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考

  • 投稿江湖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15次
  • 评分4
  • 61
  • 0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从长远来看国进民退绝非一种态势,中国经济应该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并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国有资产不断增值,除了极少数行业是国家独资和控股以外,混合所有制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各种不同的所有制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联系体。狭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也就是企业是由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组成,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共同管理,共享利益、共负盈亏。

从空间范围,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宏观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社会经济制度下。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的有机结合。

中观层面上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特定地区内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是指在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中,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和各种所有制经济混合组成的经济,各种性质的经济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吸引,相互影响、有序运行而形成的一个地方的经济体系。这种经济体系能够与宏观层面上的经济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推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一个企业内部,企业的全部资产由不同所有制性质的资产相互参与,混合而组成的有机体。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决定于它的所有制基础,决定于在它内部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包括两个方面,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的变化,决定社会由低极向高级的依次更替。在任何生产方式底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和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合。因为不如此,生产就不能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循环往复无限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不断前进的。新中国诞生初期,盲目和片面地追求纯之又纯的公有制形式脱离了中国国情,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合的规律,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历吏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着力发展生产力,突破了唯生产关系论和唯意志论,并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重新确立了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决定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又有了重大突破,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顺应时代的要求,第一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这些理论的突破,反映到实践上使得我国的生产关系在总体适应了生产力水平,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三、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客观估价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充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前提。从这几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具有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大家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结果。这一结论已经被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所证明。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优点体现在:第一,能够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第二,有利于国有资本重组,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三,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的市场主体。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要求,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为此,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所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二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以股份制等形式出现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会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其数量会越来越多,规模会越来越大。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活跃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等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他们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国家要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行积极支持和引导,促使公有制经济去积极主动地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融合,以扩大公有资本的控制范围和影响力。而且非公有制经济为了自身的发展,也积极主动地与公有制经济相融合,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誉、销售渠道和经济效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这两个方面的双向“积极主动”和“两厢情愿”的融合,必然会大大促进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三是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筑更坚实、更稳定的微观基础的必然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最迫切的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微观基础。实践证明,发展以股份制经济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入到新时期的客观需要,是适应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股权多元化、资本社会化大趋势的重要选择,面对新的形势,实现改革新突破的首要任务是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即一方面,鼓励和促进包括外资、私营等非国有经济取得更大发展,提高非国有经济的规模和实力,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占各类所有制经济的比重,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筑更坚实、更稳定的微观基础。

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路径之间的第三条经济发展路径,重在经济合作发展、讲求资本营运效率,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竞争机制下应大力提倡并着力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一、发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制度结合优势。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效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是高效配置资源,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集合两大制度优势。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发展优势互补、激发活力、形成合力,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将公有制的经济总量单一主体地位发展成为经济总量和经济控制力双重主体地位,并通过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结合的力量,提升国家市场经济竞争能力和发展效率。

第二,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目前,我国国有资本主要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和重要行业。建议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大目标出发,除极少数关键领域必须保持独资和绝对控股外,在其他领域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路径,以股份制产权为纽带,以资本嫁接为桥梁,以有限的国有资本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形成一批混合所有制大企业大产业,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提升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经济调节能力和国际经济竞争力。

第三,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先后颁发“非公有制经济36条”和“民间投资36条”等经济政策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较好较快发展。建议在坚持国家政策引导力量的同时,高效发挥国有资本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国有资本参股投资非公有制企业方式,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优化股权结构,提升企业管理、企业信誉和发展能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添加动力。

第四、顺应不同所有制经济寻求合作的内在要求,引导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政策引导,国家出台鼓励支持引导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专项条例。二是规范管理,制定办法,加强对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监管。三是加强指导,规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活动中以股份制产权为纽带的资本合作、企业合作和产业合作行为。四是公正服务,切实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国家经济发展动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作云.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和性质问题一兼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研究方法[J].海派经济学,2008(21):63.

[2]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249.

[3]刘国光,董志凯.新中国50年所有制结构的变迁[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1):5—14.

作者简介:尚方(1981-),男,汉,河南焦人,本科,经管教研室主任,讲师,宏观经济。

(济源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