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民生视阈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 投稿李成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42次
  • 评分4
  • 86
  • 0

张宇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民生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关注的热点。教育作为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公平是以社会公平为出发点,以加强和改善民生为基础,以实现人才强国为目标。就目前我国民生视域下教育公平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建设的进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民生视阈;教育公平;改善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环节;而改善民生则是确保教育公平目标顺利实现的条件,将民生和教育公平相融合,既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热切期盼,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民生发展背景中,不仅需要充分体现民生对教育的需求,还应该展示出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构建完善的教育指标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公正。但是由于诸多不利因素的阻碍,我国教育公平在民生视域下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阻碍了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进程,还制约了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育公平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针对当前造成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改善措施促进教育公平,从而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

一、改善民生与教育公平的关系

1.教育公平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国家的生存、发展,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就是民生,说简单点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在现代化社会中,民生是一个动态、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概念,由传统的生产生活逐渐上升为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在社会发展初级阶段,政策核心目标是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由生存型社会转变为发展型社会,其主要目的是积极主动的促进人与国家的健康发展。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若要进一步促进发展型社会的进步,就必须通过教育进行知识的传播,使国民获得相应的技能,为社会培养出各种符合需要的人才,从而使人民群众在社会中得到生存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因此教育是解决社会民生的重要环节,只有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才能尽可能排除各种不平等因素,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2.改善民生是教育公平的目标指向

教育公平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按照相应的原则,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从而为每一个人提供受教育的平台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内在的潜质得到充分发挥,教育公平的本质就是受教育权的平等,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在没有任何除法律之外的特权下,不论男女、贫富、种族、社会地位等而享有的相同受教育的权利。往往教育公平的实现,必须要以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为基础,每个人在其天赋秉性的前提下,通过竞争获得发展机会,可能最终的结果不平等,但是其发展的机会是公平的。同时对于处于社会经济地位不利的受教育者,应适当补偿其教育资源,尽量缩小教育结果的差距,从而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与社会民生建设的目标相同,都是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因此只有确保了教育公平,才能保证社会公平,才能真正构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从而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

二、目前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首先,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其分配有别于商品,如果分配不公平将会造成政府形象和作用的扭曲,触及社会公正的底线;其次,经研究,教育具有通过促进社会流动和改变收入分配,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居于弱势的社会群体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教育不公平将阻塞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通道;再次,教育具有复制和放大现有社会秩序的作用,教育的不公平能使现有的社会不公平加剧并使其范围扩大,不公平的教育将大规模地再生产社会不公平;最后,教育凝结着社会对未来的期望,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也是人发展的起点。因此,教育不公平是社会的经济、政治等方面不公平的反映,会损害公众对社会发展的预期。具体可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首先,不同层次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由于过去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忽视了基础教育教学,逐渐形成了“分级管理、地方负责”的新体制。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违背了教育公平。其次,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据相关数据表明,城区及下属乡镇学校所获得的财政拨款要高于其他农村学校,这种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公平,不能使每一位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教学待遇。往往一线城市重点学校和县区普通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教育质量差距较大,政府在财政拨款中比较倾向于重点学校,使教育配置严重失衡,同时也加大了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教学差距,这是全社会重点关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2.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教育立法力度,但一些法规仍然缺乏可操作性、过于笼统。比如在《义务教学法》中:国家和家庭应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但却没有明确规定国家与家庭具体的法律责任。这就导致农民工子女能否公平的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出现。农民工子女现阶段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类,一类是随迁子女,另一类是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很多由于户籍等方面的原因没有机会接受义务教育,而留守儿童又由于监护人监护不利导致很多孩子无法完整的接受义务教育,这两类现象中的适龄儿童无法保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应该由谁负法律责任呢?另外,我国现存教育法律体系不完善,比如学生权利的保障问题、滋生教育腐败现象、偏远地区录取比例低等问题,都可能会使得教育存在不公平现象,严重预制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3.经济发展不平衡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与国际经济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在教育发展问题上,相继推出了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等战略,逐渐加大了教育各项财政支出,但仍然无法满足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而且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各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对各地区教育投入也存在差异,这就使得我国城乡、发达城市、落后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存在差距,造成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4.传统文化价值的干扰

由于落后教育观念与传统文化价值的干扰,给我国教育发展及教育公平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20世纪50年代,我国教育资源十分匮乏,为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提出了“精英教育”,该部分人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开始在全国建立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以及大学,这就抑制了普通学校的教育发展,导致普通学校的学生受教育权不平等,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教育结构化矛盾冲突的局面。

三、改善民生视域下教育公平方面问题的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

首先应引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转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宣传形式,积极引导家长以学生兴趣、才能为导向,尊重学生自主权利,使学生自主的选择目标学校和专业。同时打破“精英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教育理念,将“公平教育”引入现代化教学目标中,避免师资、资金投入向部分学校集中。其次要促进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民办教育作为解决教育资源紧缺的有效方式,通过民办教学对社会办学力量的吸收,对各项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大大增加了民众受教育的机会,解决了目前教育需求急剧增长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因此国家应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大对民办教育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其教育结构,创新其教学内容与模式,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市场经济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满足人们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同时,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

2.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

国家应加大对各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对弱势群体资助体系,实施相关教育政策,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投入应偏向于处于弱势的地区和人群,尤其重点考虑九年义务教育在落后地位的普及程度,实行全免费用受教育。同时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信息教育工程建设,为学生配置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装置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科学化、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推动农村及偏远地区教育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公正。

另外,还要重视师资领域的投入。城乡教育不公平现在已经不再是基础设施的差距,更主要的是师资配置问题上的差距。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相对缺乏。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条件艰苦,生活成本和压力较大,因此,政府应该大幅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生活待遇,增强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这样才能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任教、留教。

3.完善教育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逐步完善了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受教育义务与权力相协调的保障机制,为我国教育改革以及高考招生录取制度的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以制度创新与改进来实现教育公平。同时,相关部门大力创新高校的收费制度、管理制度、贷款制度、就业与劳动用人制度等,进一步完善教育立法,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保证教育公平的实现。

对于教育行业中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对学校乱收费现象要纠正。另外,从国家到地方还要根据各自特点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来保障教育公平。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落实措施,今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意见”呈现出诸多亮点,体现了教育公平。比如,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省份等,这让老百姓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只有不断完善教育方面各项法律法规、健全相关政策,才能使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我国社会民生建设,促进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总之,由于我国人口多,尤其的农村人口占多数,给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等因素进行分析,清楚的认识到目前我国教育公平方面存在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逐渐完善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相应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民生建设不断完善,会逐渐形成健全的分配与社会保障体系,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淼.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2]张晓恒.罗尔斯正义原则视阈下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3]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

[4]张和生.高考公平问题的伦理审视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

[5]肖月.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革新,2008(08):3-5.

[6]毛燕.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7]范德华.城镇化背景下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方法分析[A]. 中国名校卷(云南卷)[C],2013:8.

(作者单位:白城师范学院)