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如何避免会计造假

  • 投稿蓝精
  • 更新时间2015-10-13
  • 阅读量932次
  • 评分4
  • 82
  • 0

杨丽娜

(辽宁省鞍山市土地经营管理处,辽宁省 鞍山市 114001)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变得复杂,不确定的经济事项增多,在会计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个别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会计造假问题。基于此,结合会计造假的定义,分析了会计造假外部原因和常用手段,总结了防范会计造假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会计造假;危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054-02

一、会计造假的定义

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决策层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为给小团体或者个人谋取私利,擅自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通过采取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账务处理中伪造,编造虚假会计资料、会计报表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前者是指通过诈骗、盗窃等手段,将公司资产变为个人所有或使用,后者则是指通过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造成增强获利能力的假象,从而欺骗股东和债权人等利害相关人。

二、会计造假外部原因

1.上级下达的任务与企业经营状况实际相背离

一些企业处于某些目的,如上市的目的,或由于薪酬与业绩相挂钩,而制定一些根本实现不了的目标,下属经理迫于这些经营业绩的考核压力,“高指标”的重压下,只好造假来应付。

2.受政府管理部门绩效政策的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大兴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从而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完成国有企业扭亏为盈的任务,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健康”增长,向辖区企业下达任务指标,因而企业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任务,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账目及报表。

3.社会关于会计造假信息的披露程度不够

会计造假信息的披露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虚假的信息造成泡沫繁荣,误导国家经济决策,直接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尤其对上市公司来说对股东的利益影响可谓是最直接的,虚报资产、虚报利润直接左右着股东的决策。社会的公开力度不够同样是造成会计造假信息披露程度不高的原因。会计造假行为是危害整个社会的行为,没有超高的曝光度,不足以引起全民的危机意识,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国民的监督力度,减小了会计造假的阻力。没有专门的进行会计造假信息披露的机构,专业的会计信息核查、专业的税务稽查、专门的执行机构,这些都是现在社会所缺少的,但也是披露会计造假信息所不可缺少的。形式化的核查,滋养了会计造假这个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蛀虫。

三、企业会计造假的常用手段

1.账目来源失真

原始凭证是会计信息的来源,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账目的真实性。原始凭证的失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内容不合法。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活动本身就不符合财务规定,如请客送礼形式不合法。如白条顶账、假发票、假收据等。编造虚假凭证。如虚记应收预付款项、转移资金、形成账外小金库等。

2.账目处理失真

即使取得了合法的原始凭证,但是通过编制不合理的记账凭证,在登记账目、编制报表时也会发生造假账行为,突出的表现形式有:故意作弊,会计人员利用不正当手段故意做假账、编假报表。如编制与原始凭证不符的记账凭证来贪污公款等。做法失真,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规定同一经济业务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却会给会计核算带来不同的结果。

3.核算资料造假

主要是针对会计信息资料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进行的造假。会计凭证造假主要是在原始凭斑点上,常见的是通过以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达到隐匿事实真相的目的,或者偷梁换柱,无中生有,将不合法收支列入合法项目中。会计账薄、会计报表造假,除受到会计凭证造假影响之外,还大量存在伪造账薄、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等。

四、会计造假的危害

1.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经济实体运行中的实际经济事项的资料,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和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就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虚假、错误的会计信息将严重误导信息使用者,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导致市场行为主体或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更容易滋生腐败,引发经济犯罪活动,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也侵犯了国家、股东、债权人、客户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此外,虚假信息对上市公司来说将对证券市场形成严重冲击,误导证券投资者行为,破坏市场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2.破坏了会计行业的诚信形象

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的最基本道德规范,作为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更应诚信第一,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诚信,企业就不能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3.败坏社会风气,使政府公信力下降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往往是企业中较优秀的企业,上市公司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投资者会认为政府对上市公司监管不力,使造假成本太低而导致虚假会计信息泛滥,严重影响政府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

五、防范会计造假的对策

1.完善法规准则

利用法制手段的约束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完善,按照公共利益理论,假定会计准则制定都为大公无私者,它会权衡管制成本与市场运作改善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两者间的大小,从而尽量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然而,由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复杂性,立法监督准则制定者的具体操作是很困难的,因而最佳会计准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应努力做的是如何把规则制定得更可行,使其要现实的经济业务中的各种应计项目或待摊费工等项目都能在法规中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尽量增强会计工作的客观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会计准则制定应尽量发挥市场机制而避免利用公共干预的成本会远远超过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成本。

2.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要根据新的业务发展趋势,根据经营决策的需要,及时修订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明确会计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详细规定,形成规范化制度,以弥补表内业务信息披露的不足。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风险防范。由于,会计信息披露已不再只是公司行为,它的供给将主要受市场机制和公共权力等力量的交叉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会计产生的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一致性等导致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从而造成市场力量不能最有效地调节会计信息的供求。因此,必须借助第三方(政府)加紧干预(准则制定)来实现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标准化,以限制资本市场上的垄断和投机行为。

3.要合理地建立组织机构和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企业的各级管理部门在企业内部产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将其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两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会计控制体系,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使阻断会计造假的环节,从源头杜绝造假事件的

4.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补充、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等是财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该遵循的规范和标准,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工具。科学、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准则,是防范遏制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家应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完善相关的财务规章制度细化相关条款,填补和缩小规范中笼统之处或界定不清问题,防止违规者钻法律法规的空子。针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的特点,应当加快制定颁布解决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中新生问题的步伐,使企图利用法律法规不完善之处获取利益的不法人员无路可走。

(责任编辑你: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