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论职业能力标准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

  • 投稿周楷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49次
  • 评分4
  • 26
  • 0

唐兵 朱久宜

摘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了辅导员职业素养、职业等级能力标准和要求,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职业价值观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个人职业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职业能力标准为视角,分析了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构建进行探索,以期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业能力标准;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标准》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对辅导员进行了职业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要真正履行好上述职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客观地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优秀的职业素质。因此,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导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现状

辅导员职业价值观就是一般价值观在辅导员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引领辅导员个体对自身工作的选择与评价,决定了辅导员对职业的选择和发展,影响其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是能够满足辅导员自身一定的精神、物质需要的稳定的观念系统①。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下发以来,一代又一代高校辅导员前仆后继,树立了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在一系列重点时期、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中,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成为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的重要育人力量,一批优秀辅导员不断涌现,辛勤耕耘,无怨无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爱戴。②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与《职业能力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概念模糊,工作职责不明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状态普遍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担负了众多学生教育管理、党员活动、心理健康、资助、就业、实习等大量事务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是辅导员的事情,没有过多时间从事真正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哪些是辅导员本职工作,哪些是额外工作,并没有从理论上、实践中界定清楚,导致辅导员职业概念模糊、工作职责不明确,极大地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影响了辅导员职业价值观。

2.职业能力薄弱,学习意识淡薄

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甚至所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毫不相干,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不够,难以胜任高强度高负荷的辅导员工作。造成了一部分辅导员对工作有畏难情绪、不敢前行,不愿意加强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得过且过,影响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甚至导致扭曲的职业价值观出现。

3.职业认同感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占总数的51%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合理;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合理的仅有12%。此外,仅有28%的辅导员乐于从事辅导员工作并打算把辅导员当成终身职业,有8%的辅导员只把辅导员当做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和跳板,当遇到多种工作机会时,会放弃辅导员工作去选择其认为更好的工作。③在高校中,辅导员被边缘化的倾向十分明显,辅导员岗位处于学校各类岗位的最底层,在校内外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由此造成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4.职业取向趋利,社会责任感不强

在社会多元文化影响下,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导致价值取向趋利化、自我化。一些辅导员认为自己工作十分辛苦,应该得到更多薪酬,不惜铤而走险,过度追求个人利益,丧失了职业操守,产生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学生诉求、集体利益视之不顾,只片面追求个人发展,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低,没有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5.职业追求淡漠,职业生涯迷茫

目前,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非职业化”现象,大多数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只是将这一职业当作“过渡性职业”,缺乏长期远大地职业追求目标,急功近利,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一部分比较热衷辅导员事业的人员,或忙于事务性工作,或沉湎于安稳工作,虽有志于将毕业奉献给教育事业,但又缺乏明确的职业价值追求目标,导致职业生涯迷茫。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与《职业能力标准》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1.职业要求把握不全面

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念模糊,长期从事与本职工作不相关的事情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辅导员职业要求把握不全面,没有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没有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没有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高校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没有划清辅导员职责和职能部门的界限,没有正确区分辅导员与行政管理人员。

2.宽口径知识储备不足

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储备,单一的专业学识不能满足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但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由此造成辅导员职业能力薄弱,学习意识淡薄。

3.个人角色定位不准确

个人角色定位不准确从主观上造成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低,工作积极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从事了诸多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担任了教师、管理者、朋友、学长等多重角色,但得到的待遇报酬一般,而且不同地角色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要求,这给辅导员带来了较大压力。此外,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在社会上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给辅导员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多重因素在主客观上导致辅导员自我职业认同感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4.价值实现途径不合理

高校辅导员自我职业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一个渐进性和阶段性的过程,要按照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不断实现。部分辅导员缺乏正确的职业操守,缺乏目标和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不自信,出现急功近利,追求短期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由此造成职业价值实现途径不合理,导致职业价值取向趋利化,社会责任感低。

5.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

大部分辅导员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根据自身的工作年限,清晰地对照自己当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明确自身职业发展努力方向和目标。同时,对自身今后的发展缺乏计划性、目标性和针对性,动力不足,由此造成职业追求淡漠,职业生涯迷茫。

三、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指导,构建高校辅导员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途径

《职业能力标准》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导向作用,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指导,积极构建高校辅导员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1.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规范工作范畴

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构建,首先,要确保辅导员对职业概念有清晰定位,对工作内容有充分把握。其次,要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提高辅导员对职业的正确认知,明确工作重点,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减少非常规性、事务性工作牵绊。最后,要严格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9个方面辅导员职业分类进一步规范工作范畴,合理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以此共同强化辅导员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实践基础。

2.加强辅导员培训教育,提高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关系到辅导员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树立,需要不断加强职业能力培训教育,努力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一方面,要通过举行专家讲座、组织参加辅导员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强对辅导员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基础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系统地辅导员培训班、异地交流任职、鼓励攻读更高学位研究生等措施,加大对辅导员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力求培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的辅导员。

3.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增强职业认同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培养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一是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制定评定职称职级的配套实施政策,提高辅导员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完善辅导员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辅导员合法权益。二是要根据职业能力分级原则,明确辅导员个人角色定位,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奖惩并举,以高等级辅导员的榜样力量影响和教育其他辅导员。三是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倡导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职业认同。

4.注重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辅导员职业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④我们必须要注重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辅导员价值观。首先,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作为辅导员职业守则,内化为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其次,对辅导员职业价值观进行导向性培养,加强宣传教育,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消除利己主义、趋利化倾向,增强社会责任感,使辅导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强化导向,以辅导员职业能力等级推动追求崇高价值目标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个人职业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强化导向,以辅导员职业能力等级推动追求崇高价值目标。一是把辅导员职业追求分成阶段目标,制定符合辅导员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各个不同时期要求的短期和长期职业生涯规划。二是站在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高度,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主导价值作为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崇高目标,大力倡导辅导员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全面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育人工作。三是倡导辅导员终身学习,追求成为更高等级的辅导员,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身职业价值观,不断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需要以《职业能力标准》的出台为契机,不断探索加强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促使辅导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引文注释

①潘登.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②宗河.增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就《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4-04-05(2).

③苗耀辉.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理论界,2013(5).

④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S].2014-03-25.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