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亚太自贸区建立谁执牛耳——基于中美的博弈分析

  • 投稿满身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1000次
  • 评分4
  • 46
  • 0

孙龙 孙英隽

摘要:亚太自贸区(FTAAP)在APEC 北京峰会上获得各国一致同意正式启动,是惠及亚太各国的一项重要举措。亚太自贸区的建立牵涉各方利益,其可行性路径的选择将成为地区大国博弈的主要内容。本文对中美博弈、策略选择研究分析后认为,中美竞争在所难免,中美合作也是亚太自贸区最终建立的关键,并构想了亚太自贸区建立的发展阶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亚太自贸区;中美博弈;纳什均衡;发展阶段

2014 年11 月11 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Free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FTAAP)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这是朝着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方向迈出的历史性一步,标志着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正式启动,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

至此,亚太自贸区的建立被正式提上行动日程,成为影响亚太乃至世界经济贸易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国作为这次APEC会议的东道主,提议建立并通过会议蹉商正式启动亚太自贸区,为当前亚洲地区的自由贸易明确了发展方向。但必须注意到,亚太是当前大国博弈的主要地区,亚太自贸区的建立自然会成为地区间大国博弈的主要内容。

一、亚太贸易格局的现状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伴随APEC 没有组织约束力缺陷的进一步体现,亚洲合作出现新的变化。亚洲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以及双边自贸区谈判逐渐成为地区合作的主流形式。奥巴马上台宣布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后,地区经济格局更加纷繁复杂,如图1所示,当前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四个经济合作组织,它们交叉重叠,各不相同,但又各有联系。APEC一统亚太的局面被打破,亚太区域机制分化日趋激烈,呈现出各有侧重、互不统属的“意大利面碗现象”。复杂局面的解决亟需一个更高层次、覆盖面更广的亚太自贸区的建立。

二、亚太自贸区的可行性路径

从APEC 会议通过的《北京纲领》可以看到,亚太自贸区的建立将按会议批准的《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进行。而路线图为亚太自贸区制定的方针是“在本地区现有自贸安排基础上尽早建成亚太自贸区的目标”。由此可见,亚太自贸区的发展将不会另辟蹊径,而是要在亚太已有的区域合作基础上发展建立。因此,通过研究四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发现未来亚太自贸区建立的可行性路径。

1.亚太经合组织(APEC)

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最早提出建立亚太自贸区的机构。早在2010年横滨APEC部长级会议上就提出了建立亚太自贸区的设想。但是,由于APEC组织成员国的承诺本身缺乏约束力,是一个没有法律强制约束的国际组织,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促进区域合作方面成效甚微。因此,才会有当前亚洲“意大利面碗现象”的存在。今后,亚太经合组织将在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中继续保持非约束性和自愿原则。这些都使得APEC 不适合成为建设亚太自贸区的基础路径,但APEC却是亚太自贸区之外很好的沟通协调平台。

2.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正因为APEC 本身局限性造成的自贸区谈判进展缓慢,美国才抛开APEC另寻他路,高调加入了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 Pacific Strategic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并最终发展成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主要倡导国家。试图通过TPP建立亚太自贸区。由于TPP本身先进全面、成员国开放程度高、渐进式减税安排、拥有其他有关环境保护、劳工合作及国家间政治合作规定,也使其成为亚太自贸区新的演变机制。

但是必须看到,TPP发展并非宣传的那样极具开放性。美国至今没有邀请中国加入TPP,足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博弈。中国目前与TPP谈判参与国均有密切的经贸关系,美国高调参与并主导TPP,某种程度上是担心中国经济扩张的被动反应。

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

面对TPP的不断扩员的谈判和美国一再高调宣传推进,中国并不是没有准备的被动等待和接受。中国在此次APEC北京峰会召开前就开始了自己的自由贸易区全球布局,这其中亚太地区更是重中之重。这不仅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的应对抉择,也是对过去几十年来中国贸易发展不平衡做出的再调整。以往中国出口过于集中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这些经济体本身与中国经济体量相当,双边贸易量也相对较大,且因为中国前期一直以来在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推进下,与这些国家贸易纠纷和冲突频繁。要求中国必须强化和周边国家区域贸易,使自身出口市场多元化,以健康发展。据UNCOMTRADE提供的数据,周边国家在整个贸易和出口中的比重,中国和代表性国家还存在不少差距。如表1所示。

美国与中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德国与中国同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经济增长很多方面非常相似;韩国则为中国亚洲近邻,所处贸易环境、地缘条件与中国有相似之处。但这些国家无一例外,都把区域贸易作为整个贸易发展基础。有一个坚实的区域内贸易空间,就会对整个外贸发展形成一个“保护膜”和“缓冲带”。由于缺少这一重要区域内贸易缓冲带,中国正在加紧部署和推进这一贸易新格局发展,可利用的优势平台就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 prehensiveEconomic Partnership,RCEP)。RCEP 是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以实际行动力争RCEP在2015年前结束谈判,也足以表明中国对RCEP 的重视。如果RCEP 最终谈成,将涵盖约35 亿人口,GDP 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这其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8月1日协定生效。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2008年4月7日签订,同年10月1 日生效。中国— 韩国自由贸易区2014年11月10日结束实质性谈判,距离最后签订生效仅一步之遥。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也于2014年11月已经基本完成,等待最后的签订生效。至此,RCEP中,只有日本和印度还没有与中国建立自贸区,但在亚洲大融合大发展背景下,自贸区建立是大势所趋。

4.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各个国家经济体量小,只能选择抱团取暖。在中美大国博弈亚太背景下,东盟一贯采取“大国平衡战略”。由于东盟各国之间发展不平衡、历史问题、领土纠纷等,使得在处理国际地区事务中很难形成应有合力。近年来,金融危机、自然灾害、政局动荡等使东盟各国发展受阻,加之美国重返亚太与中国博弈的外部冲击,东盟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境地。在整合东亚经济合作中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建立亚太自贸区就更无从谈“领头羊”了。

当前形式下,美国主导TPP邀请东盟各国加入,而RCEP 中有中国积极推进,东盟在既定战略下是不会成为RCEP 主导力量而得罪美国。东盟的选择将会是“两边参与,皆不主导,平衡双方,两头获益”战略。中国在RCEP 框架下,具有完全可主导的地位优势。未来,中国主导RCEP与美国主导的TPP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博弈,谁在自贸区建立规则、谈判、技术和纠纷处置等问题上取得突破,赢得广泛共识,谁就能争取最多成员国,也就最接近亚太自贸区形态。因此,亚太自贸区的建立将围绕TPP和RCEP,即中美博弈进行。

三、亚太自贸区建立的中美博弈分析

1.模型假定

A:假定本模型只包含中美两国,且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RCEP和TPP的主导力量。美国的策略选择是:主导TPP建成亚太自贸区和加入RCEP 促成亚太自贸区;中国的策略选择是:主导RCEP 建成亚太自贸区和加入TPP 促成亚太自贸区。如此假定为的是分析中美两个典型大国博弈,研究亚太自贸区建设可行性路径选择。

说明:中国主导RCEP,不代表不可以加入TPP,我们的假定是指中国选择通过主导RCEP建成亚太自贸区,还是通过加入TPP促成亚太自贸区。中国极有可能同时存在RCEP和TPP中,但中国选取哪一个并努力建设其成为亚太自贸区,将是中美之间的博弈,美国情况亦同。

B:假定中国和美国在相关自贸区中的收益结构(利益、成本、损失等构成)相同,且加入特定自贸区国家所获得的普遍利益一致,不考虑国别造成的差异,以方便支付矩阵的设立。

C:假定在任何一个已形成的自贸区中,主导国家(中国或美国)利用主导地位得来的特殊收益(主导获益)来源于主要追随国家(美国或中国)。如:中国主导RCEP成为建立亚太自贸区的主要途径,中国的主导获益就是美国加入RCEP 的利益损失;同样,美国主导TPP成为建立亚太自贸区的主要途径,美国的主导获益就是中国加入TPP的利益损失。

假设C考虑中美两国在特定自贸区中的经济体量最为接近(分别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贸易引力模型可知,二者的贸易量会成为该自贸区中最大的双边贸易,且二者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国家。讨论二者在TPP和RCEP中的博弈时,为了本模型的讨论,假定是零和博弈。这里只是亚太自贸区建立期初的博弈分析,不代表亚太自贸区建立后的博弈结果。

D:假定中国选择主导RCEP 带来的效用要大于加入TPP带来的效用,即主导RCEP是中国的理性选择。美国选择主导TPP所带来的效用大于加入RCEP所带来的效用,即主导TPP是美国的理性选择。如此假定,因为主导国家在未来可就很多规定和规则拥有更多解释权和修改便利等优势,因此不计较当前成本而进行主导工作是可信的。

2.字母设定

A:基本收益。指加入特定自贸区所能获得的普遍利益。

B:主导获益(Income)。指主导某自贸区建立的主导国家的特殊收益(如谈判规则、贸易条件、法外特例等)。

C:主导成本(Cost)。指主导某自贸区建立的主导国家付出的包括规则制定、谈判等在内的成本。

D:竞争损失(Lost)。本模型中指中美分别各自主导RECP和TPP进行亚太自贸区建设路径的竞争所造成的福利损失。

3.支付矩阵

说明:(1)(主导TPP,主导RCEP)对应的收益表明,二者对抗下,收益为“基本收益+主导收益-主导成本-竞争损失”。

(2)(主导TPP,加入TPP)对应的收益表明,美国主导TPP且中国加入时,美国收益为“”,而根据假定C可知,中国的收益为“”。(主导RCEP,加入RCEP)对应的收益与上面分析一致。

(3)(加入RCEP,加入TPP)对应的收益表明,美国和中国都只是加入TPP 和RCEP,但都不去主导,依据假定B可知中美都只能获得相同的基本收益。

4.博弈分析

(1)至少存在一个纳什均衡组合(主导TPP,主导RCEP)。策略分析:从条件式可看出,只要美国和中国各自主导获益抵扣主导成本和竞争损失后的剩余大过加入对方主导自贸区所造成的零和博弈(假定C)下的损失,那么美国和中国就会选择主导TPP和主导RCEP以建成亚太自贸区。注意:尽管美国和中国有可能是负值,但鉴于主导自贸区建立后未来的收益,且眼下又优于另一个策略选择,美国和中国还是会继续采取这种策略。

在纳什均衡中有两个比较特殊情况:一是不管美国选择什么策略,中国的最优策略都是“主导RCEP”;同样,不管中国选择什么策略,美国的最优策略都是“主导TPP”。“主导RCEP”是中国的占优策略,“主导TPP”是美国的占优策略。此时存在占优策略均衡(主导TPP,主导RCEP)。

策略分析:“主导获益—主导成本—竞争损失”大于0,中美两国都会毫不犹豫选择主导各自渐已成型的自贸区建成最终的亚太自贸区。因为不仅未来收益存在,眼下又有正的获益,行动意愿会更加强烈,共同构成了占优策略解。

二是如果美国选择“主导TPP”,中国的最优策略是“主导RCEP”;如果美国选择“加入RCEP”,那中国的最优策略是“加入TPP”。同样,如果中国选择“ 主导RCEP”,美国最优策略是“主导TPP”;如果中国选择“加入TPP”,美国的最优选择是“加入RCEP”。此时,不存在占优策略均衡组合,存在两组纳什均衡组合(主导TPP,主导RCEP)和(加入RCEP,加入TPP)。

策略分析:“主导获益—主导成本—竞争损失”小于0情况(且“主导获益—主导成本”小于0)。依据假定D可知,只有(主导TPP,主导RCEP)会被选择,本模型讨论的是当前形式,在未来,主导地位的优势可能会带来更大收益,这是两国选择(主导TPP,主导RCEP)策略的关键原因。(2)存在两个纳什均衡组合。如果美国选择“主导TPP”,中国的最优策略是“加入TPP”;如果美国选择“加入RCEP”,中国的最优策略是“主导RCEP”。同样,如果中国选择“主导RCEP”,美国的最优策略是“加入RCEP”;如果中国选择“加入TPP”,美国的最优选择是“主导TPP”。此时,同样不存在占优策略均衡组合,存在两组纳什均衡组合(主导TPP,加入TPP)和(加入RCEP,主导RCEP)。

策略分析:中美两国在竞争对抗中,收益小于加入对方自贸区带来的收益。这里,更加直观的表达是“”,从中可见,抛开自贸区成员国普遍利益外,主导国家的收益为负,甚至低于加入对方自贸区造成的损失。权衡利弊之下,双方会做出妥协达成一致。注意:这里的两个纳什均衡都是“弱纳什均衡”,而非“强纳什均衡”,且弱纳什均衡要比强纳什均衡对支付矩阵的变化更敏感,因此,收益的变动将会使中美博弈重新开始。所以,这种情况,二者的均衡解并没有强纳什均衡解牢固。

(3)至少存在一个纳什均衡组合(加入RCEP,加入TPP)。策略分析:中美两国即使在对方配合加入情况下,也没法实现收益为正。因此,双方主导自贸区意愿就会减弱甚至消失,最后会作为普通成员国加入,而非主导。这其中有一个占优均衡解存在的情况:

不管美国选择什么策略,中国的最优策略都是“加入TPP”;同样,不管中国选择什么策略,美国的最优策略都是“加入RCEP”。“加入TPP”是中国的占优策略,“加入RCEP”是美国的占优策略。此时同样存在占优策略均衡(加入RCEP,加入TPP)。

策略分析:这里条件进一步强化,指明中美主导竞争下的损失更巨大,“”,且对方配合也于事无补,这样,双方的最优选择都是加入。

(4)该博弈模型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只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我们用代表美国主导TPP 的概率,则美国加入RCEP的概率即为;用代表中国主导RCEP的概率,则中国加入TPP的概率即为。

给定,美国选择主导TPP 和加入RCEP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如果中国主导RCEP的概率小于,美国的最优选择是加入RCEP;如果中国主导RCEP的概率大于,美国的最优选择是主导TPP;如果中国主导RCEP的概率等于,美国随机地选择主导TPP 或加入RCEP。

给定,中国选择主导RCEP 和加入TPP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如果美国主导TPP的概率小于,中国的最优选择是主导RCEP;如果美国主导TPP的概率大于,中国的最优选择是加入TPP;如果美国主导RCEP的概率等于,中国随机地选择主导RCEP或加入TPP。因此,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即美国以的概率主导TPP,中国以的概率主导RCEP。

策略分析:从最终概率形式可知,分子分母必须一正一负。结合条件式可知,一方在竞争下主导的最终收益高于在加入对方主导时获得的收益,但在对方配合加入情况下,主导收益反倒下降;另一方情况则正好相反。因此,二者在这种力量对比、收益变化中找寻平衡支点,以求利益最大化。造成这种情况也是现实基础。例如:美国主导TPP并不希望中国加入,因为其他参与TPP的成员国不是小国就是盟国,谈判的主动权牢牢控制在美国手中。竞争下中国的不加入,会给美国在TPP 框架下带来更多收益;一旦中国加入,美国的主导地位带来的诸多便利很可能不复存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对抗转为一个合作框架下的竞争,美国的主导收益反而下降。

四、基于博弈的补充分析

1.博弈分析的各项指标

该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很难用某一个具体数字量化收益或损失,但可以用一些国家在自贸区建立中最为关注的要点大致评判双方的博弈。为突出重要性和相关性,只针对每个指标列举中美两国最重要的前3点内容。

在考虑各自策略选择时,中美两国会对上述问题进行对比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比较利益得失。

2.中美两国合作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主导RCEP与美国主导TPP可以相互合作,因为在TPP和RCEP内部,越南、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文莱和澳大利亚都是双重身份成员国,这正是建立RCEP和TPP互通互联的基础。

但就当前发展看,在今后亚太自贸区建立之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竞争远大于合作。中国仍然被美国排斥在TPP 之外。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报告,作为谈判纪律,TPP谈判人员不能直接与中国接触,直到完成谈判;对现有成员中推荐中国加入TPP谈判的,要求承担责任。中国加入TPP将是一段不亚于加入WTO的艰难路径。但中国最终加入TPP也是美国实现亚太自贸区的必要条件。加入时机将会是双方根据自身利益考虑后进行的博弈决定的。依据上述支付矩阵看,如果中国主导RCEP并加入TPP,美国主导TPP并加入RCEP,二者相互合作而不是对抗,收益将变成新的更优的结果,即“基本收益+主导收益—主导成本+合作收益”。没有了对抗成本、零和博弈下的福利损失,当然是最优的结果,但是最难达到的结果。

五、亚太自贸区建立的发展阶段

通过博弈分析看出,博弈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且任何变化带来的博弈都将影响两国的策略选择。整个博弈过程中,不存在唯一的、自始至终不变的策略组合。亚太自贸区的建立是一个动态过程,中美两国的利益考量、实力态势和形势发展都将在一个不断变化过程中。基于对博弈模型各策略分析,对亚太自贸区的建立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竞争对抗时期,中美两国如博弈分析第一种情况一样,互相主导各自优势平台自贸区扩容发展,以奠定未来前进基础,期间此起彼伏的状况会频繁发生。二是竞争合作时期,中美两国合作会渐渐增多,主要依托TPP与RCEP双重成员国进行,然后逐步扩大,但竞争力量仍存在且依旧强大,主要是对亚太最后加入成员国的争取,中美极有可能在此阶段互相加入对方主导的自贸区谈判中。三是合作互补时期,TPP和RCEP基本成员国覆盖亚太主要国家,且重合比例较大,中美双方前两期较量中逐渐吸取对方经验进行改进,自贸区相似程度逐渐提高,成员国之间双重协议也迫使成员国有更强烈的合作意愿。因此,此阶段合作互补空间增加,中国学习美国标准、技术等,美国吸取中国新模式、开放包容,并为最终形成亚太自贸区奠定坚实基础。

中美博弈谁执牛耳都将只是阶段性表现,最终的亚太自贸区,不可能缺少美国,更不可能缺少中国。但博弈将是推动双方平衡利益、磨合分歧、形成共识的途径和过程,并最终建立和谐共荣的新型亚太自贸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廷珺,董雅洁.TPP:通向亚太自贸区的可行途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144-149.

[2]梁秀峰.TPP新进展与上海自贸区路径再思考[N].东方早报,2014-5-20(11).

[3] Christopher M.Deng,Free Trade Agreementsin the Asia- Pacific A Decade on:Evaluatingthe Past,Looking to the Future[J].International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Volume 10,No 2,2010.

[4]沈陈.从TTP看亚太兼容性合作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4(2):36-40.

[5]胡必亮,葛成.东盟国家的战略两难与中国之对策[J].学术前沿,2014(7):48-57.

[6]王勇.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稳定增长战略支撑[N].上海证券报,2014-5-20(A02).

[7]张弛.权力博弈、制度设计与规范建构——日本加入TPP 后中国应对的策略思考[J].国际观察,2014(2):147-157.

[8]张孝静.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优化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格局的重要意义[J].对外经贸,2014(5):34-36.

[9]郭丽琴.亚太自贸区研究将启,中美谁来主导[N].第一财经日报,2014-4-11(A05).

[10]杨春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现状、效应和趋势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4(5).

[11]王晔君,孙丽朝.中国博弈全球自贸区[N].北京商报,2014-7-3(002).

[12]刘瑞.中国对外经贸格局变化及其政策展望[J].经济学研究,2014,30(1):17-21.

[13]杜兴鹏.中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价格月刊,2014(04):35-38.

[14]罗长远,智艳.中国外贸转型升级与“自贸区”建设探析——兼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与角色[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9-146.

[1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6] Paul R. Krugman:International Economics[M].Bergerman University,1998(1).

[17]新华网.构建亚太自贸区未来新格局TPP、RCEP 竞相扩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chanye/2014- 11- 13/c_1113222875.htm,2014-11-13.

[基金项目:沪江基金研究基地专项(编号:D14008)]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