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市域初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的对策

  • 投稿江湖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693次
  • 评分4
  • 77
  • 0

张洪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发重视,渴望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就出现择校,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在城乡结合地区愈演愈烈,本文通过访谈研究市域初中学生择校成因,提出解决市域初中学生择校问题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教育资源;择校;对策

初中学生择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家长通过“钱、权、分”为子女选择好的学校就读,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学生择校问题上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为打造一批所谓人校,政府和教育部门会在政策、福利待遇上对某些学校倾斜,使得市域范围内初中存在重点和普通之分,严重违反了教育的公平性,学生择校也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按学区就近入学的原则。

一、市域初中学生择校原因调查

通过访谈6位校长(重点中学3人,普通中学3人)10位老师(重点中学5人,普通中学5人)择校学生家长20人和部分按学区就近入学家长进行分析;

择校家长:大部分择校生首先会选择重点校、重点班,再选择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有少部分择校生会根据家庭收入、学校的地理位置情况选择不是最好的而是较好的学校。而在调查按学区就近入学的家长时,家长表示因为没钱和社会关系才让孩子留在附近学校。

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重点校长和老师选择“赞成”的比例最高,原因是可以通过收取择校费改善学校设施,教师福利待遇。而农村、城乡结合部学校校长老师选择“不赞成”的比例最高,普通中学(农村、城乡结合部)会出现生源减少,教师向重点中学流动,办学条件和水平出现严重不平衡,长此以往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甚至农村中学生源急缺,重点中学人满为患,严重违反了教育公平性。

通过调查得出;市域初中学生择校根本原因是人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意识也在提高,而学区内或就近学校无法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优质资源渴望。加之政府和教育部门在择校政策制度上不够完善,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市域范围内出现所谓的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之分,通过收取高额择校费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师待遇,造成学校教师不合理的流动,进一步拉大了学校间差距。

二、学习研究国外学生择校问题

日本政府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中小学教育,更受到必要的重视。建立学区制,教师流动制,教育资源平衡制,政府投入制,公立义务教育制。日本的学校教育实行的是“六三三四”学制和学区制。学区制的突出特点是:中小学校的规模、设备以及师资素质基本同一。这样一来,就没有了困扰学生、家长和同样困扰学校及教师的择校问题。能够达到这样先进的教育境地的基础,是国家对教育给予的补贴和对补贴的实事求是的有效调控。政府能够适时调整教育补贴的数额,不同需要的学区和学校,都能得到与实际需求一致的足够的支持。政府行为的求实有效,保证了贫困地区的教育,能够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具有基本一样的教育规模、设施和品质等发展要件,使所有的学区都能够在良好的基础上同步发展。日本创造性地实行教师流动制度。

法国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大多数家庭都上公立学校,由地区教育局按照学区分片,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指定学校,校长没有自行接收学生的权力,家长也没有选择让孩子上哪一所学校的自由。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就必须到当地政府教育局注册登记,例如:巴黎市分成20个区,区政府教育局负责管理学生入学事宜。家长出示孩子的出生证明、身份证明、健康证明和居住地证明,教育局核实以后开出入学证明给家长到学校报到,学校收到入学证明并核实身份、住址后接受孩子入学。如果家长想要改学校,必须提出“特殊并且充分的理由”请教育局决定,有些地方甚至规定学生有特殊原因改校需市(区)长批准。

学习了日本和法国关于学生择校问题的做法,结合国内学生择校情况的实际,笔者提出了解决市域初中学生择校问题的对策。

三、市域初中择校问题研究的对策

1.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择校问题

⑴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及完善择校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制定及完善择校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择校行为,例如;择校的条件和手续,收费多少要明确和公开,防止择校乱收费,以钱和权走人情择校,无特殊情况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生源地就近入学的原则,防止因非公平择校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和拉大同等学校间差距,各学校享受同等的升学政策和教师福利待遇。

⑵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实现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市域内教育资源分配要均衡,硬件和软件配备城乡要同步,通过走访调查分析,在硬件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家长和学生择校其实就是“择师”,制定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制度,从所谓重点中学到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学校去管理和教学,年限不定看其业绩,这样缩小了强校和弱校差距,避免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马太效应)发生。

⑶加强管控学校因利益招收择校生,规范办学行为。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管控学校招收择校生,决不允许学校因利益需要为学生择校预留招生空间,从中挣取高额择校费,规范招生和不正当竞争,市域初中学校老师们应相互学习,互评讲授,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校老师要提高讲授技能,互评学习。

⑷加大对弱势学校投资,缩小学校间差距。目前市区里的初中学校即所谓的重点中学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比普通中学(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校)要好,办学条件存在很大差距,为尽快缩小学校间差距,政府和教育部门就要加大对弱势学校的投资。

⑸通过舆论宣传,科学引导家长择校需求。针对目前学生择校现状,政府和教育部门不能一时就能改变,需要较长时间,加强舆论宣传,科学引导家长择校,宣传择校带来社会危害性以及违背了教育公平性原则,宣传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均衡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的合理流动、规范招生、资金向弱势学校倾斜等政策,科学引导家长择校。

2.学校自身建设

⑴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优化教师队伍。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是建立教师工作整体评估的客观标准,通过按照客观标准对教师工作质量作出定性定量的等级认定,引导教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本职工作,激励教师向更高的目标不断努力,从而达到教师素质的不断优化和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师优化的根本是素质的优化,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⑵提高福利待遇。学校想有发展,就要落实好综合评价体系,并和教师自身利益挂钩,提高教师主动和积极性,同时要提高福利待遇,是留住老师和吸引优秀教师应聘的条件,好的福利待遇会让其积极努力工作,乐观的去教学,学校择校其实就是择师,所以要通过提高福利待遇留住、培养和招聘一些优秀教师。

⑶家长、学校一体化,参与教学管理。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是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自己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在学校发展和教学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学校把家长的意见综合起来结合实际形成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特色。老师教好学生也需要家长在背后的配合,所以家长、学校一体化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家长认可学校,就不会出现择校行为。

⑷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学校干部队伍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成败;学校干部对办学思想、办学策略的理解和认识的深浅,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要制定干部培养考核方案,与同级学校去沟通交流管理经验,学习借鉴好的管理模式,定期组织研讨,招聘外来有管理经验的人参与学校管理,真正做到“走出去,引进来”夯实队伍建设,从理论到实践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和风格,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一定能提高办学水平、留住优秀教师,家长和学生就不会择校就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蒯威.中小学择校:均衡教育之痛[N].南方都市报,2004-2-24.

[2]徐建平等.中美中小学择校制度的比较[J].教育科学研究,2006(3).

[3]蔡国英.中小学择校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求是,2006(23).

[4]张华.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策略[J].新课程,2011(6).

[5]李云吾,胡卫林.家长“择校”情形的调查归因分析及其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 2009(6).

[6]侯建平.浅谈中小学择校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05(10).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财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