炼方式在给当地群众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涉污纠纷不断发生,一直是省环保厅挂牌治污的重点单位之一。界首市委市政府多次试图关停这个产业,但是效果有限。199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决定将年产量2000吨以上的11家冶炼企业统一搬迁到远离村庄的陶庄湖低洼地(也就是现在田营工业区所在地),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治污,其余小冶炼点全部取缔拆除。至此,田营铅冶炼摆脱了散乱、小规模、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从无序到规范的转变。

(二)2005——2007年,从规范到规模

随着冶炼企业的搬迁,田营再生铅产业迸发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但带来的环保风险始终高悬在头。面对喜忧形势,市委市政府从2005年开始建设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同时批准成立管委会,重点指导铅冶炼企业逐项对照治污规定,对铅冶炼环节的各项环保措施进行完善,使产业发展有了载体和组织保障。到2007年,园区规模效益加快形成,整合融资、技改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产业也从单一、分散模式发展为集群集聚模式,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从规范到规模的转变。

(三)2008年至今,从规模到高值

2008年,园区积极创造条件,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扎实推进产业发展。2010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把再生资源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界首市委市政府及时敏锐地抓住这一政策机遇,对园区实施“双改双百”战略(“双改”即改制和技改,“双百”即通过改制和技改使园区龙头集团企业实现产值200亿元)。科技推动率和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张。从而促使园区整体在生产方式上由规模化向高值化转变。

二、在发展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园区管理

园区实行由一名副市长牵头,经信委、科技局、环保局、安监局、园区管委会等五部门组成的“五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为入住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在业务管理上建立服务平台,提供良好优质服务;在污染治理上,严格监管,完善和落实环保治理措施;在安全生产上,严格监察,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再生铅环境污染,除了管理因素外,主要是技术装备水平。园区强化再生铅回收利用以及下游产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发展科技创新,提高再生铅及其下游产业链的产业技术综合水平和降低污染减排能力。聘请季昆森等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园区发展顾问,成立园区再生铅有色金属研发中心。如华鑫铅业集团先后两次进行大投入、大换血技改。第一次技改投入1.2亿元资金,引进负氧底吹、重力式除尘、水洗脱硫等先进生产工艺,使铅资源回收率达到98%以上,冶炼能耗降至87.3kg标煤/吨铅,大大低于130kg标煤/吨铅的国家标准。第二次技改于2013年2月开始,2014年底可望完成,总投资10亿元,占地400亩,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拆解和冶炼工艺,实现从原料到产品全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智能化清洁生产。竣工达产后,每吨成品铅可节能30%,可减排50%,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100%。

(三)注重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

借助田营再生铅循环经济园区优势,采取各种方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本运营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国内知名企业。园区以项目为抓手,发展壮大了以华鑫公司为龙头的再生粗铅、精铅、氧化铅、合金铅加工板块,先后引进天能、南都华宇等企业为龙头的极板、蓄电池产品加工项目,以骏马工贸为龙头的铅化工产品加工项目,以凌鑫工贸为龙头的塑料产品加工项目。随着相关企业纷纷落户园区,形成了园区循环经济的集群集聚发展,提升了园区循环经济产业整体发展实力和发展后劲。

(四)抓生态建设,打造绿色发展

建园以来,园区就始终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从产业循环的角度,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为特征,通过科技创新,建立起类似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初步实现了能源、资源的梯次循环和形式转换。二是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抓好生态建设。近年来,园区通过持续不断的抓配套设施建设和防护林扩围、沟塘改造、园区绿化、污水处理,园区郁郁葱葱,园内花草掩映,沟塘水清如碧,道路宽阔洁净,一个生态园林型的现代化园区正在快速成长。

三、在发展中取得的成效

(一)形成六大发展优势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园区形成六大优势。一是品牌优势。园区先后获得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涉重金属类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基地、安徽省新兴工业化示范园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先进单位等称号。二是产能优势。目前,园区再生铅的产量已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极板蓄电池的产量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形成了再生铅冶炼、极板蓄电池生产、铅化工和塑料加工四大板块,是全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园。三是产业优势。实现了“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的产业链条闭合式循环,成为全国同行业产业链最长、最完整的产业。四是科技优势。获得了国家授权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华鑫集团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指定为《再生铅及合金锭标准》制定单位。五是人才优势。已建立三支队伍,即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和足迹遍及全国的专业收购营销队伍。六是人和优势。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当地群众的肯定与认可,中央、省及阜阳市有关领导,多次亲临园区视察,给予赞赏及鼓励,当地群众在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

(二)获得四大效益

一是经济效益,2013年园区实现产值170亿元,税收6.15亿元,分别是2005年园区刚建立时的13.6倍和26.7倍,占界首市2013年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的59.5%和42.4%,已成为支持界首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集聚区。二是社会效益。园区吸纳劳动力就业近2万人,职工年平均收入达48000元,为田营镇及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开启了创收致富的门路。自2006年起,园区先后组织企业拿出近亿元资金,为当地修路、助教、助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公益事业进行捐助。三是资源效益。每年可为国家节省铅矿石3000多万吨,标煤374万吨,有效缓解了我国铅矿藏匮乏的问题。四是环保效益。通过建立废旧电瓶的回收体系和加工环节的集中治理,实行园区化开发利用,降低了废旧电瓶的二次污染。

四、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剖析其成功的因素,有以下启示。

(一)坚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发展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界首市委、市政府结合再生铅产业的实际,积极引导全市上下深刻认识:发展再生铅循环经济不是垃圾经济,而是生态经济、环保经济;不是急功近利、盲目发展,而是科学发展、依法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实际作出的现实选择,是为国分忧、为民造福。

(二)科学决策,因势利导

界首市委市政府用循环经济理念科学谋划本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园区整体产业发展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始终处在制高点上,并牢牢把握产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引导产业发展,及时做出科学决策。通过制定规划、建设园区、引资引智、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等措施,使田营的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不断破茧成蝶。园区再生资源产业先后实施二次重大技改,一步一个大台阶,实现从规范化、到规模化、到高值化的转变。

(三)认准的事情一干到底,务求成功

田营园区再生铅产业发展过程中,曾存在某些认识上的误区,也遇到过一些阻力,但园区发展并没因此退却,始终坚持“发展是根本,环保是生命”的理念,从垃圾堆里捡出了一条致富路,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实现了由窑业向铅业、由污染向环保的转型,培育了“勤奋、务本、创新、责任”的园区精神,使垃圾产业变成了循环经济产业,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开发城市矿产资源的新路子。

五、提升田营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总体思路

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贯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落实国家关于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振兴规划。树立新的资源发展观,走清洁生产之路,加速转型升级;精心培植园区发展后劲,提升园区总体综合发展能力和水平,实现园区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战略目标

把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打造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经济高效型、生态园林型、民生改善型为一体的“六型园区”;全国一流的再生资源综合处置利用基地;百亿元产值企业、千亿元产值园区。

(三)主要对策

1、加强园区文化建设

当前,随着全国再生铅产业规模的扩大、园区数量的增多,产业园区竞争加剧。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形势下,必须从战略高度分析园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培育园区核心竞争力,以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管理方式,取得园区的长期竞争优势,而加强构建再生铅产业园区文化建设,无疑是一条基本途径。

园区文化包括园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目前,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文化建设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显得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一是在物质文化层面上,要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通过构建职工宿舍、购物超市、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现代物流、文体中心、公交线路等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在行为层面上,成立园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园区科学化、规范化、严格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科学规划、制定《园区及企业文化发展五年规划》,开展园区、企业文化建设年活动。三是在精神层面上,树立新型资源环保观,培植绿色文化和节能环保意识,提炼出园区精神;加快园区城市矿产展厅升级改造,建设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全国一流再生铅产业园品牌;建立园区文化培训中心、健全科技研发中心,提升工艺、技术、产品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员工文化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技能水平;开展园区与周边村庄互动交融的文艺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文化园区。

2、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废杂铅回收及再生铅产品交易市场

要创新废杂铅回收渠道,拓宽再生铅资源市场,积极开发再生铅产品,着力打造铅产品交易市场。(1)政府牵头,以界首、太和一带传统回收体系为基础,吸收全国、省内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和再生资源公司参与组建回收公司,设立专项资金补贴回收公司。(2)鼓励铅蓄电池生产企业与华鑫公司通过经济合约建立规范的回收联盟。(3)建立界首再生有色金属专业实体交易市场。(4)建立界首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专业网站,设立电子在线交易平台。(5)扩大省外定点回收网点范围。(6)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数量在增加,电瓶车用量在增加,可考虑在县、乡镇设立回收网点,扩大网点覆盖范围。

3、高起点科学规划园区生态建设,创建人文和谐绿色园区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刚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强化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根据这些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建设要有新的思路,经营模式创新要有新的提升,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快跑”是理性明智的选择。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要从战略高度,高起点科学规划园区生态建设。可委托权威机构科学规划,全面衔接周边城镇和居民区,加快高标准规划设计陶庄湖公园,把园区内外真正打造成“远看像森林、近看像公园、走进企业像花园”的人文和谐绿色园区,努力创建生态示范区、品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4、以科研、技术、人才、项目为强力支撑,深化再生铅产业链条

目前,园区再生铅产业循环链条短且面窄(“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的循环体系),要增强竞争优势,仍需要加大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引进国内品牌电动二轮、三轮车生产厂家;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新能源电池、新能源纯电动车;引进国内大型塑料加工企业,有效利用园区内再生塑料资源,生产铅酸蓄电瓶塑料外壳;引进先进硫酸生产工艺,充分利用冶炼过程中的氧化硫气体。同时,要加快高端人才引进,组建高科技人才研发团队,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园区研发中心技术、产品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界首市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发展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和国家支持产业方向,为缓解铅资源紧缺、减少废铅蓄电池的分散污染做出了积极贡献。园区“发展是根本,环保是生命”的发展理念,“勤奋、务本、创新、责任”的园区精神,“强化管理、科学决策、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产业延伸、企业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举措,都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开发城市矿产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生态文明界首,造福国家人民后代”,这就是我们的主攻方向,这就是以田营园区为代表的界首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周永生:《“城市矿产”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8.

[2]朱华桂、贾学军:《基于危机意识的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8.

[3]张凯、崔兆杰:《循环经济研究》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3

[4]万兴亚、许明哲:《中国中小企业成长软实力建设》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4.

[5]沈金生:《中国循环技术支撑与利益实现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2.

基金项目:阜阳市2013年度社科规划课题(立项号为FSK2013047)

作者简介:课题负责人:尹善良(1958-),男,汉,安徽省界首市人,中共界首市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课题执笔人:苏平(1968-),男,汉,安徽省界首市人,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县域经济、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王蕴欢(1969-),女,汉,安徽省界首市人,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社科、党建。朱峥嵘(1978-),女,汉,安徽省界首市人,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社科。

(中共界首市委党校安徽界首)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