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农村居民生活之“养老”和“养小”——“千人百村”社会调研个案剖析

  • 投稿种草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59次
  • 评分4
  • 87
  • 0

刘雨诗

2014年寒假笔者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社会调研,调研中国农村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包括当今农村普遍存在的城镇化建设、农民土地征用、农村教育等问题。去了江苏启东的汇龙、新安、惠萍、寅阳等乡镇,走访了30多个农村家庭。此次活动启东市团市委高度重视,得到各乡镇村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受到启东市电视台“民生热线”栏目组的密切关注。调研主要以交流聊天方式展开,强调科学性、严谨性和重要性,并向被采访人承诺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现把部分调研结果及其思考和探析以“农村居民生活状况个案剖析”的方式简要撰稿。试图通过个案实录分析,展现农村居民生活状况。

一、个案一:“养老”愁——农村老人养老现状

1.案例实录

2014年1月29日,我在村长的带领下来到村民杨岐荣家。一幢100多平米双层小楼里,住着杨岐荣和老伴及儿子杨锦标和儿媳丁雨群。

互相介绍中了解到:杨岐荣和老伴都已75岁高龄,大儿子和大儿媳常年在外地,小儿子和儿媳与自己同住,还有一个小孙子20刚出头,在日本打工。儿子是村里的泥水匠,每年半年外出做工,约有六万收入,儿媳在家务农和照顾两位老人,偶尔织布补贴家用。

环顾他们家,砖瓦房装修简陋,设施多半老旧,年代久远。谈到生活条件,儿子杨锦标坦言,现在老人养老确实是个问题。他的父母不是企事业单位退休员工,没有退休工资,仅靠政府所给的每人80元补贴完全无法满足日常开销。杨锦标夫妇到了上有老下有小年纪,父母需要赡养,儿子出国需要用钱,挣的不多却负担不少,近几年都愁白了头。

2.情况分析

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凸显。如何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关注。

(1)在物质需求方面。农村老年人的补贴保障少,在物价飞涨的今天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老年人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老人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淡薄,侵权事件发生之后很少能得到有效处理和赔偿;老年人很少有医疗保障,就近没有值得信赖的医院诊所,大医院昂贵的医疗费用又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农村老人最怕的是生病。

(2)在精神需求方面。农村老年人很少得到生活上的关心,“儿女住楼房,老人守茅房”现象并不少见。这既是老年人节俭的生活习惯使然,也是老年人社会地位偏低所致。他们也很少得到情感上的关心,农村老年人一般常年与子女分离,独守空巢,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几乎没有娱乐活动,只有孤独和寂寞为伴。

3.措施对策

老年人养老——不管物质养老还是精神养老都值得关注。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首先,政府应主动担当农村留守老人养老责任,以全心全意服务之心从法律上、资金上和政策上加以扶持。比如,逢年过节为他们送来生活物资,在社区周围设立公益性诊所等服务机构,增加适合老年人的娱乐设施和健身项目,让他们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排解孤独寂寞。

其次,养老观念要与时俱进。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如今的独生子女客观上很难独自完成赡养父母任务。农村老人在养老观念上要从减少对子女的期待,变“依靠子女养老”为“依靠自己养老”,从“依靠家庭养老”转变为“依靠社会养老”。

最重要的还是资金问题,没有公共财政的大量投入任何国家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都不可能顺利建立并正常运行。要建立国家、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融资渠道。就国家目前经济状况而言,我们已基本具备解决农村老人养老资金能力。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经验,也可以借助社会力量,通过发行彩票、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养老基金会。多管齐下解决养老瓶颈——资金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弘扬孝德文化,毕竟,老年人对子女后代在情感上的依恋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代替的。人人都有孩提时代,人人都会步入老年阶段。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尤为复杂严峻。如何在物质上保障,在精神上关怀,值得全社会关注和思考。

二、个案二:“养小”难——农村幼儿入学情况

2014年1月30日,我在村长带领下来到村民张辉家。张辉一家已完成拆迁,住进政府分配的安置房,我了解到,张辉和妻子、女儿、外孙一起生活在140平米住宅内,女婿在外地工作,每月4000 元收入,女儿在父母家照顾孩子和老人,同时耕种一点田地补贴家用。张辉原是乡镇流动人口协管员,如今退休在家,有固定退休工资养老,老两口能自给自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家庭,也有自己的烦恼。

张辉说,转眼过年外孙满四岁,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却成为摆在全家人面前的难题。从幼儿园选择上他们有三条路,一是选择农村民办幼儿园,二是选择县城公办幼儿园,三是支付一定的借读费跟随孩子父亲在流入地就读。

1.情况分析

村里的民办幼儿园是农村孩子普遍的选择。据统计,大概90%的农村孩子就读“无户口”幼儿园。这样的幼儿园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甚至有卫生安全不达标现象,把家里的独生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实在让人不放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县城的公办幼儿园虽然各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入学名额却是严重供需失衡,万千家长挤破头只为为孩子争取一个名额,这让很多家长有心无力。在流入地上学,除去高额借读费不说,整个教学体系与户口所在地不一致必将为以后升学中高考带来诸多不便,也不是长久之计。

“农村孩子入园难”问题是摆在农村年轻父母面前的燃眉之急,也是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问题背后折射出城乡教育差距大的社会现状,不仅是幼儿园,整个义务教育体系都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公平问题。

2.措施对策

农村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短板。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由于用地紧张、资金不足,往往“一室多用”。在农村调研中,我观察到不少校舍本身是旧房改造而成,有些甚至是多年未修缮的危房。另一个安全隐患是校车,目前发生的多起校车事故,多来自农村民办学校。

农村教育硬件条件在改善,但软件仍然薄弱。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缺乏,教师结构不合理。比如,某些年级和学科教师人数不足,不同学段教师结构不合理,不同年级和学科间教师调动随意。有些学校教师出现老龄化倾向,知识结构更新慢,教学理念落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尤其是加大对挪用教育经费的监管和惩处力度。要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农村地区可借助城市师资、教学经验等优质资源,通过合作办学,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公平竞争。

3.后续

在与张辉的女儿张蕾艳交谈过程中,我问她:“现在国家实行‘单独子女’可生二胎政策,你有没有打算再生一个孩子?”她坚定摇头的态度让我十分诧异,她说:“生活成本不断攀升,教育、保姆、奶粉等费用太高,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抚养一个孩子已倍感压力。”

尽管如今计划生育政策有所放松,但很多年轻夫妇仍不打算生养二胎。对于城市白领,“事业为重、晚婚晚育”观念成为共识,“丁克家庭”也逐渐流行。对农村夫妇和打工者来说,如今不断飞涨的物价和教育成本让他们望而却步。或许,是否养育二胎是他们的个人选择,但其中折射出的年轻人生活成本高、生存压力大等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近年来,房贷、车贷、房奴、孩奴成为热词,反映出如今年轻群体的烦恼和无奈。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