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金融银行论文范文,金融银行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谁的青春不“吊丝”?

  • 投稿好德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448次
  • 评分4
  • 45
  • 0

文 杨黎明

“吊丝”一词,是自2012年初,开始在我国大陆地区广泛流行起来的。据说,最初是指“矮、穷、丑、矬、呆、胖”的意思。也就是多指某个人不尽如人意的生理缺陷。通常被人用以侮辱、贬低、讽刺、挖苦他人。说白了,是个实打实的贬义词。

可这几年,经过亿万网民集体智慧的雕琢和打磨后,这一滋生于网络的贬义词,不仅祛除了其原有的“脏性”,而且还赋予了它更宽、更广、更深、更积极、更正面的含义。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用它来自谦或者友善地调侃身边的亲友。

现在“吊丝”一词,通常是指这么几种人:个人形象长得很丑,很矮、很矬、很胖的人;气质上表现得很呆,很傻、很固执、很轴的人;没有固定职业,常常游手好闲的人;没有固定收入,物质生活较为贫困的人;没有结婚成家,并常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居、自嘲的人;精神上极度空虚,常陷入困顿、迷茫,甚至绝望的人;在事业上、情感上、生活上屡屡受挫的人;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人;意志消沉,常对现实不满的人;认为怀“才”不遇,感到沮丧和懊恼的人……

以前,具有以上特征的人,常被形容或归类为“吊丝”。现在,具备吊丝特征的人,不但不抗拒自己的“吊丝”身份,而且不具备以上特征的人,也常主动以“吊丝”一词来自嘲或者自谦。其动机,更多的是以此来缓解巨大的社会压力,或缓解自己在朋友圈中各种落差所造成的尴尬心理。当然,他们也常用这个词来调侃他人,以期获得自己心理上短暂的平衡。

对照以上“吊丝”特征,我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具备以上特征。尤其是在我们刚走出校门,刚踏入社会那几年。似乎具备了以上所有“吊丝”特征。曾记否,在刚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的那段时间,我们中的不少人没有稳定的工作,甚至没有工作,为了活下来,我们不得不每天满大街东走西窜去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份能勉强糊口的工作,可要么自己不喜欢,要么就被老板不喜欢,因此而跳槽,或“被失业”。找工作屡屡受挫以后,消极情绪便开始在心底油然而生。如同闷锅里的热气慢慢升腾。这个时候,往往会产生出各种抱怨,如抱怨社会不公,抱怨人情太冷漠,抱怨父母误导自己学错了专业,抱怨自己没有社会背景……等等。更可笑的是,常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那个时候,在经济上挣得少,花得多。甚至不挣钱,也要借钱花。常常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一群同是“吊丝”的狐朋狗友,常聚在一起狂欢。其实就是精神上极为空虚、迷茫,甚至绝望,聚在一块是为了心理上相互慰藉。常常怀念过去,但是极少憧憬未来。但奇怪的是,这种不靠谱的“吊丝”状态,会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像梦一样突然醒来。“醒”来后的“吊丝”们,通常会“踌躇满志”地告诫自己:一定要正儿八经地干点事儿。就像一位刚生下娃、刚做母亲的女人,突然强烈地意识到义务和责任,会逐渐地对花裙、脂粉丧失兴趣。但这似乎只是暂时地打了一支兴奋剂,等“药性”过后,又会恢复原状,继续浑沌。“药性”退却期,通常为两三个星期,或两三个月。恢复浑沌状态的吊丝,又会在某一天突然“醒”来。醒来后,又会“踌躇满志”。如此这般,周而复始。

当我们回首自己曾经走过的青春之路时,都会发现自己的青春之路,不外乎是一段“吊丝”之路。差别就是,有的人是外在形象“吊丝”,有的人是内在心态“吊丝”。当然,有的人是无论外在形象,还是内在心理均为实打实的“吊丝”。不过,同在“吊丝时期”的“吊丝”们似乎也各不相同的。有的“吊丝”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有的“吊丝”乐观向上,屡败屡战。

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们这些刚踏入社会的“吊丝”们总爱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租房子,一起找工作。一起玩,一起乐。大家的起点似乎都一样,但后来的命运却千差万别。就拿曾住我隔壁的那对“活宝”来说吧。这对“活宝”是双胞胎兄弟,不但外形长得一模一样,而且还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班。虽来自边远农村,但其父母是开诊所的,家里有俩小钱。俩活宝“吊丝”十足,和郑智化的那首《年轻时代》的歌词里写得一模一样。穿件衬衫,要故意解开几个扣子,似乎露出点胸膛,才叫男子汉;刚买条崭新的牛仔裤,要故意割几个破洞,似乎那样穿着才叫时髦。

俩“吊丝”兄弟,虽像同一个模子做出的俩月饼,外表一模一样,可里面“馅”却各不相同。“吊丝兄”性格比较活跃,贪玩,有些玩世不恭;“吊丝弟”比较内敛,沉着冷静,处处以身作则。虽身为弟弟,却长得一副大哥样。俩“吊丝”兄弟,在同一家医药公司做业务员。刚开始去上班时,俩兄弟还算敬业,每天早出晚归。当然,“吊丝弟”比“吊丝兄”敬业得多。因为“吊丝弟”从不在上班时间溜回家,但“吊丝兄”却经常中午溜回家睡觉。晚上下班回来,“吊丝兄”便开始昏天黑地地玩网络游戏,有时在自己房间玩,有时到网吧玩通宵。“吊丝弟”则不同,一般闷在家里看书。他的床上,有半张床堆满了书,有法律类、经济管理类、励志类等,涉猎甚广。

有一天,我休息在家,闲逛经过他们房门口,意外发现“吊丝弟”没去上班。我问他怎么没去上班呢?他告诉我他辞职了。这并不让我意外,因为之前他曾多次跳槽。意外的是,他这次告诉我他辞职的原因和以前不一样。以前他辞职,大多是因为不喜欢那工作,或嫌那里工资低。可这次辞职,是因为他发现公司让他们推销的是假冒伪劣产品,是骗人玩意。他很认真地对我说,他不想为了赚点糊口钱就昧着良心骗人。听完他的话,令我肃然起敬。没想到这平时吊儿郎当的小伙子,还这么有社会良知。我接着问他说:“你哥咋还在那干呢?”他说他劝过他哥,但他哥说他只是为了赚点工钱,无所谓产品好坏。

多年以后,我有幸在一机场和这俩兄弟重逢。再次见到这对孪生兄弟时,发现他们从原来的一模一样,已经变得大不一样了:弟弟穿得西装革履,满脸神采飞扬,一看就是个成功人士;哥哥呢,穿一身牛仔夹克,灰头土脸的。一阵寒暄过后,我们相互询问各自在干什么工作。果不其然,那老弟做的是大生意,开了一家文化公司,在全国有七家分公司。哥哥呢,还做以前的老本行,在老家开了个保健品店,挣点小钱养家糊口。过后,我不禁感叹:同一个妈生的,同是当年的“吊丝”,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可我仔细一琢磨,觉得他们的差别好像也是理所当然。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座房子。这房子没人会帮你建,都得自己一砖一瓦地建。这俩兄弟,就像是在同一时刻、同一种外部条件下筹建各自的房子。弟弟每天都在夯地基、打基础,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建成一幢富丽堂皇的别墅。“吊丝哥”呢,每天干的都是与建房子无关的事,因此时隔多年,还是个身居破烂寒舍的流浪汉。

环顾四周,看看那些和我们从“吊丝时期”一起走过来的“吊友”们。有的人早已褪去“吊丝”外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小有建树,或大有成就。可有的人仍然“吊丝”依旧。你会发现,如今小有成就,或大富大贵的“吊友”,当年不外乎都是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吊丝”。那些“吊丝依旧”的老“吊友”,当年不外乎都是消极的,每天混混沌沌混日子的“吊丝”。当年,虽然表面看上去都是吊儿郎当的“吊丝”样,但其实内心还是各不相同的。其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心态。有的“吊丝”是积极向上,有的“吊丝”总是意志消沉;有的“吊丝”有大局观,有的“吊丝”眼里只有当下的一日三餐。正是这些不同之处,才会导致后来天壤之别的命运。

工商银行

工行成功在海湾地区发行5亿美元债券

6月8日,迪拜纳斯达克交易所举行鸣钟仪式,庆祝中国工商银行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分行5亿美元中期票据挂牌交易,纽约纳斯达克大屏幕也同期播放祝贺该行成功挂牌交易的信息。该笔5亿美元中期票据之前于5月27日在迪拜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挂牌,这是中资商业银行首次在海湾地区发行美元债券,也是中资银行发行的美元债券首次在迪拜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交易。据了解,工行的这支债券获得了5倍的超额认购,发行取得圆满成功。

工行成立银行业首家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心

工行于近日在行内组建成立了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心,统筹全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营销推广和运营管理,这是国内商业银行成立的第一个互联网金融营销机构。此前,工行于3月23日正式发布了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和一批主要产品,成为国内第一家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商业银行。 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工行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心将通过组建专业化团队和整合全行互联网金融营销资源,统筹全行互联网金融相关平台、产品的营销推广和运营管理,并直接开展相关业务的线上市场拓展,从而打造专业协同、上下联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互联网金融营销格局,加快推进e-ICBC战略。

工行发行首期大额存单

据悉,工行于2015年6月15日起发行首期大额存单。其中面向个人客户的大额存单为6个月和1年期两款,发行利率最高约为央行存款基准利率的1.4倍,认购起点金额30万元,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个人大额存单属一般性存款,可以提前支取,也可以用于办理质押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