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金融银行论文范文,金融银行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低调瑞士人有钱不“任性”

  • 投稿老衲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272次
  • 评分4
  • 62
  • 0

朝 阳

“有钱任性”是中国式土豪的生活模式,他们出则名车、穿则名服、用则名品。极尽一切高调,并美其名曰:享受生活。这样高调张扬的生活习气甚至带动了中国网民,朋友圈里晒车晒房晒存款简直蔚然成风。本文的主人公江芮妍最近去瑞士生活了一段时间,惊讶地发现瑞士居民大多富得流油,他们却过着一种有钱也不任性的简朴生活,有时甚至让她觉得有点抠门。

能“省”则“省”

先生曾在瑞士留学三年,回国后一直对瑞士民土风情念念不忘。正赶上先生工作的银行派人前往瑞士与同行交流学习,先生作为不二人选,便携我一同奔赴这个让他心心念念的国度。在去瑞士之前,我在网上稍稍了解了一下,瑞士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人均收入高达5万美元(约人民币30万元)。不仅如此,瑞士更是“手表王国”,其生产的“劳力士”、“梅花”、“雷达”等名表享誉全球,为瑞士带来了巨大财富,瑞士也成了富有的代名词。

下了飞机,同行的乔治开了一辆老旧的雪铁龙手动挡汽车来接我们。他和先生一路闲聊,从工作到家庭,谈得十分投机。从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个年纪轻轻的乔治居然身居高级管理人员职位,月薪高达一万美元。我听后十分不解:“既然乔治这么有钱,为何不买一辆好一点的车,而是开着一辆又老又旧的雪铁龙?”

乔治笑着解释说:“这车可不是我的,是公务用车。”听后我大吃一惊,瑞士银行作为欧洲第二大银行,在欧洲影响非凡。按理说,接待外国交流人员,至少要开辆上得了台面的车,而且,其公务用车应该都是中高档用车,没想到却是中国家庭出门都会嫌弃的老旧车。

我心下了然,猜测乔治的私人汽车肯定是价值不菲,谁料乔治接下来道:“我的车还不如这个呢。”

见我难以置信的表情,先生在我耳边悄悄私语:“瑞士人虽然有钱,但却是出了名的低调,花钱从来不铺张浪费,讲究实用经济。”我听后不敢苟同:“一个月薪一万美金的高管,要是在中国肯定是购置豪车几辆,而乔治却过得如此拮据,这也太‘低调’了吧?”

很快,我便发现更“低调”的还在后头!

瑞士车辆普及率很高,平均两人一辆车。可瑞士公路上却难见一辆好车,几乎看不到宝马、保时捷、路虎等名牌,满大街都是大众、雪铁龙以及福特在穿梭。不仅如此,公路上行驶的大多是中小型载客车辆,私家车少之又少,这实在和我想象中的富有奢侈相差太远。

见我一脸困惑,乔治解释道:“瑞士人在生活中更是‘能省则省’,平日上下班都选用火车、有轨电车、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就连很多公司老板、国会议员也时常乘坐公交车,只有节假日才开着自己的车外出休假旅游。”

乔治说:“在瑞士,开名车会让人觉得有摆阔炫富的嫌疑,是要被邻里和社区嘲讽和鄙视的。”

这一点实在和中国大相径庭。要知道,但凡有点存款的中国富人们都喜欢“享受”生活,出则名车、穿则名服、用则名品,实难想象他们挤公交是怎样一副场景。不仅如此,中国人大多有钱就想开豪车,在网上晒房晒车也是不少中国土豪爱干的事。他们美其名曰:有钱,就是任性!

但瑞士偏偏就是“不任性”,越富越低调,在中国趋之若鹜的豪车在瑞士却是乏人问津,不开豪车的富人恐怕也就是瑞士独一家了。

该“抠”则“抠”

乔治将我们带到下榻的酒店,告诉我们半个钟头后就是晚宴。按照中国的待客之道,我猜想瑞士银行方应该准备一顿丰盛的接风宴。可一到地点我便傻眼了:竟是随处可见的自助餐!先生看出我的埋怨,解释道:“瑞士人一向节俭,不会像中国那样设宴待客,一顿自助餐在他们眼里,就是最好招待客人的了,既方便又实惠。”

我只好入乡随俗地取了餐盘就餐,可接下来的一幕让我大吃一惊:乔治不但把炒面吃得精光,还用手指把盘子里的沙拉酱抹起来吃得一干二净,并用面包将菜汁吸干吃掉,脸上没有丝毫的难为情,十分坦然。看着乔治“舔盘”之举,我终于明白了先生此话的含义,深为瑞士人的“节俭”哭笑不得。

先生交流学习期间,担心我一个人无聊,托他留学期间的同窗苏娅照顾我。我俩一起逛街闲聊,谁知一聊起瑞士人的节俭,苏娅显得十分激动:“哪里是节俭,分明就是抠门啊!”

原来,苏娅的先生斯蒂文是个地道的瑞士人,在两人谈恋爱时,她就险些因为他的“抠门”而分手。不仅吃饭、租车统统要“分摊”,两人同居的房租也是AA制。斯蒂文并不是没钱的穷屌丝,相反,他的父亲是一家电机厂的董事长,仅度假古堡别墅在整个欧洲就有三四栋,但这并不影响斯蒂文的“抠门”。

从同居的第一天开始,斯蒂文就向苏娅说明了分摊原则,苏娅承担三分之一的房租,剩下三分之二由斯蒂文承担。同居后,他们每天晚上不是享受二人时光,而是拿出一张张大大小小的收据“算账”。将一整天的花销算清,最后再按一定的比例分摊这些账目。苏娅抱怨道:“在浪漫幽静的夜晚,我们常常手里捏着零碎的纸票或硬币分来分去,实在煞风景。”甚至二人婚后,斯蒂文还经常因为苏娅泡澡而抱怨:“你不觉得浪费吗?淋浴节水又省时,多好。”

斯蒂文的“抠门”让我哭笑不得,很快,我便发现这种“抠门”无处不在。

瑞士被誉为“手表王国”。其生产的“劳力士”、“梅花”、“雷达”等手表享誉全球。但瑞士人手腕上戴的,大都是普通手表。有些人甚至戴十分低廉的塑料电子表。甚至连吃喝,瑞士人都得精打细算。餐桌上常摆的并非大鱼大肉,只是普通炒面、果汁。在中国看来,超前消费、大吃大喝,美其名曰:会过日子,会享受。但瑞士则不然,在瑞士,不管你在高级酒店还是街头餐馆就餐,不论地位高低,也不论你贫穷或者富有,吃饭都很节俭,不允许浪费,否则要被罚款。

就拿乔治的“舔盘”行为来说,瑞士不乏这样的人,他们穿得像穷人,吃得像工人,甚至街头那些穿着T恤、牛仔裤,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或者那些看着不太起眼,穿着随意的老头老太,很有可能他们就是个亿万富翁。

不仅如此,富得流油的瑞士人为了省钱,经常开车到边境的法国小镇选购食品,因为那里的奶、肉、蛋的价格便宜40%;主妇买菜用筐,商店里的包装袋是纸袋;家庭用的洗涤用品大都是买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物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以便统一回收处理;瑞士的水源比较充足,但人们用水一点也不浪费,所有废水都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净化后的水还用来洗衣服;通过下水管将雨水接进贮水池里,供冲厕所之用。

瑞士人不但在消费上“吝啬”,而且在节能上也有一手。为了节约能源,更是发明了“奇葩”煮鸡蛋法:在深平底锅里放一厘米深的冷水,把一只鸡蛋放进锅里,水沸腾后立即关掉电源,让余热把鸡蛋煮熟,据说这样可节省一半电能。

事无巨细的抠门行径,让我一边感叹瑞士人脑洞大开的同时,一边为瑞士人的“抠门”深深折服。

该“花”也“花”

瑞士人这么抠门,一分一毫都精打细算,作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他们的钱究竟花在了何处?这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先生趁着一个周末的下午,带我去日内瓦郊区探望导师德瑞斯先生。德瑞斯是一名经济学教授,在瑞士属于富人阶层。然而,德瑞斯的家却没有丝毫“富贵气”,当然,已经见惯了瑞士人的“抠门”,我不再对此大惊小怪。

我和先生带了不少礼品登门拜访,并带去不少经济学研究资料。德瑞斯非常高兴,坚决留我们在他家共进晚餐。为了准备晚餐食材,德瑞斯邀我一起去逛超市,10岁的孙子小奥姆也跟着我们。

在超市里,德瑞斯就挑了一瓶中档红酒和一些简单的食材。正打算离开超市,才发现小奥姆正盯着一个漂亮的文具盒看,向德瑞斯撒娇:“我想要这个文具盒……”他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不行,上个礼拜刚给你买过。”我看了一下那个文具盒的价格,不过才两个法郎。在瑞士,也就是一两块面包的价钱。连一个法郎都不肯花,看来,这有钱的德瑞斯是吝啬鬼丝毫没错。原来,他只买了一瓶红酒,是给我和先生喝的,而他自己,喝的是啤酒。因为在瑞士,啤酒要比红酒便宜得多,买一瓶中档红酒的钱大约能买二十瓶啤酒。说是请我吃饭,我们的晚饭也并不丰盛,一份简单的三明治和几块炸鸡。我会心一笑,瑞士人的精打细算还真是无处不在。

饭后,我们正在闲聊,突然有一位义工前来募捐。他们想对附近一个社区的百年木屋进行修缮。我心底暗想,你找错人了,肯定会空手而归。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德瑞斯先生听完义工的话后,丝毫没有犹豫,开了五百法郎的支票给了义工,并说:“保护我们的古建筑,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德瑞斯的反差让我大为惊诧。后来,我才慢慢了解到,这不仅仅是德瑞斯一个人的秉性,大部分的瑞士人性格都是如此,他们在个人生活上,很注意节俭,甚至说得上抠门,但在保护历史遗产、公共财产方面,却又出奇的大方!

苏娅的先生斯蒂文也不例外。他曾捐给一所老年活动中心一万法郎,甚至还曾将名下两套房产捐给社区做公益财产。

不仅是斯蒂文和德瑞斯,大多数瑞士人在对待公共消费上,都是极尽所能地慷慨解囊。大多数瑞士人都是慈善家,或多或少地募捐,在对待这件事上,他们不再像生活中为一分一毫精打细算,相反,他们在这件事上尤其阔绰。

定居多年的苏娅对此深有体会:“瑞士人是我见过最率性奇葩的人了,他们的钱不花在自己身上,倒是对慈善尤其热衷,抠门的时候时常会让人气得牙痒,但是慷慨起来绝对让你目瞪口呆。在他们的观念里,节俭不代表贫穷、奢华不代表富有、简朴不代表简陋、气派不代表隆重,这就是瑞士人真正的‘内涵’!”

苏娅的话让我沉思良久:大部分国家都在倡导这样的消费观,一分一毫都花在刀刃上,不铺张、不浪费,中国也不例外,但只有瑞士人真正做到了!他们富得“低调”,抠得“张扬”,花钱却大有“门道”。或许,远在国内的任性土豪们,也该学学瑞士人的“抠门”,在公共事务上多点慷慨,在个人花销上少点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