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国高铁如何更好“走出去”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868次
  • 评分4
  • 93
  • 0

从战略上、战术上,超前谋划、充分设计、精心组织;

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做好各自定位,划分职责,明确工作着力点;

行业内各企业齐心协力,搞好大协作。

雷升祥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中铁十八局第一工程处技术员、科研设计处助理工程师施工技术处副处长、科研设计处处长总工程师;中铁十三局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先后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余项 单独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及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铁道部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詹天佑青年人才奖、全国优秀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中央企业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中国高铁正以令世界惊奇的速度迅速崛起,不仅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正在影响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世界各国对高速铁路的发展兴趣浓厚,并提出了很大规模的高铁建设计划,这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中国高铁如何走得更远、走得更顺、走得更好,需要从战略上、战术上超前谋划、充分设计、精心组织;需要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做好各自定位,划分职责,明确工作着力点;需要行业内各企业齐心协力,搞好大协作,才能更好地适应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走出去迎接风险、竞争等各种考验;才能更好的占领市场。

从国家层面抓好顶层设计

加强战略研究,让高铁“走出去”为国家战略服务。铁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要解决观念认识和发展理念问题,从政治、经济、产业、投融资、外交、国防和文化等多个维度,审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要意义。要将中国高铁“走出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服务于中国地缘、政治与外交。要有超前的战略设计和战略思考,要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定位,优先确立走出去的方向与重点区域。在东盟、中亚周边要坚决推动以中国标准的高铁运营线落地,获得互联互通优势。

加强牵头协调,统领高铁“走出去”。高铁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勘察设计、工务工程、高速列车、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和关键环节,任何一家企业单打独斗都无法完成,必须在国家层面设立牵头部门,统筹协调多方资源,协同作战,实现预期效果。目前,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具备市场竞争法人主体,而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南车、北车等骨干企业受行业、专业资源等的限制,均无法独立完成和承担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任。建议成立中国高铁“走出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顶层设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战略构想和路径,统筹协调,推动中国企业顺利“走出去”。另外,中国政府应赋予驻外机构支持协助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工作职责并参与其中,进一步整合力量,凝聚合力,发挥引领作用。

加强舆论宣传,扩大中国高铁影响。“酒香仍怕巷子深”。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整体装备实力、精细化管理程度比我们高。面对他们咄咄逼人的竞争优势,要从国家层面宣传中国高铁大面积、长里程、复杂环境下的发展成就和突出业绩,在境外投放一些广告,积极扩大宣传力度,让国际市场充分了解中国高铁的技术、性能、品质、性价比、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正面效应。目前,我国国内已建成超过1万公里的高铁网络,充分展现了中国高铁品牌形象,要主动邀请所在国领导来国内乘座高铁,实地参观、体验,树立中国高铁“高速度、高品质”的品牌形象。2014年随着土耳其高铁项目完工,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交出了第一份成绩单,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宣传,向世界展示出中国高铁的优秀成果。

要树立正确的宣传导向,要坚决摒弃中国高铁“低造价”的片面宣传,这不仅容易让外方人员怀疑我们产品的品质,甚至以为是恶意倾销,而且实质上“低造价”也牺牲了中国企业的正当合理收益,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且不可持续,缺乏生命力,而应重点宣传“高速度” “高品质”。

建设非洲示范线,引领非洲高铁建设。1970年,我国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援建了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坦赞铁路,其战略意义影响空前,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它不仅是一条运输线,还是名副其实的政治线、外交线。对中国政治、外交以及中国铁路走进非洲发挥了深远的影响,至今我们仍然受益。

李克强总理以“三个一极”概括非洲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明确中国将积极加强与非洲各国之间的合作,并强调要让高铁走入非洲,在非洲设立高铁研发中心。面临当前的形势,在非洲建一条100KM左右的中国高铁示范线,其战略意义将不亚于当年的坦赞铁路,将中国高铁标准先入为主,带到非洲大地,这将为今后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产生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影响巨大,利在千秋。

设立国家研究基金,推动规划研究工作先行。国际项目规划和科研“先入为主”是关键,然而我们在规划和科研上明显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是企业在项目前期往往不敢贸然投入,以致规划研究工作滞后。政府应在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引导中国企业开展国外项目前期研究,产学研合作,全面完善和保持技术优势,才能在和西方企业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更加有效地推行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可以考虑设立国家研究基金,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大学、研究院或者企业成立“国家高速铁路中国标准研究试验中心”,进行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的集中研究,建立验证平台,完善标准体系,并推动其成为国际标准。

建设高铁人才培训中心,实现人才属地化。中国高铁“走出去”,应坚持人才培养培训先行,要积极培育高速铁路技术成果共享的教育氛围,构筑支撑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为持续“走出去”搭建人才“蓄水池”。要从国家层面牵头,在国外建设中国高铁培训与研究中心,培养属地化人才。主要解决操作层人才培养。同时,应由国家出面,在国内西南交大、北方交大等铁路高校设立公费高铁研究生、本科生,引进一批国外优秀学生,既落实了国家领导人的相关指示要求,累积外交友好人士资源,也为中国高铁增加影响力。

加强经济政策支撑,提供强大助推动力。中国政府在融资、信贷、保险方面为高铁“走出去”应提供更多的专项经济政策支持,高铁带动的行业多、影响大、作用力长久,国家层面一定要为高铁“走出去”提供强大经济实力支持。

从行业层面发挥集成优势

构建面向国际市场的高铁产业联盟。中国高铁“走出去”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国家行为,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集合、产业集群、市场竞合是成功实现高铁“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为减少国内企业间不良竞争,化解内耗、一起“走出去”,建议建立中国高铁“走出去”高铁产业联盟,在行业层面形成覆盖高铁全产业链的组织协同系统,加强联盟内部协调,协同研究高铁“走出去”战略战术,发挥整体。在行业内建设协调机制,减少内耗竞争,避免中国企业各自为政,相互拆台,恶性竞争,甚至互相诋毁,两败俱伤。

积极推动“中国标准”海外落地。“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做标准的企业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要立足长远,建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标准、体系,梳理中国高铁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目录。无论是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培训均应考虑战略利益,建立必要的技术壁垒和产权保护机制。中国高铁“走出去”不能“狗熊掰棒子,掰一根丢一根”,而要学习西方先进做法,经略百年。同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高铁国际化标准体系的制订工作,推进中国高铁标准海外版研制,进一步提升中国高铁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例如中国铁建以EPC总承包方式,承建了总投资21.5亿美元的罗安达铁路大修和本格拉铁路大修工程,将中国标准输入到安哥拉,创造了一家公司采用中国标准承建两条国家铁路的辉煌记录,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其成功经验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建设中国高铁产品“走出去”目录清单及许可证制度。要建设中国高铁“走出去”目标清单,建立严格的出口配套产品许可证制度,在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装备上下功夫。要研究满足适应高寒、沙漠、旱雨两季、高温等特殊气象条件下新产品。要坚决把住产品质量关,打造中国高铁高品质。要保证中国高铁高质量、高品质,防止自毁长城。

推出全流程解决方案。中国高铁“走出去”,需要铁路技术及产业链高度集成,需要从概念设计、勘察设计、融资、采购、建设、运营管理、维护等 揽子解决问题的方案。特别是解决长期运营管理难题。实践证明,建设容易管理难,要立足长远,未雨绸缪,做好运营人才储备,建设一批高铁运营管理专业化团队,做好长期指导,为参与运营管理做好准备。要用商业方式解决后期运营管理的收益问题,吸取坦赞铁路目前陷入半瘫痪状态的教训,可以考虑设立海外高铁运营管理团队,也可以由各铁路局成立海外运营公司:或安排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两大公司成立海外运输团队,解决运营力量薄弱问题。中国铁建某集团公司在罗安达和本格拉近2000公里的铁路线路上,协助安哥拉政府全方位做好运营管理和线路维修服务,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安方认可和表扬。实事证明,中国企业具备建设、运营的成熟经验,只有集国家之力,行业集合,优势企业先行,中国高铁“走出去”,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企业要担起竞争主体责任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作为建筑、机车、运营等企业,要建设专业化海外经营团队,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要从商务、经济、法律、技术等各方面整合人力资源。企业要“走出去”,必须参与市场竞争,从设计方案、融资、商务、运营管理各方面取得竞争优势。目前,国内“走出去”业绩较好的单位,都把整合资源,打造海外核心竞争力放在首要地位。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南车、北车等中国高铁“走出去”骨干企业都设立有专门的海外事业部,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精通铁路相关专业知识、富有实践经验,而且具备能发展对外关系、驾驭国际事业能力的人才。

超前谋划,成竹在胸。必须强化超前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概念设计、可研报告,要重视前期投入。要提前考虑从施工建设、组织运营管理上建设区域组织架构,做好技术储备。对信息的及时、及早获得,打有准备之战。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也走了许多弯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国际市场规则、法律、标准了解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到位,盲目中标,造成亏损,教训深刻。

注重战术,讲究竟合。围绕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规划,要加强对海外建筑、设计咨询、装备制造等先进企业的研究和信息跟踪,加强高铁国际间的合作,积极推行走合作共赢的道路,善于化“敌”为友,讲竞合,把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联合体,利益共享,实现共赢。在此基础卜,要以高铁合作为桥梁和纽带,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尤其是国内企业,存“走出去”过程中,更要秉承“开放、共享、竞合、多赢”的理念,同舟共济,抱团取暖,补齐短板,获得竞争驱动力。

突出中国标准,不忘融合国别文化。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与当地文化、习惯、风俗的融合,在功能性、适应性、建筑美学和风格方面,要充分考虑国别市场特色。尤其是中国企业要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精于细节,在实用性、艺术现象、审美趣味和国别文化融合等方面下足功夫。

注重效益,加强风险管理。注重投标策略,讲究经济效益,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海外市场所处环境具有巨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必然会遇到比国内市场更复杂的风险。近几年,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遭遇到的风险明显上升,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战争风险、法律风险,绑架、抢劫、恐怖袭击等人身安全风险、合同风险、环保风险、汇率损失风险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企业要谨慎选择国家和地区,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不进入外交部、商务部等部委命令警示的海外市场和行业领域,不进入不能有效监控的海外市场,要把防控风险和化解风险作为“走出去”的重要前提。

重品质、保安全。从国内外高铁市场情况来看,最大需求特点是安全可靠、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绿色环保。中国高铁“走出去”,在设计、施工上要注重质量、安全,体现节俭、环保、快速、实用等特点。尤其是施工质量、运营安全是高铁发展的底线和红线,不可逾越。

加大中国企业属地化人才培养力度。中国高铁“走出去”,应坚持人才培养培训先行,要积极培育高速铁路技术成果共享的教育氛围,构筑支撑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为持续“走出去”搭建人才“蓄水池”。中国企业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办好境外铁路学校,做好海外劳务的招聘、使用。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国高铁“走出去”是一个长期的国家战略,要和当地政府、各政党、各大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积极正面、可利共赢的国际形象;要加强跨文化交流,了解各国各地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和法律环境,主动参与当地社会公益活动,获得当地民众的信仟和支持。要帮助解决人员就业,发展当地经济。要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和文明程度,体现中国人形象,赢得所在国尊敬。

本栏目主持人:龚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