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国际承包市场迎来机遇年

  • 投稿王盐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19次
  • 评分4
  • 13
  • 0

刁春和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

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深入发展和我国新一届政府推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设进程,对外投资合作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2015年对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企业来说是个“机遇年”。

2014年行业发展主要特点

2014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国社会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作为对外投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中国企业日益成为活跃在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行业转型升级进入新的阶段。总体呈现特点如下。

业务规模稳中有升,新市场驱动新增长。2014年1~10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7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新签合同额125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业务增幅较“十五”期间的高速增长有所回落,但仍保持稳中有升的增长态势。由于业务总量的基数日趋庞大,规模增长的绝对值不容小觑。2014年公布的E N R250强,我国上榜企业62家,比上年又增加7家;企业平均营业额达12.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4%0亚非传统市场继续巩固,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肯尼亚等国别依然处于贡献率排名前列。而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北美、拉美、欧洲等地区接连签署重要项目,标志着新市场开拓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标美国普拉斯基高架桥项目、韩国釜山海云台综合体项目,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标阿根廷水电站项目等都表明中国企业正逐步适应中高端市场的要求,不断积累经验。

项目规模继续扩大,优势领域逐步形成。2014年1~10月,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84个,合计1015.1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0.6%0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268个,10亿美元以上超大项目14个,同比增加5个。据承包商会对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项目投议标情况的统计,企业1~11月、司参与中高端(BOT、PPP、EPC、DB和技术服务)项目的投议标共计820次,涉及金额2152.9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7.82%和5.1%。伴随“走出去”的进程,中国承包商工程技术和经验优势日益凸显,据本年度发布的ENR250强国际承包商数据,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优秀企业在道路施工、房屋建筑、水利电力、污水处理以及信息通讯建设等领域排名进入前10位,专业优势进一步巩固,企业实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中国装备与中国标准“走出去”取得新成果。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我国企业参与海外综合性项目提供了支撑,2014年我国企业在传统的电站和通讯领域再创佳绩,铁路和机车领域企业进军海外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山东电建公司在沙特中标的电站EPC项目,总额近20亿美元。华为公司在法国、巴西等国相继签下电信大单,合计金额超过30多亿美元。由中铁建一中机公司联营体实施的土耳其安伊高铁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实现了重大突破,带动了机电设备、铁路通信等产业集群进入海外市场。中国路桥公司签约实施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技术标准,迈出了“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关键一步。

运用投资、并购新手段,实现市场拓展和产业链延伸。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在国际竞争新阶段,境外投资是必不可少的经营手段,是业务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2014年,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第单海外并购交易,收购美国知名承包商PLAZA建筑,不仅使中建公司在美的经营规模翻倍,还进一步提高了属地化水平,踏入了增长势头强劲的美国西、南部市场。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了对世界知名室内设计企业美国威尔逊公司的收购,从而成为了首个进入世界顶级酒店室内设计小名单的中国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联合并购,获得了南亚地区重要港口的运营权,延展了原有业务链条。更多的中国企业通过与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东道国的项目建设,或通过投资开发房地产项目、购买矿山、开发农业和商业设施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经营扎根海外市场,业务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增强属地化经营能力成为行业共识。基于对66家在非中资企业的调查,承包商会2014年发布了《中国承包商非洲本土化实践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企业的本土化水平不断增强,雇佣本地员工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企业逐步转变“打一枪换一地”的旧有思维,而将“海外营销中心前移” “打造海外运营和服务平台”等作为拓展海外业务的新战略,“植根海外、本土化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高端劳务派遣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1~10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4.9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6.1万人,增幅较为明显,其中工程项下的外派劳务占行业规模48.3%,所占比重继续上升。日本仍是非工程项下外派劳务的首要市场。面对国内工资上涨等因素带来的招工难题,不少劳务企业转变经营思路,将业务开拓重点瞄准素质要求高、专业技术强、海外收入多的高端劳务市场,通过专业培训和定向输送等方式的探索,在德国厨师、欧洲及中东地区护理师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存在制约发展的因素

企业海外经营人才短缺和项目管理能力薄弱的劣势更为凸显。企业普遍面临着与业务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复合型海外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而企业组织治理结构繁冗、效率低下,资源调配能力不足,对海外分支机构管理不善,都在拖累公司发展的步伐。

企业对新市场、新模式研究不足,发展战略滞后于形势要求。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纷繁复杂的行业环境,仍有企业安于现状,固守传统市场和业务模式,缺乏对经营管理思路的创新和改革。一些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强调国内用工环境对自身业务的冲击,缺乏对新型劳务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企业境外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与国际政经形势日益复杂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虽然企业境外风险意识曰益提高,但系统的风险管控机制尚不健全,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还有待大幅提升。

价格手段仍是主要竞争工具,企业集群式发展方式应用不够。有些企业片面关注短期利益,靠低价恶性竞争维持经营;企业间缺乏合作共赢意识,未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跨国、跨行业、跨专业的联合。

国家战略与实施政策之间还有断层,金融、财税等方面的创新还显不足。当前“一带路”等战略布局已经铺开,企业对其期待颇高,但国家层面的配套政策、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尚未到位。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优惠政策和机制创新迫在眉睫。

行业面临的新形势

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深入发展和我国新届政府推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设进程,对外投资合作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际基础设施市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潜力巨大。当前各国各地区经济复苏态势并不均衡,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出现平稳复苏迹象,但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新兴经济体受到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经济进入减速调整阶段。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和稳定增长的新动力。欧盟呼吁各成员国放宽政策限制,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并制定出台260亿欧元的欧洲交通网络规划,希望以此拉动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在非洲、拉美和亚太地区,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落后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激发大规模的基建需求。有关机构预测,未来十年内,中东地区建筑业总规模将扩大80%,而非洲地区市场每年平均的基础设施投资额也将达930亿美元。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跨国跨区域项目也不断增多。刚刚落幕的APEC和G20峰会,不约而同地把加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重要议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国际基础设施中心正在酝酿筹建,以上因素无疑给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带来广阔前景。

我国把对外经济合作作为经济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快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将为行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去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国际场合提出“带一路”、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461中非合作框架等一系列战略构想,勾画出中外经济合作的新蓝图。为配合上述战略的实施,还推动落实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安排,这些战略规划和资金支持必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再上新台阶。

政府加大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自贸协定谈判不断取得进展,将极大激发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积极性。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鼓励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商务部修订发布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明确了企业对外投资主体地位,保证了企业投资法策自主权,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等,这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业务减少了束缚和瞳碍.中韩、中澳等自贸区】办定的签署在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领域做了便利化安排,中国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将面临新的有利条件。

大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总之,2015年对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企业来说是个“机遇年”。行业必须抓住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新形势和新契机,以合作求共赢,以创新谋发展,坚持业务规模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努力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抓住战略机遇期,紧跟政策导向,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企业要把握各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却急需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时机,充分发挥我们的经验技术优势,以“一带路”战略为先导,以高铁、核电等高端制造产业为载体,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后盾,大力推进区域互联互通等战略项目,巩固扩大现有市场规模。

更新发展观念,创新业务模式。企业要根据东道国当地社会发展条件和企业自身特点,践行“弘义融利”的价值观,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东道国社会效益,由工程项目“承建者”向经济社会建设“开发者”转变。有实力的企业应着力提高区域规划和开发能力,通过协助外方进行综合性开发,尝试拓展项目的投资与运营空间,抢占市场先机,把握工程项目运营主导权。

加强战略创新,优化公司治理。企业要加大在公司发展战略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研究在资源整合、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的公司治理模式,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要加大在人才培养、绩效激励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激活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加强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以全方位合作谋求新发展。企业应根据业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要与同行业伙伴、中外投资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借助外部力量增强综合竞争力。大型企业应着力提高国际商务和资本运作能力,与中小企业合作参与海外项目;有实力的企业应利用“ 带一路”建设的有利契机,探索建立分工合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行业联盟,并进一步联合配套产业企业共同开展海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