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译者见智,归异争霸孰称雄?

  • 投稿Trix
  • 更新时间2015-10-13
  • 阅读量327次
  • 评分4
  • 78
  • 0

刘洋 许君瑞

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63

摘要:Uncle Tom’s Cabin(以下统称《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著名作家哈丽叶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夫人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从1905 年(光绪三十一年)至今,该小说在我国的完整译本可谓众多,对其中所渗透的基督教文化的译介可谓“译”彩纷呈,归化异化“译”家争鸣。本文主要选取三个最典型的中译本,即林纾的林译本———第一个中译本,黄继忠的黄译本———第一个白话文译本,以及王家湘的王译本———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译本,挑选小说中的四个译例,试从归化异化角度探究《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中译本对西方宗教思想的不同译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汤姆叔叔的小屋》;基督教思想;归化异化

1 百家争鸣,译本研究领风骚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世界文坛的一朵奇葩,曾把美国废奴运动推向高潮,成为了美国内战的导火索。林肯总统在接见斯陀夫人时,称她是“写了一部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该小说的中译本可谓众多。每个时代的译本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迎合当时译语文化和读者的需求,对原著特别是其中的基督教文化,采用了归化异化不同的翻译策略。

林纾的《黑奴吁天录》,出版于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 年,这是第一个中译本,使用文言文形式,全书共206 页,颇为简短,主要就小说中黑奴的境况、如何挣脱奴隶主的残酷压榨,最终争取自由等内容进行译述,而删减了大量环境描写,人物对话,特别是对其中所渗透的基督教文化部分只是略提一二,抑或完全删减。

黄继忠译本是中国的第一个白话文译本,书名为《汤姆大伯的小屋》(或《贱民生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20 世纪50 年代,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文学艺术被列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范畴,外国作家的阶级出身和政治思想倾向成为文学翻译选材的重要标杆,多是集中在苏俄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作品翻译。1958年,黄继忠的译本成型,却未出版,正是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原译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焚毁。二十世纪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经过文化大革命10 年的禁锢,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对西方的认识增加,黄继忠的译本得以在1982 年出版,不仅反映了《黑奴吁天录》宣扬的解放思想,同时传递了原作的基督教文化,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小说内容。

王家湘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于1998 年出版。宗教信仰自由逐渐萌芽,文学翻译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斗艳。《汤姆叔叔的小屋》译名基本统一,王译本也更加忠实原作,对基督教思想的译介也做了比较好的处理,迎合了大众的诉求。

在我看来,小说中典型的西方宗教思想———基督教文化的译介对小说内容及思想情感的传达必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读者对于该小说的理解与感受也会受到译本的强大影响。不同译本对于基督教思想的译介到底有何不同?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小说的思想文化?本文的探讨和研究即在此基础上展开,试就林纾的林译本,黄继忠的黄译本以及王家湘的王译本这三个典型译本关于小说中基督教思想的译介进行分析探讨。

2 译家之谈,基督译介之我见

根据林译本、黄译本、王译本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基督教文化的不同译介,本文主要选取2 个译例,从归化异化角度分别对三个译本进行探究。

第一个译例取自第五章,谢尔比告诉夫人为了偿还债务,要将伊莱扎的儿子卖给另外一个黑心奴隶主———黑利,谢尔比对黑利的评价。

2.1Why not a cruel man exactly but a man of leather alive to nothing but trade and profit-cool and unhesitating and unrelenting as death and the grave. [1]

林译本: 解而培曰:“彼性情坚如牛革,而复严冷难近,并无一隙慈善。冀其反悔之日,犹之枯骨在窆,生气久尽。”[2]

黄译本:“唔,不一定是个狠毒的人,但是非常粗鲁—————只晓得做买卖,赚钱; ———精明果断、跟阎王一样不讲情面。”[3]

王译本: “噢,严格地说他不是个残酷的人,但是是个冷血的人———除了做买卖和利润,其它什么也不在意,———冷静,从不犹豫,铁石心肠,就像死神和坟墓一样。”[4]

首先是关于a man of leather 的译法。林译本采用直译法,译为“性情坚如牛革”,众所周知,牛革质地结实,由此可以联想到奴隶贩子性格冷漠,但是译者没有进行归化处理,读者阅读起来略显生硬。黄译本将其译为“粗鲁”,我认为脱离了词的本意,皮革并无法延伸出粗鲁之意,而这里作者着重表达的是奴隶贩子的冷酷无情,而非粗鲁。王译本译为“冷血的人”,采用了归化手法,a man of leather 本意指皮革似的人,皮革坚硬,这里用来形容残暴的奴隶主黑利,即指其冷血无情,王译本直接而忠实的传达了原意。

另外,关于as death and the grave 的译法,三个译本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同样的本体却有了三个不同喻体。林纾译为“枯骨”。黄继忠采用了中国民间文化中大家熟识的形象———“阎王”,完全采用了归化手法,便于当时读者的理解与接受。王家湘则大胆采用异化手法,直译为“死神和坟墓”,忠实完整的传达出了源文旨意。更重要的是,“死神“一词传达出了西方宗教色彩,也体现出王家湘对原作基督教思想的意识。总之,王译本在本段的译文可谓“信而有彩”。

第二个及第三个译例均选自小说第十四章,汤姆在被贩卖途中,经常窝在甲板的角落里面,认真地阅读《圣经》,从中寻找希望所在。2.2‘Let-not-your-heart-be-troubled. In-my-Father’s-houseare-many-mansions, I-go-to-prepare-a-place-for-you.’[5]

林译本:尔心且勿伤,人到尽头,心归天上,则凡莫聚之人,均得团聚。[6]

黄译本:“你———们———心———里———不———要———忧———愁,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去———处,我———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7]

王译本:“你———们———心———里———不———要———忧———愁,在———我———父———的———家———中,有———许———多———住———处,我———去———为———你———们———准———备———地———方。”[8]

首先,对比林译本与王译本、黄译本。林纾的译本将原作的破折号省去了,而黄译本和王译本忠于原著,每个字后面都有破折号的使用。回顾这段引言的环境背景以及汤姆的文化程度,因为汤姆识字不多,读起《圣经》来比较吃力,每个字后面都使用破折号,能凸显出汤姆读书的吃力程度。另外,汤姆是在被贩卖到北方的途中,在甲板上用手指着《圣经》一个字一个字阅读,所以破折号的使用另一方面也为了突出他的认真仔细,似乎《圣经》的每个字都沉甸甸的,汤姆仔细地读每一个字,流露出他对圣经的虔诚,一幅幅画面怦然纸上。而林译本则省略了破折号,汤姆读《圣经》的困难,以及汤姆的仔细认真都未传达出来。

3 译者见智,归异争霸孰称雄

英国St. Jerome 出版社出版的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中对归化的定义是: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而对异化的定义则为:在一定限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9]归化异化作为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的主要策略,根据译者的目的,译本的文体结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能够更好的传递原著内容及情感,达到为译语文化服务的需要。

在中国的翻译史上,归化译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林译本处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的文化转型期,翻译活动受到译语文化内部需求的影响,所以采用了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译者“触黄种之将亡,因而愈生其悲怀”,所作序及跋也是有感而发,以期以《黑奴吁天录》一书,“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10]。所以,林纾的翻译目的是给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同胞敲起警钟,让他们看到亡国灭种的危机,从而起身反抗,求得自由。加之当时,基督教是列强奴役中国人民的一个冠冕堂皇的面具,所以必然遭到爱国志士的摈弃。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顺应晚清的社会化文化发展趋势,而非拘泥于忠实原著。另外,当时中西方在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上还有很大差异,林译达到了削弱基督教在中国辐射出来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力量。于是,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基督教思想的译介甚少,删除了叙述者关于宗教的插话,圣经的引文,宗教对人物的影响。这也是林译本采取归化译法的时代需求。

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封建自闭状态,固步自封,常以“天朝上国”自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思想文化前进的绊脚石。而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意识形态对人们意识的桎梏开始放松。在翻译界,严复的“信达雅”,钱钟书的“化境”翻译标准,都强调对原文的忠实性。所以,黄继忠受到了该翻译传统和翻译批评的影响,译本多选择以“信“为标准的归化翻译策略,对斯托夫人笔下的基督教教义文化等多是直译,基本上传达出了小说浓重的宗教情感。虽然对斯托夫人所传达的宗教思想有一定的体现,但是仍多以归化为主。

经过多年发展,翻译标准更加柔和完善,西方文化不断引入,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通顺华美忠实的译文,所以王家湘的译本在处理宗教思想的译介方面,则多选择异化手法,保留了原著韵味,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都更加切合原著,体现出基督教思想对故事情节的驱动。纵览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译本,都更加成熟,其中对基督教思想也有了“异域风情”。

由此可见,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为了适应译语文化和译语读者的诉求,译者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呈现出不同的译文风格。而随着当今中西思想的不断交流融合,更多的外国作品被译成中文,销量甚佳,从而也打开了翻译文学新的篇章。在文学翻译活动中,译者通过与原作者对话,建构译作同原作的桥梁,在对话中创作,创作中不免误解,最终在误解与创作中达到沟通。异化翻译则可以增加译入语读者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其次,翻译的目的不仅仅是吸收外国文化,同时也要从外国文字中寻求丰富本国语言的素材。采用异化手法有利于汉语从中吸取精髓,例如大量新兴词汇等,从而丰富和发展汉语语言库。另外,异化译法也更能满足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期待。保持译文的原汁原味,更加客观真实地为读者呈现原著。

正所谓,仁者见仁,译者见智,归异争霸孰称雄,还看今朝。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草婴.译家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3]焦红波,车玉晓.从翻译系统理论看《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不同译本[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

[4]赖娟华.译者身份的多元化———试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三译本[J].长沙大学学报,2011.

[5]吕小莉《.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基督教文化的译介[D].安徽大学,2011.

[6]钱钟书.林纾的翻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7]斯土活著.林纾,魏易译.黑奴吁天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8]斯托夫人著.黄继忠译.汤姆大伯的小屋(或《贱民生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9]谢天振,查明建.中国20 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10]朱博安.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课题项目:

该论文系2015 民协课题研究———《微时代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的子课题。

作者简介:

刘洋,女,毕业于上海大学,现就职于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许君瑞,女,毕业于吉林大学,现就职于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