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某医学院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定性研究

  • 投稿殷浩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14次
  • 评分4
  • 98
  • 0

吴锦涛 刘婧楠 张爱超

摘要:通过了解本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诸多因素,为提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文采用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对河北大学医学部大学生进行访谈。大约三分之一的同学锻炼不足,影响其体育锻炼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是主观因素,表现为意识不强,毅力不足;空气状况不良,场地设施不足等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其他人锻炼情况良好,其因素为目的性强,纪律性强(参加社团组织)。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教育,来增强学生们的锻炼意识;通过学校的努力来完善体育设施,增加运动场地;“个人带动群体,群体激励个人”,为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体育锻炼是影响大众人群健康的行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建设未来社会的使命,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2007 年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指出“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①。”可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并不乐观,本研究对某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做了调查,旨在通过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为相关部门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河北大学医学部2011-2014 级部分在校大学生为访谈对象,其中男生14人,女生18人。

2.研究方法

访谈前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谈,采用方便立意抽样专题小组讨论法把32名调查对象按年级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访谈,访谈小组成员按分工完成相对应的主持、记录、观察与摄影工作,访谈结束后及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二、结果

1.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特征

从整体调查情况来看,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剩余的同学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锻炼。锻炼情况如下:

2.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

大多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增强体质,部分人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减肥健身以及缓解生活学习上的压力。还有个别人的目的是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主观因素方面:一是大部分学生有锻炼的想法,但是毅力不足,易受惰性影响。一部分学生锻炼的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二是,新型娱乐项目如手机、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传统的体育锻炼。客观因素方面:一是本地区严重的空气污染及气温等因素,降低了学生们锻炼的积极性;二是运动设施的缺乏、场地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锻炼的多样性;三是缺乏体育锻炼方面专业指导的老师,加之有的体育老师责任心不够,课程安排不合理,体育活动安排较少,学生缺乏进行体育锻炼时间与机会;四是锻炼氛围不浓厚,如有影响力的集体活动较少并且缺乏号召力以及没有一起锻炼的伙伴,影响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②。

三、讨论

个人的体育锻炼易受惰性影响,没有足够的毅力是影响学生锻炼的主要因素,提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高,有关部门及学校应多加宣传,加强对学生认知上的引导。学校体育设施缺乏、场地不足、体育方面师资不够、体育课程安排不合理等是影响学生锻炼的重要因素,表明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女生更偏爱慢跑、健美操、羽毛球等相对强度小的锻炼,而男生最常见的体育活动是篮球和足球等比较剧烈的体育锻炼。这可能和女生天性爱美,更注重身体形象有关,而男生则可能是和他们竞争意识强烈,勇于挑战,体能强等身心方面的特点有关。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更喜欢参加群体性活动或是有伙伴陪同的活动,较少有人愿意单独行动,这与吴泽萍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③,这可能和活动的氛围有关,多人一起锻炼可以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从而起到促进作用。

锻炼人数与年级增长呈负相关,与章玮、程小虎等人研究结果一致④⑤,可能是高年级学生体育课取消,专业课密度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减少所致。体育锻炼目的在年级之间差异很大,低年级学生的主要锻炼目的是因为兴趣爱好,高年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其原因可能也是高年级学业压力大,想通过体育锻炼确保健康有关。

四、建议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并不乐观,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各高校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以下是笔者给高校提出的几条建议:

1.群体带动个人,个人激励群体

充分利用学生组织,通过举办讲座、知识竞赛和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等方式来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爱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体育锻炼观。

2.优化本校文体课程的设置

劳逸结合,并且结合学生需求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运动课程。同时加大对体育锻炼的指导力度,指派专业教师对不同体育锻炼进行指导,以方便学生安全、顺利的进行体育锻炼。

3.加强学校室内外公共体育场地的建设

增添锻炼设施,对存在问题的设施进行改造和修缮,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率,满足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对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

4.完善体育锻炼的奖励制度,做到参与即有奖

联合各大高校举办更多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为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引文注释

①邓振超.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科技信息[J].2011.

②周静.休闲限制理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阻碍因素的探究[N].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1):49-53.

③吴泽萍,常生.同侪压力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3-97.

④章玮.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变化特点的调研[J].安徽体育科技,2008(1):80-82.

⑤程小虎,卢标.一二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2):44-47.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