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论专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育

  • 投稿张十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81次
  • 评分4
  • 16
  • 0

韩瑜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专业化获得长足的发展。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职业的专业化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对新时期辅导员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反应了高校对基层思想工作者业务、管理以及素质的基本要求。随着现代社会专业化趋势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对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愈加注重,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育也逐步提上议事日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专业化;辅导员;职业能力

在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专业教育缺陷,从业思想松懈、职业能力较低,职业道德素养较差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基于这些现实问题,辅导员的专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既符合了高校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满足当下的现实需求。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问题其主要限制瓶颈在于辅导员的培训机制方面,培训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制约着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深化。因此在加大培训力度方面,重视高校辅导员的基地培训和校本研修,加深和巩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一、专业教育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教育涉及诸多方面,既需要机制的保障,也需要辅导员自身的提高。从机制保障上来说辅导员的专业化必须提供相应的行业标准。客观、科学地衡量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至关重要,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当前,最重要的是:按照辅导员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和辅导的具体类别,制订相应的专业标准;以是否达到一定的专业标准,作为评判或衡量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和辅导员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客观依据,引导和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虽然国家提出了相应辅导员专业化标准,但各高校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每个高校根据国家标准应建立符合本高校的专业化标准体系。

首先,根据辅导员职业准入的基本要求(学历标准、岗前培训和职业资格)和辅导员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严格区分辅导员职务层级和人员类别,并按照不同的职务层级和人员类别制订相应的辅导员专业标准。通过入职准入机制严格把守从职辅导员的质量水准,在对现有辅导员进行职务和类别上进行严格的区分,根据其现实工作的绩效,进行职务上的安排。

其次,在职务层级上,把辅导员分为见习辅导员、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制定职务层级标准,和确立相应的待遇水平,鼓励辅导员积极从事其职业,既可以达到维护职业的稳定性,又可以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确保辅导员服务机制的完善,为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保障机制。根据现实需要,把辅导员职业岗位进行类别上的划分,其可以分为政治辅导员、心理辅导员、生活辅导员、职业规划辅导员、学术辅导员等。

第三,在专业标准方面,注意区分不同人员类别辅导员所需知识的专业领域及其职务层级,制订相应的专业资格和综合业务能力量化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的事务划分不同的专业领域,诸如政治辅导员,其职业领域就是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既了解政治理论,又可以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辅导员还需要实力相应的资格标准、专业资格的认定和综合业务能力测评体系的构建。在岗位职责方面,应规定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辅导员各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等几个主要技术参数上的考核标准和具体要求。

辅导员专业化在有机制的保障上,还需要对辅导员自身进行专业化的教育。辅导员职业化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基础的知识储备,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是辅导员从事其工作的基本素养。除此之外,辅导员还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相关知识;大学生党团、班级建设的相关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知识;校园文化建设、网络、社会实践等学生日常知识;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求辅导员自身的努力学习,同时也需要对辅导员进行教育。事实上对辅导员的专业化知识内容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大部分辅导员并不具备这些专业知识,这既是由于辅导员入职门槛较低,也是因为入职后对辅导员的专业教育不够重视的结果,单纯依靠辅导员自身的学习是达不到这一要求,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内容不明确,杂务繁多,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学习,因此有必要对辅导员的职业进行专业化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

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应从增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吸引力开始,坚持以职业化建设为必要前提,把辅导员引导到专业化发展的兴奋点,帮助他们找准专业化发展的切入点与契合点,促进辅导员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①

二、基地培训

辅导员职业专业化的提高在机制保障以及对辅导员的职业标准、职业资格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明确要求下,最主要的在于对辅导员的专业基地培训。

首先,在基地培训中做好岗前培训的工作,在入职前期对新进的每一位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岗前培训中注意辅导员学科背景的复杂性。大部分新入职的辅导员并不具备当辅导员的基础技能,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对辅导员要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包括专业知识与基本素质培训,并要对培训考核严格把关,达到培训的效果。

其次,完善培训机制,增加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建设要考虑到每一位辅导员都能进行职业性的训练,培训基地不仅仅依靠校级培训,省级培训,更多还需要依靠国家级培训。国家培训基地的建设是辅导员职业化培训的最高水平,也是辅导员培训能达到高素质执业的重要保证。省级培训和校级培训是当前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培训的主要渠道。但是省级培训和校级培训的培训质量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辅导员在培训方面并不能完全掌握辅导员职业所具备的必要的知识和素养。因此,在省校级培训基地建设方面,除了增加培训基地的数量外,还需要提高其培训质量。建立从国家级培训基地到省级培训基地再到校级培训基地的完整体制,确保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考核的系统完整,避免出现培训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的情况。

第三,完善在职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岗前培训仅仅是让辅导员在胜任其职业前奠定一定的基础,掌握从事该职业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辅导员专业化是需要一个长期培训的过程,在入职后的培训是辅导员专业化形成的关键。在基地培训过程对辅导员的岗前和在职培训必须进行区分,在职培训是为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而进行的培训,因此,在在职培训方面,培训的内容应更多关注于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在培训方法上应更加注重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培训机制上应稍加延长培训时间,在考核机制上必须严格考核程序,做到科学合理,能有效反映出培训效果。②

三、校本研修

校本培训是高校辅导员职业专业化培训的主要模式。在高校辅导员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下,校本培训就成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专业化培养的主要方式。校本研修在高校辅导员培训中显得尤为重要。它立足于学校、服务于学校和辅导员的发展。培训针对性强,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保证学校和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培训方式。

1.校本培训主要内容

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根据辅导员工作性质,辅导员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此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根据国家教育部2014年3月份颁布的文件,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化需要掌握职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职业基础知识除专业培训所必须的内容外,还外加了对本地的风土人情的了解。专业化的知识内容为主,分为两类:一是职业思想道德与法律法规;二是职业能力应用,主要体现在管理学生工作的具体内容方面。可见,高校辅导员既要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又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专业性的知识,通过校本培训熟练掌握这些知识,辅导员才能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2.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的模式

⑴对培训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和学校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校本培训即包括职前培训也包括在职培训。在进行职前培训必须对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和学历背景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清楚培训人员的构成成分以及其兴趣、爱好、特点和需求,在培训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既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又要对那些有能力的辅导员让其深化学习了解其职业专业化的研究和动态。同时充分了解学校的现实需要、教育发展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对学校的组织机构、设备现状以及培训师资的知识、经验、能力等进行认真分析。这样才能正确确定辅导员培训目标,进而设计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课程,提高培训成效。③

⑵设定培训目标。根据对参与培训的辅导员具体情况结合学校战略发展、现实需求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制定的科学和合理有利于学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同时,设定基于实际需求基础上的培训目标,可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这就出现不了目标和实际培训操作不一致的情况。

⑶制订培训方案。依据培训目标、学校的现实条件,选择培训方式,选聘名师,设计培训课程,做好组织保障等。学校的现实条件是指学校对培训计划在人、财、物等方面投入的力度,培训方式主要根据辅导员是职前培训还是在职培训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在师资的选聘上必须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确定。对课程安排需要科学合理,培训不是在短时期就能完成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上需要考虑培训人员的接受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做好组织保障以利于培训的顺利进行。④

⑷执行培训方案。根据培训方案落实培训计划,在执行培训计划过程中,确保培训人员按时参与培训。在培训期间内做好考察记录,避免出现培训的形式化,同时,要获得部门支持、人员配合,确保在时间、经费、场地、物质上的保障,严格培训管理。

⑸培训考核和评价。在培训过程中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一般采取的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培训内容、培训要求、以及辅导员的培训心得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总结,及时对培训做出调整和改进。

通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系统培训,实现辅导员职业专业化的生成。生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专业化培训的内容应用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上。高校辅导员在通过其职业的专业化教育和职业培训后具备了作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但是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主要还在于其工作中积累经验、思考、反思、研究才能逐步提高。

引文注释

①林娜.学者论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8.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③杨凯,张建平.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模式构建探析[J].学园,2011.

④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发展及其特征[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2.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