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金融银行论文范文,金融银行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成因与诱导——以河北省为例

  • 投稿二月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787次
  • 评分4
  • 36
  • 0

文/郑志瑛

【摘要】金融资源是推动区域发展的生产要素和重要依托,也是区域竞争的直接对象和区域竞争力的显性结果。在利率市场化、区域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金融资源必然是跨区域甚至跨国流动的。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结果,在银行业表现为存贷比,在证券业表现为证券融资额,在保险业表现为赔付率。影响信贷资金区域流动的因素,一是经济基础,即GDP 增速;二是资金价格,即利率水平;三是金融环境,即不良贷款率。河北要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吸引大量金融资源流入,必须打造“两高一低”(发展水平高、资金价格高、坏账水平低) 的区域经济金融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金融资源;区域流动;存贷比;利率市场化;区域一体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301515。

【作者简介】郑志瑛,邯郸银行董事长,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地方金融与小微金融。

金融资源是推动区域发展的生产要素和重要依托,也是区域竞争的直接对象和区域竞争力的显性结果。在经济市场化、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区域能否因势利导引来域外大量、优质的金融资源,是事关区域科学发展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河北来说,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表现

理论上说,金融资源区域流动是双向的,既有区域的金融资源流入,又有区域的金融资源流出,二者相抵,就是该区域的净流入或净流出。一般认为,净流入区域是受益地区,净流出区域是受损地区。

实践上看,由于我国缺乏区域金融资源流动的统计数据,目前还难以直接计算不同区域金融资源(包括资金、人员、机构等) 的流入流出情况,但可以利用金融业现有统计数据,间接、近似地评价不同区域的金融资源流出流入即损益情况。现有能够反映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主要指标,银行业是存贷比,证券业是证券融资额,保险业是赔付率。为讨论方便,本文重点用银行业存贷比指标来分析金融资源区域流动问题。

存贷比是银行业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的比例。区域存贷比高,表明该区域存款的更多部分就地转换成了贷款,甚至吸引了域外信贷资金;反之,则表明该区域存款更多地流失域外。我国不同区域存贷比差距较大,反映出金融资源在流动中不同区域的损益差距。2013 年末宁夏存贷比最高, 达101.7%;超过75%法定存贷比上限的还有福建、天津、浙江、内蒙古、青海、重庆、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山东11个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区域和西部大开发区域。河北居31个省市区倒数第五、东部沿海区域倒数第一,低于全国平均存贷比7.8个百分点,如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河北可以增加贷款3057亿元,比实际增长13%。(见表1)

二、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成因

(一)GDP增速

GDP 是影响区域信贷资金流动的正向因子,也是信贷资金区域流动的最主要动力。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决定金融,区域信贷规模、结构和速度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除去北京(集中了主要商业银行总行的大量存款)、山西(煤矿业存款大于贷款很多) 等特殊区域,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由于金融资源的逐利性,就越会引来越多的金融资源,即区域存贷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据统计,2008~2013年,河北GDP名义增速(未扣除价格因素) 居全国31 个省(市、区) 倒数第四,相应地2013年末存贷比居倒数第五(见表2、图1),表明河北经济发展滞后,对信贷资金的吸纳和承接能力不足。而金融对经济又有巨大的反作用,缺乏信贷资金的支持又进一步制约了河北经济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二) 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是影响区域信贷资金流动的另一个正向因子。目前,我国“三步走”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走出了“两步半”,银行间同业利率和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名义存款利率已经可以上浮10%(实际更多),利率水平的高低日益成为影响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重要推动力量。遗憾的是,有的地方、企业对此认识不清,舍不得对紧俏的金融资源“出高价”,视市场决定的“高利率”妖魔化,坐视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失到高利率地区。某市2014年初发行2.7亿元中小企业集合债,因出价低(7%,市场价8%~9%), 结果投资者只认购了0.9亿元,造成流标。

(三) 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是影响区域信贷资金流动的反向因子。由于经过剥离、稀释、盘活等途径, 2009 年以后全国及大部分省(市、区)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大大降低,进入了“1%时代”,区域不良贷款率对存贷比的影响已不具典型意义,故本文以2008 年以前数据进行分析。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最主要风险,不良贷款率是评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最主要指标。在对不良贷款客户采取综合限制措施之外,商业银行还往往对不良贷款率高的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抬高门槛等信贷限制措施。区域存贷比与不良贷款率高度负相关,这是市场机制配置金融资源的必然结果。从2007年末各省(市、区) 存贷比与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比中可见,河北不良贷款率居全国31 个省(市、区) 的第12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相应地,存贷比居倒数第6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见表3、图2)。

河北银行业不良贷款率2009年及以前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4),全国性大型银行都把河北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域。虽经多次剥离, 2008年末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仍达3.42%,高于全国2.43%的水平,表明河北的企业活力、盈利水平和诚信记录在全国居落后位置,企业难以得到银行更多的信贷支持,存贷比长期偏低。可喜的是,2010年以来河北不良贷款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贷比也有了相应提高,2010~2013年河北平均存贷比为61.1%,比前5年平均57.9%的比例提高了3.2个百分点,与全国存贷比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的情况形成了明显反差。

三、引导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政策建议

(一) 加快区域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是吸引金融资源流入的最根本途径和基础性因素。同时,没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也难以支撑较高的资金价格,难以保持良好的金融环境,形不成吸引资金流入的利率高地。河北今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必须迎难而上,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一是要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把握好河北的战略定位和历史机遇,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承担,在区域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二是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把压减过剩产能的减法做成加法,把品种、质量、效益搞上去,把产业链拉长,把国内国际市场拓宽,把落后产能变成先进产能,实现减量增效;把发展新兴产业的加法做成乘法,大力支持成长性好的企业,破解土地、资金、标准、市场、发展环境等难题,促其跨越式发展。三是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有好项目、大项目就会有金融的支持,应谋划建设一批战略性支撑项目,形成吸引金融资源流入的载体和平台。四是要扎实推进国企改革。银行发放国有企业尤其是政府平台贷款,面临着企业改制、领导调整、财政平衡等风险。河北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国企改革的问题解决不好,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就会受限。应通过国企改革,使企业成为银行放心支持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对不宜改制的国企和政府平台,政府则应积极担当起最终出资人和债务人的职责。五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加大土地、财政、金融、市场准入、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扶持力度,进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价,形成大量吸引、吸纳金融资源的优质市场主体。民营企业要尽快完善有关手续,消除信贷障碍。对确实达不到合规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及时清理,不能让其长期“带病运营”。六是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资金引银行,尤其要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境外金融机构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建设培训基地、客服中心、后台基地等,使河北在吸引金融资源方面得享“近水楼台”之利。

(二) 形成区域利率高地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之后,在同等风险、期限条件下,资金必然流向高价区域。换句话说,哪里的利率高,资金就会流向哪里。实际上,商业银行总行乃至分行一直就是按照不同客户贷款利率的高低安排信贷审批和出账顺序的。为诱导更多资金流入,一是要打破幻想。摒弃“找关系”、“捡便宜”的计划经济思维定势,老老实实地接受市场自发形成的资金价格,争取资金,为我所用。二是要提前布局。哪个区域利率市场化领先一步,哪个区域便可占得先机,引来资金。与其被动地坐等一两年后利率市场化的高价,不如提前应对,以目前略高一点的利率,申请贷款、发行债券,尤其是中长期大额资金,不仅早用款早受益,还会提前锁定利率风险。三是要提高效率,包括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请款效率”。打铁还要自身硬,要通过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加强管理、扩大销售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自身经济效益不好是支付不了较高的资金价格的。同时,银企双方要共同努力,缩短资金申请和用款周期,提高请款效率。尤其是在金融资源总体紧缺的大背景下,资金使用方不要在资金价格上过于计较,以免错失机遇,贻误发展大局。如果提前形成了区域乃至全国的“利率高地”,河北的资金供求形势便会发生逆转,存贷比便可大幅提高,发债便可更加顺利,建成竞相流入的“资金洼地”也就为期不远了。

(三) 优化区域金融环境

要深刻认识到,区域内各级各类金融机构都是地方GDP的创造者和纳税人,要把金融业当作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清收不良贷款、优化金融环境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像抓税收一样抓清收,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解决不良贷款这个最大的后顾之忧。一是要建设良好金融生态。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政策,细化考评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每年对各市、县进行信用评级,创建一批金融生态市、生态县,支持商业银行将信贷投放与各市、县金融生态挂钩,打造诚信河北。二是要下大力控制河北的不良贷款率。河北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成果来之不易,要确保不反弹,保持低水平。目前,河北压缩过剩产能过程中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农信系统不良贷款率仍然偏高。要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措施,必要时打一场清收化解攻坚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省内外金融机构,求得更多的信贷支持。三是要严打逃债。要像严打刑事犯罪一样,依法严打恶意逃废债行为。建议借鉴国际经验,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对恶意逃废债的企业主和责任人实行联合制裁,在一切须出示身份证的地方给予消费限制、全面“封杀”。形成守信光荣、逃债可耻的大气候。四是要创新机制。各级政府应与银行协商,将政府帮助清收额或直接“购买”不良贷款额与银行新增贷款额挂钩,银行应承诺加倍放贷。

邯郸银行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财政还债—银行放贷—企业增盈—财政增收”的不良贷款清收模式,值得推广。该行2006年前在广平县共有52万元不良贷款,影响向该县发放新的贷款。经协商,2007年广平县财政向该行“购买”了52万元不良贷款,邯郸银行向该县其他优质企业发放了4000万元新增贷款,使企业增加利润3000多万元,增加缴税1000多万元,实现了政、银、企多赢。建议各级财政认真算账,着眼于长远和大局,主动与有关银行对接,共同化解区域不良贷款,使河北成为全国金融资源最安全的区域,成为金融资源竞相流入的区域。

金融资源区域流动事关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事关全国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事关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尊重规律,尊重市场,因势利导,多措并举,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占得先机,形成资源涌流、效益提升、区域发展、和谐共赢的良性互动局面。

(责任编辑: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